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不学则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为: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变得有害了。具体理解: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原文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注重通过自省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思而不学则殆”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似。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连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甚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