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厂与电修厂(挖掘机厂机务电力机车检修)

奇怪的烟囱

后来才知道大烟囱也是个水塔,像漏斗的部位是存水的地方。
设计者真聪明,一个建筑两种用途,实在有才。

电修厂的历史比较复杂,和挖掘机厂的关系也有些纠缠不清。
有人说电修厂是从挖掘机厂分出去的,也有人说不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挖掘机厂与电修厂(挖掘机厂机务电力机车检修)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解放初期的抚矿机电厂(来自网络)

先说说挖掘机厂,始建于1904年,原厂址在千金寨,因***的大露天崛计划于1928年搬迁到塔湾,1938年改称抚顺炭矿机械制作所,当时就已经是一家大型综合机械制造维修企业。

再看看电修厂,最早是建于1914年的杨柏堡电车库,1930年迁至大官屯新厂房,1942年抚顺炭矿在挖掘机厂南侧的中央贮炭厂兴建综合车辆厂,为炭矿检修电力机车和客车。

日伪时期的炭矿机械制作所(来自网络)

据《抚顺矿区史略》记载,光复后,抚顺炭矿隶属于资源委员会,当时将机械制作所、电气机关车工厂、电池工厂等五个单位合并成立机务处。
当时有职工4505人,其中***1967人。
矿务局机务处在解放后改称抚矿机电厂。

五十年代初的抚矿机电厂(电修厂位于厂区西南)

按上述资料所言,挖掘机厂前身炭矿机械制作所和电修厂前身电车厂都是矿务局机电厂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但据《抚顺挖掘机厂厂史》记载,炭矿机械制作所是矿务局机务处的前身,而机务处又是抚矿机电厂的前身。
这样来看,说电修厂曾是挖掘机厂下属也不无道理。

电修厂近照

由于挖掘机厂和电修厂历史较久,距离较近,分合情况比较复杂,历史资料又有语焉不详的地方,因此对两者关系的看法产生分歧也是正常的。

个人倾向于《抚挖厂史》的说法,据记载,挖掘机厂于1918年增加电机车修理项目,1923年就有电机车修理场,所以它在矿务局机务处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继承抚矿机务处乃至后来的抚矿机电厂衣钵也是顺理成章。

电修厂近照

肖景全老师在所著的《往事旧影》中也介绍了当时情况,即抚顺炭矿机械制作所先后改称抚矿机务处、抚矿机电厂,并分离出电修厂、电机厂、机修厂等企业,抚矿机电厂是挖掘机厂的前身。

所以说,电修厂是从挖掘机厂分出去的。

两者纠结主要在光复后的矿务局机务处至解放后的抚矿机电厂期间,以后各自发展,历史就很明晰。

电修厂大门

1953年,挖掘机厂被移交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抚顺重型机器厂。
电修厂则成立抚矿电机修配厂,简称电修厂。

挖掘机厂后来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挖掘机生产厂家,被誉为中国挖掘机制造业的先驱,工程机械行业的骨干。

抚挖生产的挖掘机

抚顺挖掘机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体搬迁到施家沟新厂,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于2003年破产,后转制为民营企业。

分出去的电修厂还是围绕电机车做文章,1963年,根据发展需要,电修厂在青年路建新厂,1965年建成迁入,后被命名为抚矿电力机车工厂。

停泊在东岗的电力机车

电修厂作为抚顺矿务局所属的电力机车检修厂,是全国煤炭系统骨干检修企业,也是煤炭部和东北内蒙煤炭总公司定点的电力机车检修中心。

电修厂曾经非常辉煌,鼎盛时期员工达万人,号称抚矿八大厂之一。

电修厂近照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电修厂成立抚顺北龙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但企业逐渐走下坡路,开始减员增效,在职人员越来越少,加上处于沉陷区等原因,后来与抚矿检修中心合并成为抚矿检修中心机车分厂,剩余人员也大都分配到检修中心工作。

当年的电修厂厂区内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绿化面积达4.93万平方米,以优美的环境被省、市政府评为花园式工厂。

如今的电修厂内,旧日花坛还在,树木依然青翠,废弃的厂房、办公楼、食堂、俱乐部等也都是原样,只是空无一人。
这里仿佛被施了魔法,时光停滞,了无生气。

电修厂近照

不再喷云吐雾的老烟囱依然屹立,像一个孤独的老人在默默守护着荒凉的家园。

有首老歌,唱的都是无奈。
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想得到偏又怕失去,那份爱换来的是寂寞……

(本文文字、照片由@穿越老抚顺​原创、拍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