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车路云一体化的“宝坻样本”(宝坻智能线路网联汽车)

“宝坻线路也是国内首条在混行工况下展开常态运行的L4自动驾驶公交示范线路。
线路连接宝坻站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站,全长11.3公里,包含19个信控路口,沿线经过5个停靠站点,车辆上路前已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上路许可。
”唐风敏继续介绍道,“同时这条线路还是国内首条做到网联云控式智能驾驶的线路。
我们率先真正做到将车、路、云数据融合,实现公交信号优先,信号控制以及云端安全数据下发。

事实上,全国多地开展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也暴露出一些“痛点”。
比较典型的问题是示范区线路较为偏僻、群众感知度不高、建设投入巨大、能够支持的对象(车辆)较少、示范与商业化脱节等。
而此次宝坻线路在混合工况下常态运行,正是面对这样的短板迈出的探索步伐。
线路并非为示范而建设,而是真正运行于真实交通环境之中,以复杂场景校验全链条设计,为后续的迭代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车路云数据融合实现公交的信号优先,更可让出行者实际体验到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所带来的便利。
03

宝坻项目经验值得借鉴

在创下多项“全国第一”的同时,宝坻线路的建设也有很多经验,值得其他车路云试点项目以及行业借鉴。
“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
地方实践方面,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落地应用的挑战较大。
”唐风敏坦言,“从管理上看,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涉及政府各相关部门,需要强有力的运行保障机制,推动跨部门协作。
从技术层面上说,目前大部分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顶层设计与系统架构不够清晰,缺乏对车路云一体化整体政策框架的全面思考和部署,逐步开放的多元化场景对相关法规的修订提出需求;智能交通设计与汽车示范应用存在割裂,未形成完备的系统架构设计,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等缺少融合,对车路云一体化的探索不足。

“这次项目的成功,一方面在于满足了实际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组织管理协同与技术应用落地方面都得到了保障。
”唐风敏表示。
据悉,此次宝坻线路在宝坻区交通与交管部门积极支持下,交通管理部门基于信号灯管理提供了最大权限;此外,项目基于车路云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整体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保障了成果的落地实施。

探寻车路云一体化的“宝坻样本”(宝坻智能线路网联汽车)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创新中心在宝坻示范运营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样值得思考与借鉴。
据了解,创新中心联合行业伙伴共同为宝坻线路提供工程设计、平台开发、工程总包、安全建设、测试验收与示范应用申请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支持智能网联公交车示范应用的设计、建设和推广。
“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提供基于全生命周期服务非常必要,可有效保障项目设计、建设及交付的质量,也能保障技术的更新迭代。
”唐风敏告诉,“在宝坻项目中,创新中心重点支撑了工程设计、安全体系建设以及测试验收,平台开发、总包由(创新中心)旗下云控智行公司承接,示范应用联合车端、路端生态企业共同建设。
创新中心在标准引领、车路云一体化架构设计、安全、测试、数据等方面已形成体系化能力,未来还将联合云控智行以及生态企业共同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到城市、高速等典型场景。
我们也欢迎行业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践行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落地应用。

文:马鑫 编辑:庞国霞 版式:李沛洋

给小编加个鸡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