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学校:长安大学
嘉宾:学校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王雅蓉
视频加载中...
![【我的大学——高招直通车】长安大学:赋能“三大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学校国家长安大学学生华为) 汽修知识 【我的大学——高招直通车】长安大学:赋能“三大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学校国家长安大学学生华为)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094906172161294656797.jpeg)
长安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介绍下长安大学么?
王雅蓉:学校创建于新中国百业待兴之时,壮大于改革浪潮迭起之际,兴盛于高等教育强国大势之中,与共和国同向同行七十余载。自1951年起,学校前身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相继成立。195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掀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篇章。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长安大学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学校的办学地点是在西安,坐拥南北两大校区,南倚大雁塔,北邻渭水滨,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
主持人: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
王雅蓉:学校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科技工作的最高追求,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学校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课题42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3项。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学校平台条件完善,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5个(含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9个(含4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91个,联合共建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内高校唯一的“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三大“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之一。
学校注重成果推广,科研成果应用于被誉为“国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桥、全球空港新标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建设,支撑了世界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等诸多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纪工程建设。与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
面向未来,学校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牢牢抓住新时代科技革命新机遇,积极布局“智慧+”“绿色+”“大数据+”等学科交叉战略,推进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主干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新的科研增长点,力争在前瞻性基础研究、现代工程技术、关键性共性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肩负起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贡献“长大力量”。
主持人: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
王雅蓉:学校以交通运输工程一流学科为引领,形成了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领域门类齐全、体系完善、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土木与交通学科、水资源学科分别位列U.S.News全球大学第20名和第10名,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金名片”。
学校有50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建设专业,2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学校稳居中国大学百强,土木与交通学科、水资源学科分别位列U.S.News全球大学第20名和第10名,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金名片”。
主持人:学校在培养模式上有何亮点?
王雅蓉:下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介绍:
1.实施完全学分制
长安大学正在深化推进本科生教育教学完全学分制改革。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让学生有更大的选科、选课、选师、选时的自主空间。实行自由灵活的选课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施按学分注册、按学分毕业的弹性学制管理模式,本科基本学制为四年的专业,学生可在3-6年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本科基本学制为五年的专业,学生在4-7年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设置面向全校公选的跨学院(专业)的多元化课程,学生可在一定条件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课程修读方式。
2.实施宽松的转专业政策
全面放宽转专业限制,一年级本科生,可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要求。
3.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通识培养
大类招生专业在入学后先实施通识培养,然后再分流到具体的专业。所分流专业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及办学条件、学生本人意愿、综合成绩排名等方面综合确定。
4.设立“工科试验班(未来交通、华为班)”,本硕博贯通式培养
秉持“个性化精英培养理念”定位,以能力塑造为牵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高水平师资为支撑,以优质资源为保障,打造融合型、精英式、未来态、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跨学科思维和融合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以培养博士为主体目标,实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机制。同时,尊重学生个人发展意愿,采用“4-6-X”培养模式衔接本科教育阶段、贯通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具有如下特点:
(1)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高比例硕/博研究生直升。
(2)需求导向的主辅修跨学科培养,充分自主选择专业和导师。华为实验班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华为导师”双导师。
(3)“学院+书院”学术熏陶式锻炼。建设未来交通特色实验平台和华为联合实验室,学生本科阶段即可在学院特色实验平台中提升学术素养和发掘研究兴趣方向,提前进行科研训练。
(4)国际化授课理念及人才培养。学院特色课程引入国际一流大学主流授课模式,创新型授课形式和评价制度,教育理念国际化。一半以上的专业课程选择双语或全英语授课,与世界一流名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外交流学习。华为班实验班引入华为研发工程师授课,开设华为特色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赴华为生态链企业实习实践机会和平台。
5.设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交通工程”专业国际工程班
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又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同时又精通英语的外向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工程班的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毕业选择面大,竞争优势强,毕业生收入高,发展潜力好。
6.设立4个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
学校在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设立3个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在信息学院设立1个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专业:人工智能。
(1)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是长安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于2020年联合成立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具有如下四个办学特色:一是强强联合,中西合璧。长安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是享誉世界的顶尖研究型学府,双方联合培养,优势倍增;二是双学籍,入学即同时在两校注册学籍,既是长安大学学生,也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生;三是实行“4+0”培养模式,大学四年均在长安大学学习,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选派优秀在职教师来长安大学进行现场授课,授课比重两校各占50%;四是双学位,学生修完所有课程且取得规定学分,可同时获得长安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和都柏林大学的学位证,实现“不出国的留学”。
(2)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长安大学与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合作举办、教育部予以资格认定的中外合作本科学历教育项目。新生入学同时在两校注册学籍,采用“3+1”双学位培养模式,前三年均在长安大学学习,第四年在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学习。学生修完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可获得长安大学颁发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专业教学由双方教学团队共同承担。
主持人:学校的就业或深造情况如何?
王雅蓉: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五高”特点:
1.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学校抓牢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就业平台,毕业生供需比位列“双一流”建设高校前列。
2.就业质量高。2023届签约企业毕业生中,被世界500强企业录取人数占比接近60%。
3.毕业生就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2023年在这些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超过70%。
4.深造率逐年增高。近年来,我校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赴境内外攻读研究生,深造率稳步提升。2023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43.47%。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99.1%的受访用人单位均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
主持人:长安大学的师资力量如何?
王雅蓉:“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建校初期,被彭德怀誉为“开路先行官”的霍维德先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王秉纲教授、五大地质学派之一的“波浪镶嵌状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数力合授”首创者林钟祺教授等一大批大师执教于此。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433人、硕士生导师1113人。拥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先后涌现出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位“全国模范教师”和数位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典型。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6项,获批国家级“四新”项目17项(其中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3项),省级“四新”项目18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6项。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等各类学会研究课题、优秀成果237项。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等国家、省级教学竞赛奖励70余项,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居全国高校第79位。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王雅蓉:学校建立有国家资助、社会捐助、学校奖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成才型资助育人体系,满足学生经济层面与成长发展层面的双重精准需求。
学校着力打造成才型资助育人体系,奖励体系中设有国家奖学金、校内奖学金、社会奖学金,奖学金覆盖面广,覆盖范围包括学业、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保障机制中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助学金、临时生活困难补助等;成长与发展机制中设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提升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23年,共计评选本科生奖学金10261人次,助学金14014人次,共计发放国家资助、社会奖助、校内奖助1.34亿余元。
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被教育部网站、全国资助管理中心网站等主流媒体发布50次。学校获得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等荣誉称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