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精调现场练精兵(轨距线路作业扣件五成)

今年35岁的梁凯是宝鸡工务段线路维修示范队队长。
线路精调就是对铁路轨道距离进行精细调整,让本来精细到毫米的钢轨各项技术数据更为精准,从过去的轨距误差1毫米严格控制到现在的0.1毫米,不断提升列车运行平稳度和旅客乘车舒适感。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工入职铁路,宝鸡工务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把集中修当作“练兵场”,坚持“一场施工、一练兵、一课题、一总结”。
段上组织科室、车间、班组岗位大学生抽调20名大学生组建示范队,围绕线路检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维修模式,实行大天窗给大点集中修模式,在现场一线带头把铁路安全工作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付诸行动 。
并通过结对子、以老带新、课题攻关等方式,解决会说会写不会干的问题,把精益管理、精检细修熔铸在深处,提升设备品质,助力青年人才拔节生长。

“集中修像一道立体几何题,不仅可以学会怎么干,还能学到怎么组织作业、特别是关键作业在反复练中解决了会说不会干的手生问题”大学生青工张五成说。
以前,张五成在车间负责轨控分析,业务书没少看,线路作业原理也懂,但是现场经验不足。
像更换道岔、线路应力放散这些关键作业没见过,总感到自己业务只有“五成”熟。

线路精调现场练精兵(轨距线路作业扣件五成)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4年在参加段集中修线路维修示范队后,张五成向梁凯拜师学艺。
刚开始,他就在作业过程中碰到了拦路虎。
轨距0.1毫米的误差在“端端”的钢轨上肉眼不可辨而在实际作业中想要控制好难度就更大。
张五成每次调整轨距挡板和尼龙座型号,在道尺测量轨距达到目标值后开始复紧扣件。
可扣件复紧完以后再次测量轨距,总是超标。
这让他感到很困惑,其中先后尝试通过调整2种型号的扣板、3种型号的尼龙座的不同搭配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轨距数值依旧有偏差。

苦恼的徒弟一时不得要领,细心的师傅及时赶来支招。
“五成,当用电子道尺测量达到目标值复紧扣件时就要注意了,如果轨距往小改就要先复紧内股的扣件,再复紧外股的扣件,反过来还是这样,误差在0.1毫米时,就要通过调整扣件扣压力消除误差。
”梁凯边教边做示范。
这一个看似细小的工作流程,需要巧劲和耐心,扣板与尼龙座、尼龙座与枕木挡肩都需要密贴,而且扣压力达标的同时不能过大或过小。
这对张五成来说,精调工作更像在铁轨上“绣花”。

“接着来,你能行的!
”梁凯又把道尺递给了张五成。
按照师傅教的办法,张五成又继续趁热打铁,从这处开始,又接着往下,越干越熟,掌握了扣件扣压力的“火候”,轨距值终于达标了。
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每公里铁路线上有1600余根轨枕,有时为了调整1处轨距,线路维修示范队的职工们最少需要三四遍反复校正。
而熟能生巧,他们从刚开始每个天窗完成110至130米精调任务提升到现在每个天窗完成180至200米,作业效率明显提高。

辛勤付出浇灌着安全质量之花,今年以来陇海铁路线路质量得到稳步提升,线路检测轨距单项平稳指数TQI值最大降幅达89.3%,换来旅客出行乘车稳稳的舒适感。

本报 周生来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
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