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西安公安交警遵循特大城市发展规律、聚焦交通供需矛盾痛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出行更安全、道路更畅通、管理更智能的交管核心目标,转变思想观念、拥抱数据时代,深入开展城市交通“数字精细化”治堵治乱提升行动,交通治理效能在智慧韧性上实现了新突破。百度、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2023年三季度西安市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环比下降1.89%,通勤时间缩短1.93%,交通健康指数提升5.76%,拥堵排名下降7名至全国第15位,城市交通运行质量显著提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打造安全、有序、畅通城市交通“新名片”注入全新动能。#西安头条#
近期
西安公安交警筛选出了
2023年十大交通精细化治理案例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01
西二环城市快速路阶梯式变道交通组织
关键词:快速路、位阶差、匝道出入、阶梯式变道
概况:西二环是西安城市快速路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接南二环西段、北至大兴立交,高架段保持双向4车道通行,地面段保持双向6-8车道,承担着西安城西片区过境和对外交通流转换枢纽功能。
问题简述:全线高架段与地面段车道数不匹配,位阶差较大,沿线进出口较多,车流流向构成复杂,车辆分合流、频繁变道通行,易造成行车延误和碰擦等轻微交通事故,加之车流量较大,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频发。
优化措施:应用阶梯式变道交通组织模式。施划地面文字标识、增设车道级指路标志,加强引导需驶离车辆在驶出匝道上游提前变道;施划虚实线,用于驶离车辆向右变道合流;施划长实线,规范匝道口行车秩序,防止车辆随意变道引发交通事故;增设电子抓拍警告设备,对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短信警示教育,让车流由无序变为有序。
优化效果:新型交通组织模式实施后,西二环主线南向北拥堵指数下降16.6%,平均速度提升16.1%;北向南拥堵指数下降8.37%,平均速度提高8.23%,交通事故率减少3%。
实施亮点:利用阶梯式变道系统规范快速路车流变道区间,将交织冲突弱化为合流冲突,缓解因无序变道造成上下匝道处拥堵及事故多发的问题,同时通过人性化的警示提醒达到了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
02
大雁塔景区周边路网交通组织优化改造
关键词:景区、单行变双行、完善转向功能
概况:大雁塔作为古城地标性建筑,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周边路网中慈恩西路、小寨东路、雁塔北路、西影路、芙蓉东路等道路通行压力极大。
问题简述:片区路网通达性不足,高峰时段道路施压能力较差。改造前大雁塔核心景区周边为单行微循环,北向南过境车流只能由慈恩西路通行,而芙蓉东路通行能力富余,北广场丁字转向功能受限,车流无效绕行距离过长,加剧片区路网拥堵态势。
优化措施:芙蓉东路(芙蓉西路至西影路段)由南向北单行调整为双向行驶,拆除大雁塔北广场丁字原封闭护栏,并增设交通信号灯,完善路口转向功能。
优化效果: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片区路网拥堵指数下降26.9%,拥堵时长缩短16.98%,平均车速提升31.4%。
实施亮点:深度挖掘交通大数据,结合OD出行分析重构道路通行模式,提升景区周边路网出行品质。
03
唐都医院片区区域微循环交通综合改造
关键词:单向组织、微循环
概况:唐都医院是西北地区重点三甲医院,最高日就诊量达7338人次,医院周边日间车流量大,往来交通错综复杂。
问题简述:医院门前新寺路道路承载能力不足,各类交通流混杂,医院停车场出入口及周边部分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交通流冲突点多,影响就医车流通行效率。
优化措施:新寺路(新医路至柳鸣路段)由双向行驶调整为由西向东单行,施划双向非机动车通道、增设非机动车交通信号灯保障慢行交通通行路权,对调医院停车场出入口,同步调整院内交通组织,迁移部分公交站点。
优化效果:通过区域微循环改造,新寺路设置由西向东单行路的措施,唐都医院门前就医高峰期平均拥堵指数下降5.71%,平均运行速度上升7.49%,缓堵效果明显。
实施亮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重构医院周边通行模式,打造顺畅就医路。
后期,我们将给大家分享更多的案例
并迫切希望广大市民
一同参与到城市交通治理中来
交通是城市的脉络
城市交通管理维系着我们的出行安全和顺畅
作为城市大家庭的一员
我们每天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参与着交通
也在时刻感受着城市交通管理的变化
请广大市民朋友踊跃参与
与西安公安交警携起手来
为城市交通治理建言献策
我们期待您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