手机贴膜行业升级 单价翻十倍(贴膜手机包膜顾客行业)

最早的手机贴膜行业兴起,或许还是在“诺基亚”遍布大街小巷的时代。
一块小小的透明贴膜也只要几块钱,却成为许多人低门槛创业的起步之选。

时过境迁,手机行业发展迅速,“手机贴膜”市场也需要转型,“贴膜”从当年的整张胶贴裁剪成为合适尺寸,发展到不留胶的“静电膜”“钢化膜”“水凝膜”;当年,一把剪刀几个小工具就能裁剪出手机膜的贴膜师傅,有些早已退出这个行业,有的却已经将路边摊发展成为连锁店。

在很多人眼中,“手机贴膜”早已是处于市场边缘的夕阳产业,或许即将退出生活。
但走访沈阳多个商业区的手机贴膜店发现,随着市场需求和发展,手机贴膜行业也从贴“保护膜”升级为贴“美容膜”,单价翻了10倍,并且生意火爆,顾客需要提前预约排号。

手机贴膜行业升级 单价翻十倍(贴膜手机包膜顾客行业)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曾经的“创业起点”

如今成了夕阳产业?

投资小、门槛低,只要是个细心点的人都能干。
曾几何时,手机贴膜是许多人创业梦想的开始,给了许多年轻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起点。

沈阳的小宇(化名)自2004年开始从事手机贴膜,“当年,在铁西区沈阳工业大学门口摆个小摊,成本连100块钱都没有。

那年,小宇高考失利,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咬牙决定放弃复读,低成本的手机贴膜摊就成了他选择创业的起点。

“最早的贴膜其实就是一大张的‘透明胶’,我们根据顾客的手机屏幕来进行裁切。
”小宇说,那时候干手机贴膜的都算是“手艺人”,提供给顾客的贴膜服务都是近乎完美的,“但是胶膜用的时间不能太久,否则胶都留到屏幕上。
后来出现了静电膜,也出了根据手机不同型号来适配的贴膜产品。

小宇告诉,“钢化膜”的问世是手机贴膜行业的一个转折点,“自打这种产品诞生,用户对手机贴膜的需求达到了高峰,直至今天也还很流行。

小宇说,手机贴膜的好坏,最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是“气泡”,“有气泡就代表贴膜的失败,而钢化膜将这种失败的风险大大降低。

“钢化膜”实际是“钢化玻璃膜”,“因为是玻璃材质,表面耐刮、整体偏硬,靠静电吸附于手机屏幕表面。

因为贴钢化膜更容易一些,更多的人可以自己完成,不再需要“贴膜师傅”来操作,成功率也很高。
因此,到街边找“手艺人”贴钢化膜的顾客逐渐减少,有人认为,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手机贴膜”已经成了夕阳产业,正在逐渐走出人们的生活。

从“要价50元”到“10元任选” 街边贴膜的“手艺人”越来越少

沈阳铁西区兴华街曾经是手机通讯销售行业非常集中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销售手机及配件的店铺比比皆是。
同时,街边贴膜小摊子也是一个挨着一个。

张阿姨(化名)就是其中一个摊主。
很多人改行了,但她还在坚持。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手写的广告牌,张阿姨每天将近中午出摊儿,工作到傍晚,“因为天太黑,就看不清了,容易贴坏。

生意好的那几年,张阿姨也带着充电灯,直到晚上也还在工作,“那时候顾客都排队,一天能贴几十个。
”张阿姨说,以前光靠贴膜月收入几千元,而现在生意越来越差,“现在一天贴十几个就不错了。
”。

“以前顾客拿着比较高档的手机说要‘好膜’,可以要价到50元,但是现在不管什么手机,一律10元。
”张阿姨将价格断崖式下降的原因归结到网络的发展,“现在人家都在网上买贴膜,钢化膜才几块钱一张,就算自己贴不好,一起买3张,也只要十几块钱。

张阿姨坦言,过去一张“好”的钢化膜进价10元左右,卖个50元不成问题,利润还是比较大的,“这里面包含了手机膜的成本和我的手艺。
”而现在手机膜几乎不赚钱,“就收个手艺钱。
”还有顾客自己从网上买了手机膜拿来贴的,“这种也收10元钱,因为‘手艺’不打折。

过去很多年轻人干这行,当成一种生意,只要付出辛苦,收入也是很乐观的。
张阿姨说,现在只能赚个生活费,“干顺手了,不图发财,只为了糊口。

我有“贴膜神器”“无尘仓” 还要花钱找“专业贴膜”吗?

“手机往上一放,然后这么一拉,等半分钟,再一拉,这膜就贴好了。
”沈阳白领小慧(化名)表示,如今贴膜工具的升级,贴一张手机膜连1分钟都用不了。

在各大电商网站上,注意到几乎八成以上此类商品都打着“贴膜神器”或者“无尘仓”的标签。

“贴膜神器”就是一个与手机大小匹配的塑料框,将手机放进去,再根据塑料框上的孔位将手机贴膜固定好位置,这样就能保证贴膜与手机屏幕位置完美适配,不会贴歪。
只要操作前将手机屏幕擦拭干净,这样贴膜的成功率很高。

“无尘仓”是“贴膜神器”的升级版,同样一个与手机完美匹配的盒子,手机放进去,将贴膜放在手机上面,盖好盖子。
然后将手机贴膜的拉手拽两次,第一次将屏幕灰尘吸掉,第二次让膜片与屏幕自动吸附,这样使贴膜变得更加简单。

一般网店销售中,一个贴膜工具加上1至3片的膜片,价格仅在10至30元之间。
打包购买,即使失误了,报废掉一张膜片重新贴,成本也并不高。

手机贴膜如此简单,我还去街上找人贴?现在不少人认为,找“专业贴膜”,就是在花冤枉钱。

新商机:“保护膜”转型“美容膜” 单价翻十倍

如今近20年时间过去,当年靠着“贴膜”创业的小宇仍在从事手机贴膜行业,只是当年的地摊变成了固定档口;当年主营的“保护膜”升级为“美容膜”。

小宇告诉,这么多年唯一没变的就是“靠手艺吃饭”,而市场的变化就是当年给手机贴膜是为了保护屏幕,现如今是给手机贴“美容膜”,“之前很多人喜欢给手机换保护壳,追求时尚或者个性。
但是套上保护壳手感就变了。

越来越多的人既要追求个性化,又要追求保持“裸机”手感,“因此,现在给手机做一个‘全包膜’美容很火爆。

因为每款手机的型号不同,顾客喜欢的材质不同,“全包手机膜”完全靠着设备和手艺,“设备就是让膜与手机完美贴合,边边角角全靠手工裁切。

“这样包一个手机下来,要200多块钱,照比之前贴一个屏幕膜,单价翻了10倍。
”小宇说,凭借这个新项目,自己已经开上了“连锁店”。

小宇坦言,做“全包膜”的投入也跟过去完全不同,“以前是一把剪刀,一个刮平的小板。
现在是热风枪、操作台等。
”小宇说,最大的成本增加是时间,“以前贴一个屏幕膜只要几分钟,现在做一个全包膜最少要40分钟。
算上和顾客探讨制作方案的时间,一整天下来也就能做十几个。

“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折叠屏手机,因为合适的保护壳款式比较少,更多人选择用‘全包膜’。
”沈阳另一个“专业贴膜”的老板介绍,折叠屏全包膜的价格在200元到300元之间,并且这个价格的范围是边框、中轴和背面,不包括内外屏和镜头,“顾客可以选择普通透明的、磨砂的,还可以选择包皮面的和带图案的,支持个性化定制,根据难度不同,价格也不同。

有些人觉得贵,为了“美容”自己的手机要花几百块?走访中,多家可以做“全包膜”的老板表示,“如果要做全包膜,需要提前预约排号,最好提前一天。
因为每天基本早上就把一天的工作量排满了。

还了解到,一些做“全包膜”生意的店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宣传。
有老板坦言,这是为了承接一些异地顾客的生意,大家看着觉得好,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提前交定金,将手机邮寄过来,我们做好了再给邮寄回去。
除了正常包膜收费,顾客还要承担来回邮寄的运费,并且承担运输风险。

因此,我们能看到的“街边贴膜”手艺人越来越少,但随着消费市场的改变,“手机贴膜”行业也在不断转型。
从“保护膜”向“美容膜”升级。
采访过程中注意到,消费需求依然“火爆”,甚至一些老板还做着“收徒”生意,“也许‘贴膜’仍然可以为年轻人圆一个创业梦。

辽沈 吕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