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实践如何管理苗圃容器紫薇和红梅苗田

王子豪等

容器苗是指利用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其具有移栽无季节限制,景观效果见效快,周期短等特点 。
苗木的肥水管理是培育高质量苗木,增加苗木产量的关键措施。
正如“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所言 。
在北美洲,培养容器苗的厂商在苗木生长中加入肥料,以满足植物一段时间生长的需求。
施肥的成效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所培育苗木类型、施肥措施和营养物质比重的影响。
国外有部分苗圃,将可溶性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溶解,效果较好 。

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
及时的处理苗圃里苗木病虫害不仅有利于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还对维持园林生态平衡起着积极的作用 。
紫薇是千屈菜科、紫薇属小乔木。
紫薇观赏和经济价值较高,是兼具观赏、药用、环保的夏秋季优良的树种,开发利用价值较高,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之中。
紫薇在生长期间可能会面临较多病虫害,苗圃发生较多的有蚜虫、天牛、象甲等,病害有紫薇白粉病、褐斑病等。
紫薇上的一些病虫害对其品相、生长具有严重的危害。
比如紫薇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嫩叶比老叶更容易受到侵染。
受害的花表面形成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的价值。
紫薇白粉病还可以导致植株变得矮小,嫩叶扭曲,严重导致整株死亡 。
红梅为小乔木,梅花的一种,一般高 4~10 m,红梅在园林、绿地、庭院、风景区,可以孤植或者丛植等。
据初步统计,在梅花上有各种病虫害 170 余种,其中虫害 140 余种,病害 30 多种。
其中有部分病虫害在苗圃发生较为严重,比如桃粉大蚜、蚧壳虫、螨虫等,病害有炭疽病、卷叶病、霉污病等。
这些病虫害发生时可以直接影响红梅的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如桃粉大蚜以卵在红梅的枝和芽上越冬,来年的 3~4 月份梅花抽梢展叶时,孵化出无翅蚜,危害性很强,大部分在叶背面刺吸危害,严重时蚜虫覆满整个叶片,叶片发生扭曲,变为畸形。
又如炭疽病,五月中下旬到六月初发病最为严重,可导致叶片大范围发黄,脱落。
严重影响红梅进行光合作用。

探索和实践如何管理苗圃容器紫薇和红梅苗田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容器紫薇、红梅的肥料管理

1.1.1 配制容器苗基质

春季丛生紫薇及红梅引进我司苗圃后,我们分批对其安装控根器,控根器的直径要根据土球的大小及苗木出圃的时间来确定,直径过大会导致控根效果不明显,直径过小会影响苗子的正常生长。
一般的,我们使用控根器的直径比土球的大 40 cm。
育苗基质以充分腐熟的蚯蚓粪肥:种植土 = 1:3 的比例配制(图 1 所示),搅拌均匀后倒入容器中,蚯蚓粪肥是一种缓释的有机肥,可以在苗木生长周期陆续释放肥力,容器苗安置完成后,第一次定根水须浇透,在一个星期内共浇三次。

图 1 蚯蚓粪肥:种植土 =1:3 比例配制基质

1.1.2 测量毛细根密度

每隔两个月对容器苗进行一次追肥,时间以下雨之前 12 h 内为宜,这样可以加速肥料的溶解,促进苗木的吸收,在春夏季,我们选用洋丰优雅系列(氮磷钾比例为 21:18:15)高氮复合肥,促进苗木在生长季节快速长高、增粗。
秋季施用促进木质化的磷钾肥为主,氮肥少施。
冬季主要施用有机肥,适量添加些复合肥,比如洋丰优雅系列(氮磷钾比例为15:15:15)。
为探究容器苗在不同生长季节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情况,我们对容器红梅在同一生长季节用不同氮磷钾比例的复合肥处理,4 个月后测量其二级侧根毛细根密度(三株为一个测量组,单位:根/CM)。
追肥采用穴施的方法,每株容器苗挖三个穴,刚移栽的苗子根系还未恢复,应控制追肥量,每株每次用肥50 g 左右。
等到 3 个月后,根系逐步恢复,毛细根长出,这时可以加大追肥量,每株每次用肥 200 g 左右。
施肥的位置应该离苗木根部远些,防治烧根,同时不能贴着控根器,避免肥料通过孔洞流失。

1.2 容器紫薇、红梅的水分管理

浇水是容器苗培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合理的灌溉对于培育高产且优质的苗木是不可或缺的。
灌溉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反映在对苗木生理状态的调节上,对苗木的质量和抗逆性有显著的影响 。
除了浇定根水外,日常的养护浇水也十分的重要,特别是在炎热、天晴的夏天,可以观察到部分红梅、紫薇叶片皱缩和卷曲的现象,有的叶片下垂,说明苗木缺水了,所以在 6 ~ 9 月份每天上午和下午,我们打开地里的灌溉系统,其可以在树冠顶部进行大面积喷灌,保证叶片对水分的需求,土球表面进行根部微喷,保障了根部对水分的吸收。
参照表 1,在苗木需水时进行补水。
根据实际情况,一天开 3~4 个小时。
喷水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田间积水伤根。
喷水不宜在正午进行,正午的高温加上低温的灌溉水可能导致苗木受害。
春季和秋冬季可以降低喷水频率,4~6 d 喷一次,连续降雨天气无需喷施。
下雨天需要到圃地巡查水情,清理田间积水,疏通沟渠,将积水尽快排走。

表 1 不同生长季苗木浇水频率

1.3 容器紫薇的病虫害防治实验

为预防微生物病害,每年三月份开始,每隔 3 个月,对紫薇喷施 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该农药的杀菌谱较广,对真菌、细菌和病毒都有效果,而且作用机理强,具有触杀、渗透、内吸三大作用。
为防治蚜虫、叶甲和食叶性害虫,采用甲维高氯氟水乳剂 500 倍液和 5%啶虫脒乳油 500 倍液进行叶片正反面喷施,可以和 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混配,节约打药时间及人工成本。
对于防治天牛,金龟子、象甲等蛀干类害虫,我们选用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300 倍液进行主干及枝条的喷施。
其次,我们将 1.5%辛硫磷颗粒剂穴施于苗木根系附近,用于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株紫薇施用 80 g 左右(丛生紫薇总地径为18 cm左右)。
以上农药每隔 2~3 个月施用一次,用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如果环境对其发生有利导致某种病虫害出现,则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治疗。
比如针对白粉病,我们可以在植株发病时喷施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

1.4 容器红梅的病虫害防治实验

针对微生物可能的危害,我们还是喷施 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进行预防,后期若发生单一病原微生物,我们尽可能施用特异性的农药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对于炭疽病的侵染,采用 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和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 倍液混配来治疗。
参照紫薇,采用甲维 × 高氯氟水乳剂 500 倍液和 5%啶虫脒乳油 500 倍液进行叶片正反面喷施,用以防治蚜虫、叶甲和食叶性害虫。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 77.5%敌敌畏乳油来杀死天牛幼虫,即检查发现树体上天牛导致的虫洞后,用注射器将敌敌畏打入其中,然后用略湿的泥巴封住洞口,这样可以将洞内的天牛幼虫熏蒸致死。

2 实验结果

2.1 容器紫薇、红梅的肥料管理

红梅对氮磷钾元素吸收在不同生长季节存在差异,结果发现(表 2 所示),在春夏季,施用氮磷钾比例为 21:18:15 复合肥的容器红梅,其毛细根密度更大,表明其根系更加发达,生长量更大。
在冬季,施用氮磷钾比例为 15:15:15 复合肥的容器红梅,其毛细根密度更大。

表 2 不同氮磷钾含量复合肥对红梅生长的影响

2.2 容器紫薇的病虫害防治

如图 2 所示,叶甲和食叶性害虫等危害后,紫薇顶梢枯死,严重影响紫薇营养生长,甲维 × 高氯氟水乳剂 500 倍液和 5%啶虫脒乳油 500 倍液进行叶片正反面喷施,在药剂处理 20 d 后,虫害被明显抑制,蚜虫大量死亡,紫薇重新抽出新梢,如图 3。

图 2 药剂处理前症状

图 3 药剂处理 20 天后情况

2.3 容器红梅的病虫害防治

施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混配制剂来治疗炭疽病。
5~7 d 后,叶片黄化现象受到明显抑制,效果较好,红梅叶片上发病率和严重度均发生下降趋势,见表 3。
如图 4 所示,在苗圃部分红梅叶片上发生蚜虫危害情况,可以看出,蚜虫在枝条和叶片上大量繁殖,造成叶片扭曲、畸形,严重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喷施甲维 高氯氟水乳剂和啶虫脒乳油进行叶片 5 d 后,红梅叶片上蚜虫大面积死亡,病害危害明显下降,见图 5。

图 4 药剂处理前症状

图 5 药剂处理后症状

表 3 药剂处理后红梅叶片发病率和严重度

3 讨论与展望

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此,探究红梅在不同生长季节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可以在不同时节施不同配比的肥料,精准施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在春夏季,选用高氮复合肥,促进苗木在生长季节快速长高、增粗。
秋季施用促进木质化的磷钾肥为主,氮肥少施,提高苗木抗寒能力。
冬季主要施用有机肥,可以适量添加些复合肥。
容器苗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苗木管理的关键工作,也是苗木增产的重要措施。
本文通过我司苗木的生产实践活动,证明了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对苗木生长的不同影响,强调了广谱性农药对于苗木病虫害预防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表明特异性农药对于具体单一病虫害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本文用充分发酵的蚯蚓粪肥混合种植土作为容器苗基质是比较合理的,前者是一种有机缓释肥,保障了苗木在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可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能力。
通过我司苗木喷滴灌设备,可以将可溶性肥料或者尿素等一些水溶性较好的肥料喷施到苗木叶片上或者灌到根部,同时要注意复合肥、有机肥等一些水溶性差的肥料不适合通过管道运输,以免发生堵塞。
本文最近在尝试对菜籽饼肥进行无氧发酵的方式生产液态肥料,以期作为冬季有机肥的一种补充形式。

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为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其对病原菌具有高效的杀灭效果。
这与宋猛等人在五种二氯异氰尿酸钠复方消毒剂杀菌性能的比较观察结果相吻合 。
对病虫害的防治通常施用复合配方,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混配施用也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
发现甲维 高氯氟水乳剂和啶虫脒乳油混剂对紫薇上叶甲和食叶性害虫等的危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病虫害防治上,我们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价值的实现,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利用化学农药外,我们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的措施 ,比如秋末组织人工清理圃内的病虫叶、枝条,疏通厢沟、幺沟,使其排水顺畅,加强对徒长枝、病枝的修剪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