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门人民东路(原熙春街)外京杭古运河上,始建于1500年前的南朝齐时期,初为木桥,后多次重建。
明嘉靖时期,无锡知县王其勤重修城墙的熙春门,因此桥位于熙春门外,故取名熙春桥。后“熙春门”改名为“靖海门”,熙春桥因桥上有井亭,因此改名为“亭子桥”并沿用至今。
为庆祝乾隆皇帝60寿辰,亭子桥重建,于桥孔内铺纤道,桥上筑凉亭。在乾隆皇帝60寿辰吉时,地方官员齐聚亭子桥在亭子里遥拜祝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亭子桥东堍有一个土墩为县衙设置的劝农坛。每年立春日,县令焚香祭祀五谷神农大帝,祈祷五谷丰登。随后县令执鞭驱策一头披红挂绿的水牛,寓意本地本年的春耕农事开启。同时,现场会另设五彩纸牛一头,由官民轮流鞭打,打得越破碎就越吉祥,故此举旧称“打春”或“鞭春”。
1952年,为能通行人力车、板车,将石级改为斜坡面。
1968年,改建成双曲拱桥,可行汽车。
1980年,拓宽熙春街,改建成肋拱桥。
2002年,再度拆除扩建。
红尘滚滚,芸芸众生,古老而又年轻的石桥,在变与不变之间,独守着巨浪狂澜后的一方宁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