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室内设计中的“肌理”(肌理材质室内设计风格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肌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设计思路的走向,以及设计语言的表达。
例如想表达奢华的主题,和表达现代的主题,对肌理的选择就是完全两个路数,前者需要在方案中呈现出更多的天然、贵重的材质,例如石材、贵金属、水晶等,后者却完全可以多增加一些合成的人造材质,比如三聚氰胺木饰面、亚克力等。
肌理,自身就拥有特定的、属于某种风格、作为某种元素出现的标签。

二是肌理也确确实实的决定着一套方案在深化过程中的各个细节。
不同的肌理对应不同的材质,不同材质对应不同的施工方式,包括基层的施工、节点的衔接,以及最终效果的实现和长期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检修、维护与更换。

谈谈室内设计中的“肌理”(肌理材质室内设计风格选择)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既然肌理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室内设计中的肌理?

肌理,英文texture,起源于拉丁文textura。
对肌理的一般解释是:“肌,是物象的表皮;理,是物象表皮的纹理”。
肌理是物质属性在感觉上的反映,是物象存在的形式……

这个定义可以说是相当的学术了,实际上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肌理呢?从以下四点来说:

肌理是实现风格的前提和保证

肌理依托于材质,材质对应了风格。
或许在不同风格的案例中会用到相同肌理的材质,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肌理的支撑,很难形成完整的风格呈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你希望做一套东方禅意风格的设计,但是却不给你想对应的实木与陶瓷,少了这些最具代表性的肌理,这个设计可以说无从下手。
(但并非无解,可以参考雅布和tony chi的一些案例)

随着材料科技的进步与高新技术的应用,在材质与肌理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选择,比如科技木,在肌理上与实木极为相近,在性能上却少了实木的变形问题,在一些更关注成本和耐久使用的场合里,是不错的选择,例如门套线。

肌理是材质特点的结合

肌理的载体是材质。
比如玻璃这种材质,拥有玻璃的肌理,它的特点是洁净高亮而且透光,质感偏冷,容易脏污;而毛玻璃/磨砂玻璃,就拥有另外一种肌理,朦胧而更亲近。
材质本身的属性,以及材质经过处理加工后的的属性,决定了肌理的外在表达特色。

有些材质的出现,原本是出于模仿另一种材质的肌理的目的,比如上世纪末流行的仿瓷,就是希望给墙面赋予陶瓷的肌理,不过现在基本已经淘汰了。
再比如一些艺术漆,马来漆,可以实现类似锈蚀金属和翻毛皮等一些独特的质感。

肌理是触觉、视觉的统一

从定义上来说,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光洁度等视觉因素上;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坚实、舒展紧密等触觉因素上。
只不过区分的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在这里,视觉还可以分为远观和近看,触觉又包括温度和亲肤感。
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了。
板式家具的贴面远观就是木材的效果,但是近看就会觉得纹理僵硬重复,手感也觉得冷,摸起来并不舒服。
但是实木就不同了,要温润的多。

肌理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基础

肌理服务于设计,设计服务于生活。
不论怎样选择肌理,最终都要为生活服务。
比如现在很多有小孩的家庭,会选择留一面黑板墙,这种肌理是其实有点突兀的,然而在生活价值面前,我们会舍弃视觉的整体性而选择功能上的补全。

刚才说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那么,对家装而言,该选择怎样的材质去保证肌理的效果呢?

匹配风格

每种材质,不同的肌理,都要匹配整体的设计风格。
虽然这样做可能会流于平淡,不容易出彩,但安全且稳妥,出错概率也低。

例如你选择的是北欧风格,那么你可以去寻找北欧风格对应的肌理元素。
比如原木色系的木作家具,棉麻材质,原始质感的石材与金属等等。

如果你选择的是现代风格,那么清水混凝土就可以留意一下,如果想走轻奢路线,黄铜是当下很值得考虑的元素,如果想走中式风格并且想有一些档次的提升和个性的加入,可以考虑用那么几块水晶砖。

其实肌理除了大面积的材质铺陈,有些小的饰品也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
比如路边捡到的一根枯枝,小店里淘到的一个软木杯垫,甚至是一块卵石,一本线装旧书。

安心与耐久

肌理和材质一定要确保安全。
前面说到仿瓷被淘汰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环保方面存在隐患。
毕竟是长期存在在室内的东西,也是经常会与皮肤接触的东西。
除了材质本身的环保之外,施工工艺和辅料也一定要注意,整体来说,要从原理上分析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比如铺贴墙纸用的糯米胶,刷乳胶漆的墙面基层处理系统(包括成品腻子),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更有助于实现环保。

耐久使用,方便省心也是要列入考虑的重要方面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石材是一种非常天然美观的肌理,能很好的匹配各种风格,可奢华可简约,可现代可古典。
但是石材施工麻烦,维护麻烦,还需要定期的打磨、修补,吸水性强容易渗漏脏污,高等级的石材也价格不菲。
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大理石瓷砖”等模拟石材肌理的瓷砖产品,解决了施工和维护的麻烦,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市面的这类产品也会有几个问题:

光泽度过高或过低,要么锃亮,透着贼光(就像现代做旧的赝品瓷器那种),要么暗哑,感觉陈旧且脏。

触感差,要么磨砂,感觉掩耳盗铃,要么冷硬,毫无生机。

肌理重复,不真实,甚至有些纹理精度都很差,只可远观,近看全都是小的印刷点阵。

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要尽量规避以上的缺点,从“肌理“角度自下而上的切入,然后去选择对应的材质,和相应的建材产品。
在遇到选择困难症的时候,按这样的思路来操作,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