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交通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多彩贵州网讯(李星 本网 马本立)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辆辆汽车穿梭往来、一串串笑语飘荡山野……初冬时节,驱车行驶在贵阳市息烽县乡村山野,四处是一派火热的“组组通”公路建设场景。一幅交通发展强势推进脱贫攻坚的宏美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息烽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以“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为基本思路,不断完善路网结构,倾力建设“旅游通畅路”、“产业致富路”、“小康幸福路”等交通民生工程。补短板、增后劲,以“大交通”构建蓬勃发展的新框架,以大通途绘出幸福息烽小康景。

息烽县境内的高速路
踏平坎坷,打通全面小康大动脉
冬日暖阳,在息烽县城龙泉大道和环团圆山环线城市干道建设工地上,大型机械轰鸣运转,工程车辆往复穿梭,施工现场火热的场景与山水间渐浓的寒意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小息烽县,公路两边建;城内喊一声,城外听得见。”这是10年前在息烽流传的顺口溜。地处山凹里的息烽县城四面环山,贵遵高等级公路和210国道、川黔铁路纵贯全境,将县城“钳”在中间,城市空间难以向外拓展。
随着滚滚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息烽县交通骨架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由于交通“小气”,曾有许多慕名前来投资的客商望而却步;由于交通不畅,坐拥丰厚资源的旅游产业发展缓慢;由于交通问题,本地的特色农副产品外运艰难……交通基础薄弱成了阻碍息烽城市空间拓展和制约息烽经济发展的真实缩影。
2016年息烽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县城环团圆山城市骨干道路圈,全面建成龙泉大道城市干道、团圆山环,形成中心城区龙泉大道和虎城大道“两翼齐飞”、环线沟通的县城路网骨架。”
道路,是城市交通动脉,更是民生幸福通途。打通交通制约瓶颈,拓展城市空间,实现经济大发展,“高一格”推进决胜脱贫攻坚战,成了息烽人翘首以盼的大事。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胆提出建设息烽县城龙泉大道和环团圆山环线城市干道的发展思路,就是打破交通发展瓶颈,打通县域经济发展“大动脉,建小康”的重要举措。
2106年4月,团圆山环线城市干道建设工程正式开工,道路总长近12公里,分为主线和支线,路宽40米,按双向6车道、时速60公里设计,总投资14.9亿元。主线起点于息烽县阳朗小学,与龙泉大道相交,路线西行经后坝至桐子湾,在桐子湾下穿贵遵高速公路后下行至水头坝,跨底寨河后顺河西侧山势北行至终点西山乡火金山,全长9.15公里,总投资10.7亿元;西山支线起点在西山镇金星村,与主线平交相接,路线向东经老息烽铝厂后设特大桥上跨息烽河、贵遵高速公路至终点,全长2.469公里,总投资3.8亿元。
目前,团圆山环线城市干道已完成土石方开挖302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71.9%;完成填方量162.9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64.5%;完成清淤量31.63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94.9%。工程预计2018年4月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脱贫攻坚进程的新引擎,有效衔接息烽永靖组团、阳郎组团、西山组团城市带,完善息烽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县城的经济辐射,推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让城市空间大起来,积极融入贵阳遵义一体化发展和贵阳市三区两县协同发展。”2017年息烽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一轴一环”拉开城市骨架,以县城为核心,加快打通龙泉大道南段,把正在规划建设的新萝温泉小镇和阳朗风情小镇、小寨坝镇连成一线,实现“南移北联”。加快建成团圆山环线,辐射带动西部乡镇融合发展,实现“西扩”。要让城乡基础强起来。围绕打造县域“半小时经济圈”。完成过境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建设,完成小康路提等改造66条560公里,建成息烽港,实现纵横快速出行、“通江达海”目标。
未来息烽县的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蝶变,撬动乡村产业大发展
如果说主干道是经济发展的主骨架,那么,农村公路就像延伸至大小村落的毛细血管,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
近年来,息烽现代农业园区的版图逐年扩大,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13个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全县10个乡镇“全覆盖”。以园区为支撑,息烽现代农业“两带三园三区”规划逐渐从蓝图变成现实。围绕贵遵高速、都格高速两条快速通道,依托新萝温泉、息烽温泉等景点,构建起都市现代农旅特色产业观光带和都市休闲养生特色产业示范带,建成红岩葡萄、养龙司蔬菜两个万亩示范园和九庄千万羽肉鸡养殖示范园,全县“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三大产业发展区不断壮大。
目前,息烽以农业园区为重要节点,已初步建成永靖“红色经典·生态家园”、小寨坝“红壤碧珠·甜蜜家园”、西山“问禅山水·养生家园”,以及养龙司“龙马故里·巾帼家园”4个集乡村旅游和产业扶贫于一体的示范区。
息烽县的通村路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修一条公路、带富一方百姓。息烽现代农业园区版图逐年扩大,农业产业迅猛发展,得益于息烽交通大发展。今年8月以来,息烽县建成息烽至金沙公路小寨坝至流长段一期工程6.062公里,总投资13500万元;肖家湾至荆江公路改造工程14.5公里,总投资4512万元;息烽小寨坝至集中营公路改扩建工程19.96公里主体完工,总投资346000万元,完成投资316000万;息烽县温泉疗养院片区公路2.159公里主体完工,总投资1750万元,完成投资1600万元;息烽温泉至尧上公路改扩建工程5.1公里,总投资8959万元,完成投资5400万元;温泉至乌江公路改造工程18.3公里,总投资8573万元,完成投资4900万元;窄路基路面公路改造151.548公里主体完工,总投资7216.9万元,已完成投资6957万元,正在完善标志标识。
一条条公路,如纽带把城乡更加紧密的链接在一起,不仅改善了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增强了对外交通的联通能力和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幅提升了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通达性与整体竞争力,促进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和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近年来,息烽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壮大产业相结合,重点规划农业嘉年华、万亩蔬菜区、精品水果区、吊瓜基地等产业路,把乡村交通建设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有机结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规划建设通乡油路与村公路、连寨路、串户路;将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与南山驿站、息烽温泉、西望山、乌江峡红色景区等旅游资源相结合,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旅游产业,形成新的致富增长点。通过小康路行动计划、5个特别困难村规划和“5个100八个一批”工程、组组通优化乡村路网布局、保障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和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供强有力保障。
今天,息烽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132.716公里,乡道391.758公里,村道518.069公里,通组公路1586.87公里,农村公路占总里程91.5%,公路密度为302.2公里/百平方公里。通畅、连通的各等级公路,犹如交通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各司其职,打通息烽的交通经脉,完成了一个华丽转身。四通八达的交通大格局,昭示着息烽已进入大交通发展时代,将“交通边缘化”局面彻底抛在身后。
施工中的道路建设项目
大道通组,织就脱贫致富新梦想
挖掘机发出的轰鸣声响彻群山,工人们拌灰浆、运石块、砌路基,工程车倒碎石、铺道路……从新寨村姨妈寨,到水头村刘家湾,息烽县石硐镇的十多个村民组,到处都掀起了通组公路建设热潮,一条又一条正在修建的通组公路不断向前延伸。
息烽县石硐镇新寨村,以前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农户只能靠人挑马驮将农产品运到山外销售。今年48岁的村民李才荣说,村民们一直盼望着早日把路修通,降低运输成本,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高一格’标准设计施工,拓宽路面,打通便道,让每个村四通八达,车辆进村入组不走回头路,四面八方都可走。”息烽县交通局工作人员李发奎说,今年,石硐镇计划修建48条“组组通”公路,总长92.87公里,惠及道路沿线929户人家。截至目前,有38条正在进行路基开挖、砌石挡墙等基础施工,施工路段长64.66公里;新增的10条道路长25.15公里,现已入场施工。
“‘组组通’公路是经济路、产业路、生态路,更是老百姓的致富路。”石硐镇党委负责人张成志说,过去交通条件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壮大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这些年通组公路修到哪里,哪里丢荒的土地就复耕,投资的老板就来谈流转,老百姓致富的途径就越多。
根据贵州省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计划,息烽县需建设通组公路591条1219余公里。其中涉及30户及以上村民组项目526条1133余公里,涉及30户以下村民组65条86余公里。今年,息烽实施通组公路310条610.44公里,均为30户以上通组路,其中农业嘉年华活动涉及公路、产业路、旅游路、港口路10条25.7公里。截至10月31日,开工建设213条392.23公里,完成路基75条160.56公里,完成路面5条9.41公里,完工3条4.4公里。
“组组通‘最后一公里’打通,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将越走越宽,一条条通往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不断延伸。”息烽县交通局负责人说,“组组通”公路全部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交通在乡镇的产业规划布局、乡村旅游发展、村容村貌改善、文化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切实解决“息货出山”和当地老百姓物流畅通问题,让每一条路都在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中发挥最大效益。
如今的息烽山村,一条条宽阔、平坦、整洁的公路直达村组,如长龙、似蛛网,在城镇和乡村间纵横延伸,不断为当地贫困百姓达小康输血造血,越来越多的“富美乡村”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