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件”时代的哈尔滨记忆(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孔雀自行车)

“四大件”犹如当今中国人买车买房,昔日的哈尔滨全都能制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谁家要是能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那可是左邻右舍都羡慕不已的大事。
买这样一个“大件”,不仅要省吃俭用饿肚子攒钱,还要排队等“票”,攒够“工业券”,甚至不得不“走后门”,才可能实现这个堪称伟大的愿望。

当年,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半导体收音机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四大件”,是人人向往的奢侈品。
孔雀牌自行车、北方牌手表、鹿牌缝纫机和松花江牌半导体收音机是当时有名的“哈尔滨制造”,你用过吗?本期“足迹”系列发布,聚焦哈尔滨制造的“四大件”。

“四大件”时代的哈尔滨记忆(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孔雀自行车)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自行车:孔雀、凤凰、飞龙、银燕

提到自行车,吴玉才老人最难忘的莫过于哈尔滨生产的“孔雀”。
“上世纪60年代,我在水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30多块钱。
为了买一辆市场价139元的孔雀牌自行车,我们几个工人一起出钱‘搭会’,轮着购买。
好不容易搞到了车票,攒够了工业券,‘会钱’也到位了,我终于如愿以偿。

吴玉才记得他第一次骑车上班的情景。
“当时我家住在南岗,到水泥厂有20多公里,一路上,我感觉好多人都在看我。
我骑得飞快,真有点‘春风得意马蹄轻’的感觉。
这辆‘孔雀’很漂亮,仿德国车,电镀的亮瓦盖、绿色架子、红带、脚刹,配上活动的‘燕把’,用现在的话说,老拉风了!
我还曾专门骑着它到道里区红星体育场的专业自行车赛道测试,性能相当好。

同样对“孔雀”念念不忘的还有省体工队从事专业自行车运动的朱建伟。
“1976年我在阿城新华公社插队,我在生产队大干一年,挣的工分合算后整整是120元。
我家邻居在百货公司上班,通过这个‘后门’,我搞到了自行车票,毫不犹豫地花掉了这笔‘巨资’,买回一辆亮瓦红带的孔雀自行车。
下乡一年挣回一辆‘孔雀’,当时可了不得。
每次从知青点骑车回哈,一路上回头率老高了!

哈尔滨毛纺厂退休职工王炳和记得,哈尔滨自行车厂成立仅一年时间,就在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时研制出“银燕”牌自行车。
1960年,“银燕”更名为“孔雀”。
“当年,‘孔雀’与上海的‘永久’‘凤凰’和天津的‘飞鸽’齐名,是黑龙江省公认的名牌产品。
1968年我去了兵团,返城后家里花120元给我买了一辆‘孔雀’,一直骑到1990年,后来在楼下丢了,心疼够戗。

今年79岁的王永祥告诉本报,哈尔滨生产的自行车还有更特别的品牌。
“1980年,龙江电工厂研制出钢质和铝合金两种自行车,由当时的陈雷省长命名为飞龙牌。
当年我花160多元买了一辆‘飞龙’,全铝的5档变速车,很轻。
骑了几年后转手时,还卖了90元。
可惜,‘飞龙’没几年就停产了。

1985年,哈尔滨自行车厂与上海自行车三厂联营,又开始生产凤凰牌自行车。
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自行车厂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孔雀”最终折翅,于1993年彻底停产。

手表:北方、云雀、太阳岛、冰城、哈尔滨、天鹅、飞龙、天时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表可是一般人做梦都想得到的“大件”,新娘子出嫁,如果得不到一块手表,可能会影响婚礼的举行。

哈尔滨手表厂曾是中国重要的手表生产企业之一,先后推出多个品牌,北方牌曾名噪一时。
哈尔滨人陈川宁这样描述他第一次戴上“北方”表时的感受:1975年下乡时,家里托人花了50多元钱,给我买了一块北方牌手表,让一起下乡的许多青年羡慕不已。
那时候,能戴上一块手表,就是人前人后很显摆的事情了。
每天晚上睡觉时,我都要将手表用手绢精心地包起来压到枕头底下。
隔几天还用牙膏将表蒙子仔细地擦洗一番……

据了解,1972年哈尔滨钟表厂试装出万年青牌手表。
1975年哈尔滨手表厂成立,开始生产天鹅牌和北方牌手表,随后陆续生产太阳岛牌、冰城牌、云雀牌、哈尔滨牌、飞龙、天时等多个品牌手表。
北方牌17钻全钢三防男表被认定为国家一级表标准,北方牌双历快拨手表填补了国内空白。
哈尔滨表壳厂生产的不锈钢表壳也供不应求,填补了国内空白,畅销全国。

在手表收藏爱好者网站上,“哈尔滨制造”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有人说,北方牌手表的表盘设计非常丰富,变化多,有拼音标志的,也有汉字标志的,迎合了不同人群的需要。
事实上,哈尔滨手表厂生产的品牌远不止这些,还曾试制过新曙光手表,也给一些大企业生产过定制表。
可以说,在过去那个年代,“哈尔滨手表”记录了一个个难忘的历史时刻。

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手表厂的设备已经非常先进,年产量达到20多万块。
市民吴国才说:“与上海牌手表相比,北方牌等‘哈尔滨制造’相对好买,成为大多数黑龙江人的首选品牌,辉煌一时。
可惜时代进入市场经济后,哈尔滨手表厂还靠计划活着,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仍然在原地踏步,最终被市场淘汰。

 缝纫机:鹿牌

说起缝纫机,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非常陌生,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可是每个家庭的女主人都渴望得到的家庭奢侈品。

今年80多岁的朱俊峰至今清晰地记得大姐的第一台缝纫机。
“当年,很多人家买不起缝纫机,我结婚时也没舍得买。
大姐没有工作,就学了裁缝。
为了帮助她支起裁缝店,我们全家人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台哈尔滨缝纫机厂生产的鹿牌缝纫机。
当时全家大人小孩那个高兴呀,从此全家人的衣服都让大姐包了。

今年60多岁的刘小兰说:“我结婚时花140元买了惟一的‘大件’——鹿牌缝纫机,从此这台缝纫机好像就没有歇息过,孩子们从小到大,穿的都是我亲手缝制的衣服。
如今我们老两口跟着孩子搬到了哈尔滨,我惟一带过来的‘大件’,就是这台缝纫机。
即使现在不用了,我也舍不得扔掉,每次看到他,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感觉很温暖。

曾在兵团生活过的春波回忆说:不知什么时候,家里多了一台鹿牌缝纫机,这可是当年家里最值钱的家当了,除了妈妈,谁也不许碰。
每年腊月是妈妈最忙的时候,连队里几十个孩子的新衣服都等着她来缝制。
大年初一,太阳一杆子高的时候,每家的孩子都穿上新衣服出现在自家的门口,手里燃放着零星的鞭炮,眼睛不时地环顾四周,看是不是有人注意到自己穿的是新衣服。

曾在老道外天圣缝纫机商店当了近20年修理师的刘国斌对鹿牌缝纫机感情更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便是缝纫机厂的工人,想买一台鹿牌缝纫机也要排队等‘票’,可见当时多么牛。
我那时在国营缝纫机商店上班,上海产的蝴蝶、飞人和蜜蜂难买,本土生产的鹿牌最吃香。
尤其是很多住在农村的人,为了买一台鹿牌缝纫机,经常托城里的亲戚找人买。
一旦买到了,几乎全家来取货,那情景真的很壮观。

刘国斌说,那时谁家有一台鹿牌缝纫机,绝对是最重要的“大件”,往往摆在屋子中间最显眼的地方。
这说明人家日子过得好,“大件”都制上了。
左邻右舍求主人做衣服,主人往往会热情答应,因为他们觉得荣耀。
“这些年我修过的鹿牌缝纫机不计其数,很多老太太根本不用了,也要放在家中。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情感,一种生活的记忆。

刘国斌说,鹿牌缝纫机特别“吃厚”,适合北方人做棉衣服使用。
哈尔滨缝纫机厂成立于1958年,次年开始生产的鹿牌缝纫机成为当年黑龙江省最重要的轻工业产品之一。
可惜,1983年哈尔滨缝纫机厂就关闭了。

收音机:松花江、天鹅

收音机曾经被黑龙江人称为“戏匣子”,对现在手机不离手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很少听收音机,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收音机也曾是家庭的一个“大件”。

朱俊峰老人记得,当时爱人在铁路部门工作,通过可以赊购的职工商店买了一部红灯牌收音机,整整花去150元。
为了还“债”,单位从爱人的工资中每月扣除25元。
为了这台收音机,一家人吃了半年大喳子和咸菜。
“现在回想一下,我们当年根本不该追求所谓的名牌,因为哈尔滨产的松花江牌收音机已经很有名了,价格要便宜一些。

喜欢收藏半导体收音机的李宁告诉本报,哈尔滨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1958年,哈尔滨新生开关厂在何德和带领下,吸收国外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自制晶体管和元器件组装的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样机由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时使用,后定名为松花江牌601型半导体收音机。
“松花江”牌荣获全国首届半导体收音机评比一等奖,登上了《人民日报》。
从1970年-1985年,哈尔滨无线电四厂研制和生产的20种松花江牌晶体管收音机,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1981年5月,哈尔滨无线电四厂又研制成功立体声收音机。

1963年,哈尔滨广播器材厂也研制成功天鹅牌402型再生式中波四管台式半导体收音机。
因物美价廉,“天鹅”深受农村用户欢迎。
该厂上世纪80年代初设计生产的“美歌”牌落地式收唱两用机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
1966年,“天鹅”落户阿城的黑龙江无线电一厂,15年间累计生产80多万部,成为黑龙江的名牌。

李宁说,当年哈尔滨制造的半导体收音机种类非常丰富,而且领先全国,但对于普通的年轻人来说,想买一部谈何容易。
“当年,中学生组装半导体收音机非常流行。
我经常到电子研究所捡扔掉的废弃电子元件,按电路图自己组装过好几台收音机,让同学们特别羡慕。
后来出现了电视机,大多数人家更是买不起,我们就去捡电子元件组装电视机。
当年很多电影都是先在电视上演,我们装的电视机其实还是收音机,只能收听电视伴音。
不过,当年能够先‘听’为快,实现‘听电视’的心愿,已经让我们非常满足了!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市场需要的转变,哈尔滨这些电子生产厂家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都退出了市场。

如今,哈尔滨制造的“四大件”已经辉煌不再,然而那段历史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
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而言,这些曾经的名牌值得人们回忆,更值得城市总结,为什么它们全都没能活下来?

文章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作者:田青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