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华城镇:古邑新城变美记(城镇文化高铁群众状元)

镇(街)是县域振兴的重要节点,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环,发挥着“联城带村”的重要作用。
五华县聚焦镇域发展,将美丽圩镇建设作为推动华城镇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重要抓手,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全方位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品质。

华城镇将闲置建筑改造成美丽圩镇客厅,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大量的文化载体,华城镇如何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圩镇,无疑是重要课题。
华城镇深入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全面优化城镇功能,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发挥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五华华城镇:古邑新城变美记(城镇文化高铁群众状元)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岁月流转,江河不息。
在历史与现代交融中,古邑新城,续写繁华。

资源利用

就地取材将闲置建筑“微改造”

步入状元公园,黄花风铃木盛开,一抹黄色点亮春天。

作为全镇规模最大的特色文化休闲公园,状元公园的成功打造不仅提升了城乡建设品位,更是华城镇党群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缩影,深刻体现出“绿美华城”“文化华城”“便民华城”。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华城镇以实实在在的植绿行动助推“绿美广东”行动,在园内栽植了大小乔木1200多株,片植了灌木7000多平方米、草地4000多平方米。

一步一景,眼前的赵佗雕像、武状元李威光长廊等,充分展示了华城千年古韵、南越风情和状元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公园内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文化大舞台、儿童游乐设施和体育康乐设施等,提升了圩镇宜居品质。

状元公园也是华城镇政府所在地,四周规划了上百个公共停车位,方便了前来逛公园或办事的群众。
为提高办事效率,该镇整合了量大面广的政务服务事项至党群服务中心办理。
目前,该镇承接了县级下放政务服务事项241项,可办理业务范围大大增加。

“每天晚上7时过后,好几波广场舞爱好者聚集在公园,非常热闹。
”华城镇党委副书记张治华说,圩镇常住人口3万多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状元公园,可以满足群众日常休闲娱乐活动需求。

张治华直言,作为五华县的中心镇,华城镇的圩镇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除了美丽圩镇客厅需要新设,其余都在近年完成了升级改造。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七个一”建设,真正实现美丽圩镇,是华城镇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了解到,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该镇秉承“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不搞大拆大建,就地取材采用“微改造”。
美丽圩镇客厅正是采用了这一理念。

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位于沿江二路,沿街房屋有200座。

前往位于沿江二路中段的美丽圩镇客厅,现场工人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不久后可投入使用。
路过的群众投来好奇的目光,得知将闲置建筑改造成美丽圩镇客厅,并向群众免费开放,他们纷纷表示“干得好”。

群众李姨不禁拿起手机拍照,“这个圩镇客厅全面展示了我们华城镇的历史和发展,很适合带外地的朋友来参观了解,非常实用”。

据介绍,美丽圩镇客厅是由原来闲置建筑改造建设,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其中一楼设历史沿革、建设发展、产业宣传等功能场景,二楼植入直播、展会、农产品展销等多种功能活动。

美丽圩镇客厅旁的爱心驿站已投入使用,配备多种服务功能。

发现,美丽圩镇客厅旁的爱心驿站已投入使用,配备了冷热饮水、应急充电、雨衣雨伞、应急药品、阅读看报以及洗手间等功能。

短短十分钟,陆续有环卫工进来歇息喝水。
“这里很方便,可以喝水、看书,环境也好,偶尔进来休息一下,给自己‘充电’。
”环卫工朱新招说。

走访圩镇,感受颇深。
人还是这些人,山还是那片山,坐落在五华腹地的千年古邑,传承着历史荣光,千年古邑逐步实现了向“绿富美”的华丽转身。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避免大拆大建,注重留住乡愁与彰显魅力相结合。

群众点赞

“水浸街” 变成美丽“幸福路”

上午10时,华城镇环城街变得越发热闹,商铺门前熙熙攘攘。
位于该路段的一家摩托维修店,老板张伟华正在认真给顾客修车。

“我在这条路开店有25年了,看着它由窄变宽,由拥堵变畅通,最大的变化就是当年的‘水浸街’变成了现在的示范主街。
”谈及环城街,张伟华音调都高了,停下手里活,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在华城镇,对于群众来说,修好的是一条幸福之路。

华城镇环城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学生上课、群众出门赴圩的必经之路。
由于该路段人流、车流量大,加上年久失修,造成排水渠损毁严重,雨天水涝成灾,环城街被群众称之为“环城河”。

早在2014年,华城镇对环城街进行升级改造,如今被列为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的美丽示范主街,不断优化升级,成为百姓口中称赞的“幸福路”。

“以前一下雨,整个店就浸水了,每逢下雨就休店好几天。
如今不浸水了,路通畅了,生意也跟着好了。
”张伟华说,解决了困扰群众的问题,是一件惠及群众的实事、好事。

美丽圩镇这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整洁、新鲜、卫生、实惠。
”42岁的市民张伯用这四个词评价了前和市场。

为何有这般感慨?原来前和市场是个老市场,又处于老城区,人口较为集中。
过去因为周边没有大市场,不仅出行十分不便,生活环境也是“脏乱差”,一直为市民所诟病。

改变发生在2017年,华城镇共投资230万元对前和市场的柜台、排水、地面等进行升级改造,同年9月完成改造工作。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
如今走进前和市场,周边不见占道摆卖的小商贩,车辆整齐停放在规定的停车线内。
市场内整齐规划了蔬菜区、肉类区、水产区、禽蛋区,摊位号、经营字号和标牌统一规范悬挂。

结合美丽圩镇,华城镇将加大力度升级改造农贸市场,营造干净、文明、良好的人居环境,达到了划行归市、布局合理、食品安全、整洁美观的目标。

“新升级的市场环境焕然一新,做生意都更有劲头了。
”前和市场的商户廖老板开心地说。

环境美起来,商家火起来,人气聚起来。
得益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菜篮子”拎出的幸福感在华城镇得以体现。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在实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过程中,华城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带给群众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圆高铁梦

美丽圩镇带来“美丽经济”

时间回到2019年,历经千辛、排除万难、竭尽全力争取到梅龙高铁在五华县设站,变不可能为可能,圆了150多万百姓的高铁梦。

如今,这个高铁梦即将成为现实,梅龙高铁预计今年下半年开通运营。

有着“粤东动脉”之称的梅龙高铁,是广东首条全额投资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铁项目。
过去梅州到广深的普通列车运行需6小时,梅龙高铁开通后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进一步畅通。

“去年4月进场时,当地群众对我们说‘你们终于来修这个站了’,我们感受到他们对梅龙铁路的盼望。
”中铁四局集团梅龙铁路8标项目党支部书记李俊易说,他们负责建设兴宁南站、五华站,不到一年时间就进入装修阶段,“这两个站虽然不大,但意义重大。

每一条有关梅龙高铁项目的最新进展消息,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引得五华人的大量关注和转发。
对于设站地华城镇而言,第一条高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于华城镇而言,“高铁”是一域,“镇”是全局。
在千年古邑建高铁新城,谋划好高铁通车后的承载能力,这就是华城镇要谋的全局。

如何谋?让美丽圩镇带来“美丽经济”。

以华城镇黄埔村为例,作为梅州唯一武状元李威光的家乡,通过挖掘状元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将其打造成文旅特色村,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黄埔村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过去因各种原因,‘遮掩’了金子发光。
”黄埔村党总支书记李宪永说,镇里开始了“挖宝”行动,即通过李威光故居的辐射带动,深入挖掘状元文化内涵,打造了游客中心、状元文化长廊、村史馆、乡村文化大舞台、乡村电商中心等,以状元文化振兴来推动文旅产业迅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华城镇通过修缮李威光故居,大大提升了周边人居环境,包括修整道路约6公里,环境提升面积近3000平方米。
这不仅让村民享受了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更让黄埔村衍生出“美丽经济”。

李宪永直言,环境美了起来,人气旺了起来,黄埔村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很多人都被李威光的故事吸引,特别是他当年练武的一些故事。
为了方便游客提前了解华城旅游,当地政府运用数字手段,结合应用720度全景VR技术及实景监控技术,并对接小程序,实现了“云游华城”。

美丽河道长约1.2公里,沿河两边设有绿化带、休闲步道、碧道、休憩亭和一个民法典公园。

可以说,华城镇在“美丽经济”已有了初步探索。
下一步,该镇将结合实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通过对入口通道、圩镇客厅、示范主街、美丽河道、状元公园等内容的提升改造,在扮靓圩镇颜值、激发圩镇活力、提升圩镇品质上见真章、求实效。

特别是通过“微景观”“状元IP”的涌现,焕发出“小而美”的活力,以精细度“绣”出了“状元福地·古邑新城”一步一景的美好图景,让高铁新城的项目动起来、人气旺起来、发展快起来。

他山之石

“寻猫之旅”寻出了新意

在屋顶上,一只硕大的“白猫”正伸出小爪往下摸,试图“捞”起下方阳台边缘的“奶茶杯”;在房檐上,另一只“小猫”正在捕捉蝴蝶……今年春节,别出心裁打造的“寻猫之旅”让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火”了。

沿着永汉镇主街道增龙路往前走,时不时能在不同的临街房子遇到形态可掬的猫形塑像。
趣味十足的“寻猫之旅”,让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永汉镇打开新思路,示范主街融入新IP、房屋外立面改出新颜值、“微改造”有了大成效:通过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科技元素的有机融合,给游客带来独特、新奇的旅行体验,持续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向圩镇聚集。

据介绍,“寻猫之旅”创意灵感来源于南昆山现有二级保护动物豹猫。
永汉镇地处龙门县西南部,西接广州市增城区,北靠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
该镇通过打造名为“汉宝”的猫咪IP形象,融入城市场景,以探寻涂鸦、模型等猫咪踪迹的“汉宝环游记”,结合AR互动打卡体验,策划出增龙路“寻猫之旅”创意活动。

增龙路作为一个老商业街,融入创意后,变成一个集商业、休闲、文化气韵、环境特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该举措有助于提升当地文化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积蓄新经济能量,激活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同时,保护和利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的文化价值,对于弘扬生态文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打造文旅主题IP,永汉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圩镇颜值。
据悉,该镇重点实施美丽圩镇增龙路段品质提升改造工程,沿线920米、285栋楼房都进行了风貌品质提升,改造建筑立面约4.8万平方米,招牌改造约2580平方米,街面焕然一新。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永汉镇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收入5892万元,其中“寻猫之旅”吸引游客3.7万人次。
可见,特色文化IP对文旅市场的拉动效应具有显著作用。

可以说,打造区域特色文化IP,是拥抱文旅融合发展机遇的关键一招。
其重点在于根据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情况,挖掘特色、塑造特色、宣传特色、提升特色,突出其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体验,让地方文化价值符号“活”起来、“潮”起来。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如何打造地方特色文化IP,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行业内重要课题,永汉镇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文 汪思婷

图 何森垚

通讯员 曾文敏

【作者】 汪思婷;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