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转向系统在汽车上使用的难点是什么?成本、法规or技术?(线控汽车成本难点保费)

一、(EHB/EMB)半/全线控制动,EHB还有one-box和two-box两种方案趋势,前者比后者集成度高,能量回收强,成本更低潜力更大

二、悬架从被动调节已经发展到主动调节了,所以广义上已经算在线控概念这个分支当中了。
这回蔚来汽车公布的Clearmotion的5kW发电系统也算是一种,之前还有云辇-C/A/P尤其是P,都算是这个分支当中的,不久之后吉利集团和长城汽车都会推出自己掌控的主动悬架技术。

三、换挡,油门TBW,这现在早就已经线控化了。
但换挡和油门渗透率是非常高的,前两者渗透率还有待增强,尤其是线控转向,10年前就有了,2023年多数车型还没上呢,但2024年资本进来之后,肯定会被炒高,我不知道对普通用户有什么意义(如果你只会说方向盘圈数和后轮转向这么浅显的意义那咱们不用聊了),但行业肯定十分关注就是了。

线控转向系统在汽车上使用的难点是什么?成本、法规or技术?(线控汽车成本难点保费)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老王得到的一个重要信息是,随着电子电器结构的升级,汽车会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器集中的架构转变,今后汽车后装市场、改装文化会迎来毁灭性打击,因为电气化时代再不允许修理厂级别的悬架改装或者轮胎低趴了,轮毂参数变化导致轮跳和加速度变化可能都会影响域控制器的中心解算。
另外就是域控制器模式,会让更多利润掌控在OEM主机厂也就是汽车品牌手中,而不是T1供应商了。
因为重要的算法集中化,而不是节点化,削弱T1供应商的谈判溢价能力。
今后会有更多T1大厂自降身段成为T2。
当然,对用户来说,好处是车辆更加智能,从灯光、车身控制、NOP、内饰舒适度等等都会更加舒适,安心,潜在的坏处是一旦损坏,保费可能会上升。
或者说,智能化时代,让保险公司开始审视车辆出现问题后巨额上升的维修成本,进而开始考虑依据车辆智能化程度来收取保费的策略,这是值得普通用户重视的,今后很可能越不智能的车(大灯就是简单的LED不存在智能灯控、悬架都是螺旋弹簧+普通减振、车身没有一体压铸等等)保费会更低,而智能化较高的车,即便20万级别,保费也有可能是5位数且并不是逐年递减的。
这是普通消费者需要注重的,当然,智能化发展是不可逆的,保险行业一定有更好的方式优化保费,不能让自己成为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最后放一张ET9的照片吧,还挺好看的。
可惜2025年才有。

总体来说,我认为目前Steering-By-Wire的主要卡点还是在于民众对其接受度,这其中包括保险公司、媒体言论、主机厂对该系统的用户侧考虑,目前法律法规反而是保持激进的,当然这里面的风险本篇也说了个7788,希望大家了解技术本身,再做出各自的评价,因为这篇文章出发点就是客观描述,至于这系统的好坏,我们还需要观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