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是最为重要的,然后是国家,而国君是最为不重要的。这句话的本质也是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认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
-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翻译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有德之人人物就和一个乡的有德之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
-
孟母三迁发生在哪里
孟母三迁发生在山东省。孟子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鲁国属于山东省境内;那时交通极其不便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要靠走,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迁居,从而成就了后来的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
-
谨庠序之教的庠序是什么意思
“谨庠序之教”的“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庠序之教是指伦理道德教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
-
其若是孰能御之翻译
其若是孰能御之译为: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中,孟子先以天上雨水比喻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喻民心,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既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孟子(前372—前28...
-
孟母戒子文言文及翻译
翻译是: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原文节选: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寓意哲理:孟母是用实际...
-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翻译
即使自身富贵,但也不做过份的事,不穷奢极侈,不为声色所迷;即使自身贫困,但身虽贫而志不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不仁不义之事。通俗表达: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翻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翻译: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出自《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
-
许子奚为不自织
翻译:许行为什么不自己进行纺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选自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孟子》。《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