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跨专业考研怎么选择专业

第一是出于找工作的需要。
目前的专业和学校层次较低或就业面较窄,以及自己心仪的单位或职位有学历要求需要研究生学历的;

第二是出于将工作与兴趣结合的需要。
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及对口工作,或者在现在专业下无法发挥自身的最大能力的;

第三则是出于对自己未来学术道路发展的需要。
比如看到了某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优势或是认为在某两个学科之间自己可以有更好发展的。

想跨专业考研怎么选择专业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三种情况下除了第一种情况如果只是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的话,我一般建议他可以完全放弃原先专业考一个比较好考的纯文科专业,比如教育学或思政方向研究生。

其余的情况下,即使是跨专业考研,我也并不建议学生完全否定自己本科四年的专业背景,这意味着你完全抛弃了自己过去四年的时光。

因此,在专业选择上我还是主张能够与之前专业有所联系,比如在第一、第二种情况下我会建议学生尽量选择与自己过去四年学习有所联系的专业,比如数学系的可以跨专业考金融学,管理大类的可以跨专业考经济学。

这样以来一方面在公共课上两个专业并不会差距太大,比如经管大类内的数学难度跨级就非常有限,基本上不管什么专业难度跨级都不会超过两级,大多数也就是数三和数二的差距。

而另一方面相同或相似专业内的大量专业课都是相通的,比如对于经管大类而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本上算是公共课了,几乎所有专业都有所涉及。
所以对于跨考生阻碍最大的专业课这一块对于经管大类内部的跨考生而言也绝非天堑。

而针对第三种情况,我一般会要求这类学生先跟导师进行沟通,或者确实能够有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的能力后再决定,毕竟这条路要是选错了,想要回头就非常难了。
当然,要是选对了这确实也是一条事半功倍的快车道。
我认识有本科是学习建筑学的,硕博跨专业选了近现代史,专门研究国民党的建筑和墓葬政治,博士毕业后很快就评上副教授,因为他这个跨专业课题几乎在领域内是独一份,别人根本不没办法模仿。

而对于非要抛弃自己原先专业另起炉灶的学生,从大的方面谈只要确定一点:一定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是一个在不断萎缩的专业,其余就只能说你高兴就好了。

如何判断这一点,主要看六个指标:上年度招生人数;上年度毕业人数;上年度毕业生就业率;本专业教师人数、教师职称构成及过去三年有无新教师留校;本专业目前的国家级课题在研数量;过去三年本专业国家级课题的结题数量。

其中前四个指标在该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及学院网站上应该都能查询的到,后两个指标在教育部网站上也能查询的到。

确定了专业后,就可以根据专业确定学校。
如果不是研究生毕业就选择工作的话,其实我比较推荐学校排名低而专业排名高的学校,以及一线城市以外的学校,这样可以在保证自己研究生科研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规避恶性竞争。

在确定了专业后学校后,就可以根据专业和学校来确定自己心仪的导师人选。
在选择导师方面,我依然推荐要根据六项指标在进行综合判断:

首先是导师最近三年内发表的论文及课题方向,看看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和你一致。
这一点上千万不要相信任何其他资料或者说明,这些都是有滞后性的。
一个人在研究方向上是会经常发生变化的。
你单看他的履历可能是一位人力资源方面的教授,其实有可能最近三四年人家已经转资源环境管理了。

其次是看导师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多少,这取决与你上研后到底有没有活干。
这个在研项目太多或太少都有问题,太少证明导师能力一般,起码是在院系不怎么吃得开,太多则要警惕导师到底是准备招研究生还是准备招实验室临时工。

第三则要关注近三年毕业的师兄弟的毕业论文方向是否和导师近三年的研究方向一致,如果出入太大则需要警惕这位导师是不是会搞研究生外包或者干脆就是放羊管理。
第四要关注一下导师的年龄和职称,最好跟一位还有干劲的导师,比如年轻的副教授准备冲教授的,或是年轻的三级教授准备冲院士的。
一般而言四级教授是60岁退休,三级教授是65岁退休,二级教授是70岁退休,退休前三年会停招硕士,退休前两年会停招博士。
所以千万不要迷信那个职称高选那个,别一不小心搭上了末班车成了无人问津的关门弟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