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45岁,浙江某建筑公司项目经理,最近正为一件事焦头烂额,甚至连抽了半包烟都没能让他静下心来。他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份长长的名单,786个名字密密麻麻,几乎要溢出屏幕,每个名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位正在申请“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同行。而老李,也在这份名单之中。
这份名单,正是浙江省建设工程技术人员正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于2024年8月29日发布的《2024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计划评前公示》。5天的公示期,却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了老李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一、通往“高级”的路,挤满了人

786人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老李要与这786位来自浙江各地的精英们同台竞技,争夺那为数不多的“正高级工程师”名额。
“正高级工程师”,这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对个人能力和资历的最高认可,意味着更高的薪资待遇、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甚至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于老李这样的“老工程人”这更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
通往“高级”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评审标准也水涨船高。 除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过硬的专业技能,各种论文、专利、荣誉证书也成了必备的“敲门砖”。
二、证书与项目,谁更重要?
为了这次评审,老李已经准备了整整两年。他推掉了无数应酬,熬了无数个夜晚,终于完成了评审所需的各项材料。看着名单上那些年轻的面孔,他心中还是忍不住打起了鼓。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得了!
”老李感叹道,“他们学历高,脑子活,很多都已经是项目负责人,手里握着好几个专利。不像我们,当年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全凭经验和实干说话。”
老李的话,也道出了许多“老工程人”的心声。在他们看来,工程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和汗水的浇灌,而如今,过分强调论文和专利,似乎让评审标准变得有些“脱离实际”。
三、人才竞争还是“唯学历论”?
786人竞争“正高级工程师”职称,是浙江建设工程领域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的体现,但也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评审标准是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能体现专业能力,又能兼顾不同年龄段人才的特点?
如何平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关系,避免“唯学历论”和“唯论文论”?
如何引导工程人才注重实际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追求“头衔”?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未来。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像老李一样的“老工程人”凭借他们的经验和实力获得应有的认可,也希望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浙江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你对浙江省正高级工程师评审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应该如何平衡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创作初衷在于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意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