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溪镇方岩景区目前正在动工兴建飞翔小镇,我们笨鸟先飞一会。
从朱溪镇政府前面的步行山道起步,到达悬空寺后,两位女士有自知之明,自动留在寺院静修。我们十人继续登高前行。在已经来过的同志带领下,越过悬空寺后不久就到了全国文保单位、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岩画处。介绍说有两处岩画,一处在“狮子耳朵”处,另一处在“小方岩下”,我们都是山盲,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哪块,而岩画刻划处也被铁网拦住无法进入。对于这些,我们只要记住在仙居这块热土上,起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的文明在发源就可以了,看不看岩画倒无所谓——反正看了也是一头雾水!接下来的路程完全可以用“披荆斩棘”来形容。一路上,虽然略有路形,但由于长时间没有人走,杂草已经占据了路面,全靠领头者勾刀开路,遇草灭草,遇水架桥,遇到山妖抓住爆炒。最值得表扬的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到后来虽然已经很疲乏,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大概经历了三个小时的坎坷爬行,终于眼睛一亮看到驴友指路的红布条。说真的,在茫茫柴海,看到驴友系的指路红布条就像在大海中看到了指路灯,心里的安全感立马提升。有文化人同行就是好,荆没披光棘没斩完,仙居土话金句已经总结到位:大路勿行,草奤摸盲。这话可能只有土生土长在仙居农村的中老年朋友能看懂了,哈哈!
从小方岩到方岩背天池景区的交接处,一种仙居土话叫“狼骑肖”的绿植,漫山遍野肆意疯长,不管是近看还是远观,都是一片高山大草原,让这些虽然已经是奶奶级别但还有一颗少女心的女人喜欢得不得了,那就先来几张照片——珍惜这次缘分,因为下次不见得还能遇见。没在现场的家伙看了照片酸溜溜地贡献上了一句:俏也不争秋,只把秋来报。现在山花不烂漫,她在丛中笑,风姿很绰约。传说方岩背顶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水库。不对,现在叫天池。本来应该一个一个找过去,可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山路跋涉,基本已经人仰马翻。干粮带的还够,但水却成了稀缺资源。山上的天池水,浑浊难看,又有人说天上下雨那是神仙在撒尿……好吧,我们都是有节气的人,渴死不喝天池水!
山上偶遇来自磐安的一支驴友队伍,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貌似没有见过大仙居的神山秀水。在一个天池的青青岸边,他们又要来几张美照,还自诩“天池双侠”,我怎么看像自相残杀?山顶的风光是真的好,好景会长在,但人要生存下来才会有下次机会。补充了一点干粮,我们赶紧找下山的路,毕竟靠徒步回到停车的朱溪镇政府,估计没有几个小时是不可能的。临到方岩下村时,山道旁竖立着一块“方国珍军事关隘遗址”的石碑,现为仙居县级文保单位。这个地方,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故事,传说元末方国珍(据考证,祖籍仙居人)的部队与朱元璋麾下大将汤和在大战的地方大战了一场(现大战地名的来历),方国珍战败屯兵方岩背,汤和率部队围攻,方国珍就在这个地方修建了军事关隘,挡住了汤和的部队,但汤和部队死死地包围住方岩,欲困死方国珍。方国珍在山上护圣寺老和尚的指点下(据说护圣寺原在山顶,也即现在的乌圣岙村村名的来历寺院),方国珍在夜晚将几只羊的后腿绑在树上,前腿放在战鼓上,这样羊一挣扎,前腿就不停地敲打战鼓,使得汤和部队以为方国珍在操练部队,从而放松了警惕。而方国珍队部在老和尚的带路下,沿着另外一条不为人知的小道悄然下山……终于到了方岩下村,此时的村庄因为建设飞翔小镇而被移民,旁边的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我们向看守工地的本地阿姨问询怎么抄近路下山,阿姨说可以指点我们从村后的小道到官屋村。此时,那几个快渴死的家伙已经不要节气了,向阿姨讨要开水,那场景怎么看都像是一群要饭的在接受施舍救济!
热心的阿姨施舍完开水,又送我们去村后的小道。结果不知道是我们走错了岔路口,还是路漫漫无法辨认,我们终于把自己走进了无路可进的境地。看看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三点,不能再这样在山里耗下去了,大家还是理智地当机立断,退回方岩下村。最后联系熟人开车来载,否则天黑也到不了家。结果,朋友联系的熟人,来接的驾驶员却是我认识的朋友,我怎么能承认是自己走迷路了呢?马上说是同行的女人走累了,只好照顾一下她们。带几个女人同行的好处时,她们在关键时候就成了背锅侠而不是天池什么侠。2020091220200913
![仙居县方岩背穿越高山草原景色迷人路漫漫兮上下求道在何方 范文模稿 仙居县方岩背穿越高山草原景色迷人路漫漫兮上下求道在何方 范文模稿](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9/20240921080436172687707658822.jpeg)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