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来看看主要内容:
(1)关于是否有相关设计许可以及设计单位的正式签署,这直接关系到设计的合法性和专业性。经过相关部门的图审并且合格,是确保设计符合规范和标准的关键环节。例如,某些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如果在设计许可和图审环节出现疏漏,可能会导致后续施工的停滞和重大的安全隐患。
(2)地质勘探资料是否齐全不容忽视。详尽准确的地质勘探资料能够为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坚实的依据。若地质勘探资料缺失或不准确,可能会使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受到威胁,如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不完整的地质勘探资料可能导致建筑物在建成后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3)消防部门的审批手续至关重要。消防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消防通道的设置、消防设备的配备等都需要经过消防部门的严格审批。
(4)施工安全、环境卫生等审批手续也不可或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 接着谈设计要求:
(1)设计图纸与说明的齐全性是基础。清晰完整的设计图纸和详细的说明能够为施工方提供明确的指导。
(2)设计地震烈度符合当地要求是保障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安全性的关键。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率和强度有所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3)不同图纸之间不应存在矛盾,标注也不应有遗漏。比如,建筑平面图与剖面图在尺寸标注上应保持一致,若出现矛盾,将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扰。
(4)相关施工工艺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先进且可行的施工工艺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5)总平面图与施工图各处对应数据的一致性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任何数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施工中的错误。
(6)图纸满足监理大纲要求能够保证工程在监督管理下有序进行。
▷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比如建筑图与结构图不对应这一问题,此类现象确实十分常见。在审核图纸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方法。首先仔细查看建筑图,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等;然后再认真研究结构图,掌握结构的受力体系、构件尺寸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每一处的轴号、标线、标高等关键数据。同时,还应结合以往类似的图纸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
再如不同专业图相互矛盾,细节部分遗漏的情况。由于各专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这种不交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应保持密切的交流,相互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设计意图。以土建预留管道与孔洞为例,土建专业应与水电专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明确预留槽、预留洞的位置和尺寸,并且统计其具体数量和位置,进行仔细的核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管道无法安装或者孔洞位置偏差等问题。
还有细节说明不详或细节不协调的问题。所有细部图纸都必须具备足够的详尽程度,以能够直接交付施工方使用。如果图纸细节不详细,比如构造做法不清楚、材料选用不详细,将会严重影响施工效率。甚至可能因为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误解而导致施工不当,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必须对这些细节进行明确注明。此外,部分细节采用图集通用做法时,虽然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但必须进行复核。要综合考虑建筑的整体风格、结构的稳定性等参数,合理选择图集上的示范设计,以确保整体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最后,关于各材料数量不对应的问题。在每个细节图上,应清晰准确地标明各材料、构件所用的数量及种类,并绘制详细的表格进行统计。同时,还应对图纸进行严格的二次审核,核查每个细节图之间是否一一对应,以及细节图与总图之间是否保持一致。只有通过这样严谨的工作流程,才能确保材料的供应与使用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材料数量不符而导致的工程延误和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