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施献荣便坠入了无声世界,家里三个孩子,只有他是特殊的。
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
16岁那年,父母为了施献荣日后能以一技傍身,养活自己,将他送到了父亲好友那学习修自行车。
“他这样也不能受到好的教育,能学一门手艺活再好不过。
”母亲施玲娥说,学了不到两年施献荣就出师了,“其实他很聪明,有些东西一学就会。
”
施献荣用手语告诉:“我虽然身有残疾,但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不拖累父母,不拖累社会。
”凭借这样的信念,施献荣从原来对修车技术的不娴熟到现如今的手艺精湛,全靠他的自学摸索。
“他们这对夫妇摆摊子修车,真的可以用起早贪黑来形容,大冬天七点多就来到摊上,因为想到万一人家上早班,车子坏了没地方修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晚上都要五六点的时候收摊回家,他们是在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服务,方便群众。
”华丰村的工作人员卢芳芳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由于修车技术精湛,价格便宜,一些小的零部件修理、更换,或是给轮胎打气,甚至都不收费,附近的许多居民都是他们的老顾客。
“我这个三轮车链条的齿轮有点不太好了,今天过来换一下,以前也是听别人说这里车修得好,价格还便宜。
修过之后,觉得他的修车技术确实是很好,之后也就常来了。
虽然他是聋哑人,但我真的觉得他很聪明,也很有本事。
”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伍曹虎告诉。
长年来,施献荣是修车摊的主力骨,妻子是他的贤内助。
他们一位负责修车养家,一位负责做饭持家,用自己的勤劳解决生计,靠自己的双手回馈社会。
更值得骄傲的是,他们还培养了一个在大学教授钢琴的优秀女儿。
社会赠予他们爱,他们回以社会善良。
(原标题《无声修车匠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原作者孙雅萍 顾美娟。
编辑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