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纠结,有人说,提前批是一次机会,不报白不报。
那提前批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凡是涉及值不值得的问题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以及参照对比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不存在有一个绝对的结论。
说提前批值得报,和不值得报,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一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提前批,是在大规模的普通批招生前的一次报考机会。
一般来说,放在提前批招录的专业类型是:军事类、公安政法类、航海类、飞行技术类、综合评价招生、公费师范生、公费农学生、公费医学生、直招士官、高校专项计划等。
这些招生,一般对身体条件有定向培养、或对这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或是为了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有需求就有必要放在提前批招生的,这没问题好理解。
有人说提前批之所以放在提前批,就是国家为了保证相关院校和专业的生源质量,但这是以前,现在依然有人这么认为,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现在提前批里面的院校和专业,跟七八年前的提前批院校和专业,就能发现,现在提前批一个字:乱,这个“乱”不仅专业乱,而且超级乱,不论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也不管基于何目的,只要归类不到常规批,就统一归类为“其它类”,家长和考生,应该重点关注提前批中的其他类。
对一些层次稍高院校来说,把生化环材等相对冷门的放提前批,或以试验班、卓越班的名义来招生,又或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模式设招生计划,吸引考生,在提前批就把大量的招生计划用完了。而放到一本批次普通批里面的,都是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但是招生计划却很少。这样的高校在普通批次里面的最低提档线就会相应的提高一二十分,因为提前批次的数据是不公布的,它没有普通批次那么透明,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普通批次的录取信息、包括提档线。
比如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大家对比一下他俩在提前批和普通批的专业设置能发现,例如复旦2023年在安徽提前批招生的其他类专业,除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还有技术科学试验班外,其他专业都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知的相对冷门专业,如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自然科学试验班和生物科学试验班,我们再看复旦在普通批次的招生专业,哪有那些冷门,都是数学、临床医学、工科实验班、软件工程、经济学类、经管实验班、法学类,全是时下热门专业。
上海交大同样如此,在提前批招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工科试验班类、自然科学试验班,从大类细分方向来看,多为相对冷门专业,而在普通常规批次的招录就是临床医学、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类等纯热门专业。
所以说上交复旦虽在提前批里面也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试验班等一些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或者专业大类,但多少有点为冷门专业打掩护的嫌疑,改变不了提前批!
多为冷门专业招生的本质!
华东五校,上交复旦浙大南大中科大,除了中科大,其他四所在不同省份,均有把冷门放提前批现象,在普通批是少放、或不放。华东五校,中科大最仁义了,院校的最低提档线水份最少,实至名归,提前批放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中科大转专业政策也宽松。
此外像天津大学,把号称天坑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放提前批,天津师范大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提前批,天津外国语大学把泰语、蒙古语等等这样的一些小语种也是放提前批,东北大学把土木工程、测绘、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等等,这些专业打包以工科试验班的名义来进行招生。
近两年,一些双非院校也来提前批凑热闹,如长春理工大学,在一些省,把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也放提前批,此外青岛理工,把建筑学、财务管理、土木工程等一些中外合作,也放在提前批次招生。
正常来说,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有什么理由要放提前批来招生呢?普通批不行吗?完全可以的。
放在普通批,家长都会按最低提档线去报,高分考生一看这么低,肯定不愿报的,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源质量和声誉。这招生现象就叫超短裙招生,大量冷门专业,扔到了提前批,或综评等,用特殊类型招生,热门专业放普通批,去跟别人PK最低提档线,成为一种战术和策略。
希望报考时理性一点,客观看待,尤其最低提档线。报考提前批,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普通批无望,提前批里冲一冲名校,或冲一个高层次,这类考生,能试尽量试。
二,家庭条件一般,重点考虑军校、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公费农学生等,免学费免住宿费还有补贴,未来就业有保障。
三,想凑热闹,不想浪费提前批机会,不能抱着占便宜的心态,觉得不报白不报的心理,去拿前途开玩笑。
提前批专业和学校,有自己喜欢的,就报,录取了,皆大欢喜。没有,直接放弃,等待普通批,要抵制诱惑,重点研究普通批,一旦错过,就错过一千最美的森林。
总结一句话,提前批,它是有坑的,但非全部,关键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是重点。#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