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弯弯,沿途风景绮丽就到了上千年的石匣村(转过沿途弯弯座山风景)

石匣村鸟瞰村貌,摄影:斩云剑

打开***欣赏

***加载中...

乡路弯弯,沿途风景绮丽就到了上千年的石匣村(转过沿途弯弯座山风景)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0月下旬是济南初秋和深秋的季节分水岭,一夜之间的树叶由绿变黄。
我跟石匣村的下乡***“第一书记”韩书记约好,我要到石匣村去做客,韩书记电话那头爽朗地答应了我说:“斩老师!
你抓紧来我们石匣村吧,秋天的石匣村太迷人了。
”这个“第一书记”的角色转换得太快了,瞬间成了导游。

韩霞书记看望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石匣村孤寡老人

说道“第一书记”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下这位叫做韩霞的女书记。
她是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第一书记,在韩霞书记的日记里这样写到:

“从2018年3月底开始驻村算起,已3年时间。
为了快速地融入群众,进驻第三天,我就把行李搬进村里,真正在村里住下来,利用一早一晚村民在家的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了解村民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几个月的时间,我和村民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村民们也不把我当外人,遇到什么急事难事都愿意和我来说说。

韩霞书记第一时间出现在村里的有困难的家庭中

三年过去了,石匣村有什么变化?请跟随斩云剑的镜头走进这座古老的山村。

石匣村是典型的用石头垒砌的村庄,许多人在谈到石匣村的时候,石头路,石头房,石头墙,在韩霞书记来石匣村***之前,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扛着行李远离家园外出务工。
村里只剩下了许多的留守老人和儿童。
让贫穷远离我们的生活,让日子富裕起来,驻村下乡的第一书记韩霞,不忘初心,带着上级党组织的重托,带着乡亲们的热烈期盼,背着自己的行囊,在石匣村一待就是三年,这三年之后的石匣村有没有变化!
?请跟我来。

秋风起,石匣村村头的风光无限,摄影:斩云剑

自驾从济南经十路转到章丘二环南路,然后导航提示前方五百米左转进入石匣村经过的乡道。

去往石匣村的乡道风光无限美

秋天的风很迷人,通往石匣村的乡道群山相系,曲曲弯弯,风景绮丽,路径一个鹁鸪崖村后,再转过一座山就到了石匣村。
只是,这沿途的风景太迷人了,让我的车子一再缓慢行驶,我是早上7:30分点从章丘出发,过了鹁鸪村往东的位置,这里就纯属于山里风光,秋色渐浓,山岚携着白云之间,有红黄树叶燃尽。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此刻,我真的想吟诗一首“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时间已经过了8点30分,热情的韩书记就沉不住气打电话催了,斩老师你到哪里了?我说在半途被这里山里的风景迷住了,韩书记说,斩老师你抓紧来石匣村吧,我们村里的风景更美。

电话那头的韩书记态度很迫切。
转过一座山,石匣村就成了我们这次乡村游的风景线。
村里的停车场大巴车,小型汽车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今天还有一个百人大团到石匣村组织学习,我问韩书记我们石匣村每天都是这样游客爆棚吗?韩书记笑着说,周六、周日客人比较多,许多人都想来石匣村体验一下乡情,民风和寻找一份安静的家园旅行。
斩老师可得多为我们山村宣传一下。
话语中我能感受到韩霞书记的责任担当已经跟石匣村紧密相连。

前来石匣村参观的百人大团。
摄影:斩云剑

由于有百人参观学习大团接待,韩书记安排了村里的于主任带我走了一遍石匣村,于主任名字叫于亮兴是地地道道的石匣村人。
他是石匣村的半个“导游”,上至千年的石匣村,下到百年的发展史,于主任都能一一给你道来。
他对于石匣村的热爱,已经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在村里的乡村记忆博物馆里,有许多是于主任从家里义务拿出的老物件。

于主任给我讲了石匣村的前世和今生,他说,旧时,石匣村民以农耕为生,人们最大的心愿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因先祖对自然科学知识十分匮乏,就把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迷信于神灵。
先祖传说天下有九龙治水,并流传六月六是小分龙(即九龙分工下雨),六月二十是大分龙。
六月份又是一年中庄稼用雨水最多的季节。
进入六月若不下雨,六月六之后,有些村民就先后到龙王庙烧香焚纸祈求龙王下雨。
过了六月二十,又有村民前前后后去龙王庙上贡烧香焚纸,答谢龙王上半年下雨及时,祈盼下半年风调雨顺秋季丰收。
后来人们就约定六月二十这一天为祭祀龙王的日子。

村里的戏台,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天天唱大戏

在祭祀龙王的贡品中少不了羊肉,其意是多亏龙王下雨,才有青草茂盛羊只肥壮。

因单家独户上贡品备羊肉有一些难度,就逐渐有了吃攒羊的风俗。
就是左邻右舍一窝一块地十来家凑份子合伙买一只山羊,把羊宰杀后挑选些精肉做贡品,再把一部分羊肉平分,每份子羊肉由各家老婆孩子在家吃羊肉水饺;

另在街头路边或某户邻居家里支起一口大铁锅,把分后余下的羊肉和羊杂放入大锅炖煮,由各家户主聚在一起饮酒吃羊肉。
共同回味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乐趣,商谈眼下农事,憧憬着秋季丰收的喜悦。
吃攒羊加深了邻里感情,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明清末年的庙宇,顶棚刻字保存完好

村里的上千年的寺庙,都是石头结构,建筑工艺相当精湛

过了六月二十择日唱热戏——章丘梆子。
六月二十之后是立秋节气(有的年份立秋在六月二十前),汛期基本结束,中耕锄草已完结(也说挂了锄钩),地里其它农活也很少了。
因而有了“耪完三遍地,石匣唱热戏”之说,选择天气晴好无雨的日子唱热戏。
起初唱热戏是为了请龙王及诸神灵看戏,以表达对龙王和诸神灵的虔诚。
要在扎戏台的同时,在官地里面对戏台搭建神棚,把龙王和诸神灵请到神棚内。

开戏前先进行祭拜仪式,由演员身着戏衣逐一礼拜,祭拜完毕后再开戏。
解放后破除封建迷信,祭拜龙王和诸神灵的行动全部废止,之后唱热戏主要是为了丰富农村娱乐文化生活,满足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唱热戏也晾晒一下戏衣,以防夏季潮湿戏衣霉变。

章丘梆子博物馆。
摄影:斩云剑

因春节后唱戏就有叫未过门媳妇到婆家看戏的习俗,依照这个惯例唱热戏也要叫未过门的媳妇来婆家看戏。
准媳妇在婆家搓麻线、纳鞋底,与未婚夫干一些家务活……。
俩人接触多了,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爱慕感情。
唱完热戏准媳妇回娘家时,婆家要给其截上衣裤布料,条件好的还给其钱或拿些麦子让未婚夫一并送去。

再者出嫁的石匣姑娘也同过了春节一样回娘家看望父母,借此看看章丘梆子戏,回忆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

正因为唱热戏未过门的媳妇走婆家,出嫁的姑娘也回娘家的习俗与过了春节后准媳妇走婆家、出嫁姑娘回娘家的风俗相同,又恰逢正好过了六个月,所以人们就称之为“过半年”。

唱完热戏后,村民就趁着秋忙季节未到之时,抓紧修复汛期被雨水冲毁的生产路。
单干时期东坡有地的人家,就搭伙修复去东坡的道;西沟有地的人家就搭伙修西沟的道。
土地集体化后,修复生产路由大队统一分派任务,指定各生产队的修道线路。
改革开放后,修复生产路是由村两委发动村民,采取义务劳动的方式进行道路维修。
道路的修复为秋季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石匣“过半年”的内容也在不断演变。
一开始为了给龙王上贡品才兴起吃攒羊。
后来不再给龙王上贡,吃攒羊是为了改善生活,增进街坊邻居的友谊。
才开始唱热戏是为了请龙王和诸神灵看戏。
请神看戏被废止后唱热戏是为了丰富农村娱乐文化生活。
过去唱热戏要叫未过门的媳妇走婆家,搓麻线、纳鞋底。
八十年代后人们都买鞋穿不需要自己做鞋了,并且年轻人都在外创业打拼,走婆家也没有时间了,所以“过半年”未过门媳妇走婆家的习俗逐渐淡化至消失。

说道石匣“过半年”的传统大节日,目前已经成为石匣村的一支传统文化助力现代旅游的新发展思路。
而于主任本身还是“章丘梆子”的传承人,在乡村记忆博物馆里,于主任还给我们清唱了一段原汁原味的“章丘梆子”。

让我感受到了章丘大地的风貌绝佳,物华天宝之地。

走在石匣村遇见了很多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石匣村还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居然还是长寿之地。

于主任说之所以石匣村能长寿,还是源于这里的山泉水和安静淳朴的民风使然,石匣村是十里九庙,三十六泉,二十四桥,古朴典雅,民风纯正。
许多人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村子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匣子方阵,也成功地避开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和污染,所以对于养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只是贫穷制约了我们的发展,这也是驻村第一书记韩霞同志的第一担当,这三年的变化显而易见。
韩书记来了以后着力和全村人一起,本着聚人才,聚人气,充分发挥章丘梆子的传统文化,引领旅游带来了新的市场。
如今的石匣村已经成为了网红村,许多外地游客淄博、济南、东营都慕名前来打卡。

村子有人气了,开始拉动经济了,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开始回村创业了。
人才的聚集让石匣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石匣村相继建成了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成立了石匣古村文旅公司、南山一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了石匣古村3A级文化旅游景区。

博物馆收藏着石匣村老艺人演出章丘梆子的手工刺绣服饰

把石匣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整合打造“古韵石匣,乡里乡情”文化品牌。
2019年8月、2020年8月石匣村成功举办两届“过半年暨乡村振兴戏剧节”,打出了“吼一嗓梆子腔、喝一碗伏羊汤,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

石匣村过半年章丘梆子演出实况,照片由于主任提供

热热闹闹地把石匣村的梆子戏和过半年民俗文化展现在广大游客面前,上万游客涌进了沉寂多年的石匣村,让石匣村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也让石匣村走上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致富路。

村貌村风焕然一新

下一步,石匣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加快发展章丘梆子戏曲文化、特色农产品加工及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让山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我坚信,在党支部的带动下,绿水青山定能化作金山银山,山里人的日子也必将更加红红火火。

斩云剑和于主任走在石匣村古道:摄影:古济雪

石匣村石头风貌

真正的山泉水,山涧小溪

村里有饭庄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斩云剑也是被这座网红村吸引而来,摄影:古济雪

本文鸣谢石匣村村委协助拍摄

主摄影师:@斩云剑

摄影助理:@古济雪

特别鸣谢韩雪书记和于亮兴主任鼎力相助

交通方式:自驾省道和乡道高德石匣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