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月江
(一)
6月,百花竞放,瓜果盈筐。有五十八年党龄的老画家张谷良,以“3+1”的方式,向党的生日献礼。

△张谷良作品:《日出东方》
先看“3”:
6月8日,嘉兴市为四位曾任美协主席的画家办了个联展,张谷良展出9个四条屏加7个长卷。
6月20日,杭州西冷书画交流中心在海宁张宗祥纪念馆举办《三英同辉——张品操、张谷良、张卫民国画人物作品展》,张谷良展出32幅。
6月25日,由浙江省文史馆主办的张谷良绘《南宋临安体育风情图》巡回在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展出。 《南宋临安体育风情图》是由40多幅作品组成70多米长卷。
再看“1”:
6月23日,张谷良牵线引进《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名家书画展》,在张谷良的家乡海宁许村镇科同村展览并举行笔会,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一个月四起画事,张谷良累且快乐。尽管他年将八旬,半年前我见过他,看得出他仍然生气勃勃,精力颇盛。正如他的朋友叶国强说他的那样:“活力四射”。
张谷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画院特聘画师,曾任嘉兴市美协主席,出版有《东方美术——张谷良中国画集》《当代书画篆刻掇英·张谷良》《嘉兴画院中国画专集·张谷良画集》《国画大家·张谷良作品集》等作品集。
张谷良1946年生于海宁许村镇科同村。1964年参军, 1969年退伍,197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海宁文化馆美术干部。1987年任海宁县文化局副局长,海宁文联专职副主席、兼张宗祥书画院院长,2000年调入嘉兴画院任院长。2006年退休。
张谷良在职期间,组织海宁、嘉兴两地开展诸多的书画活动,以及自己的画事创作,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值得一提的是,张谷良策划了嘉兴市政府与中国美协联办的《红船颂》画展和《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展》,已成了嘉兴文化品牌。前展在建党逢五逢十纪念时举办,至今已进行五届;后者现在已列为双年展,已进行九届。
张谷良退休以后,获得过文化广电出版局颁发的“老有所为”奖、嘉兴市政府“文学艺术南湖奖荣誉奖”。
(二)
△张谷良作品:《春雨》
张谷良出生在海宁许村镇科同村。有一年美院朱恒(原名朱恒有)老师来许村镇体验生活,指导他哥哥等大孩子画壁画、宣传画,他就帮着涂涂颜色,渐渐地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当时海宁乡下流行皮影戏。皮影的人物,当地人叫“纸人头”,他跟着哥哥他们也自己画自己玩。
学校里的老师看张谷良喜欢画画,还觉得画得不错,就把班里、学校里的黑板报都交给他来画。初中肄业,张谷良参军,当警卫员,在军营有时也画宣传画。退伍后,他当过中学语文老师。“文革”结束后,他进了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
张谷良曾告诉我,他进美院时,虽然也会画画,但“属于零基础,不少同学画得像模像样,和他们比,有很大的差距”。他很珍惜在美院读书的日子,当时学校只有八十个学生,老师学生都打成一片,跟老师之间接触也很密切,他如鱼得水,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不但画技赶了上去,还被选为副班长。
△张谷良(右)年轻时同老师吴山明(左)合影留念
学画当然要师承古人,张谷良崇拜陈老莲、任伯年二位大师,还有当时的“浙派人物画五大家”。张谷良在学校里时,李震坚、方增先、宋忠元、顾生岳都参加教学。张谷良还临摹过周昌谷的人物写生作品。他的早年创作在宋忠元、顾生岳、吴山明指导下,出了不少工笔画作品。吴山明曾是带他们班的老师,张谷良毕业后,一直得到吴山明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对他的专业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张谷良专攻人物画,成了新浙派人物画的传承画家。
(三)
△张谷良作品:《水秋千》
张谷良美院毕业,分配在海宁县文化馆,有了发挥专长的舞台。他很珍惜,也很努力。早年他曾告诉我过,那时下班后回宿舍在比他的床铺还大的画桌上画画,夏天不开电扇,怕风吹着纸;冬天宿舍冷如冰窖,手冻僵了,搓一搓继续画,不敢倦怠。我记得他讲过,“印象比较深的,是在画张宗祥肖像时,一笔画下去,墨都结成了薄冰,‘哈’冻成之,固有其事”,可见他的勤奋与能吃苦。
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
张谷良水乡,长在水乡。水乡景美人美,激发了他无数的创作灵感。他创作比较多的“水乡系列画”,画中的女子都有一个特点,包头巾,这是传统的嘉兴女子的打扮,只是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天伦的结构
△采菱图
△佳荔
△织女
△采桑图
就自己的创作作品来说,早在1982年,浙江中国画晋京展览,张谷良的工笔画《三春羊市》入选。当年《浙江日报》以半个版面介绍8幅展出的作品,张谷良的《三春羊市》就在其中。
之后,2001年创作的《日出东方》入选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奖(不设等级奖);《南宋临安体育风情图》入选2002年“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获银奖;《新曲水流觞图》2003年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等等。
就说《南宋临安体育风情图》吧。张谷良的人物画,不仅将目光投向市民百姓、英雄人物,留下时代印记,而且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曾经是南宋王朝的国都临安。当时,临安不仅是个海港城市,市面繁荣,百业兴旺,市民意识开放。南宋王朝又是我国古代体育活动的全盛期,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登高、蹴鞠、举重、弄潮、赛舟、擂丸、马术、射箭等,应有尽有。
△岳飞满江红诗意
一组《南宋临安体育风情图》,不仅介绍了南宋国都临安的各种体育活动,还可以说是形象地诠释了柳永那首《望海潮》词中“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羌管弄睛”“钓叟莲娃”“菱歌泛夜”的种种都市风情。
(四)
△张谷良作品:《弘一法师》
张谷良创作作品的另一重点,是“红色”题材,这是他调到嘉兴之后尝试并专攻的科目。嘉兴南湖有“红船”故事,还有太多的文化名人和革命先烈的故事,犹如源头活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20年前,张谷良开始了先贤画像的创作,他将《嘉兴市志》里有名、有影响的人物梳理了一遍,安排创作计划并动手作画。
先贤画像,画的“像”是首要的,都有照片参照。但关键还是要画出画中人的性格和气质。当时,他答应画《百年风云人物》后,对每个人都去做了一番调查了解,他就跑图书馆、史料馆,去翻阅拟画对象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通过其作品去了解他是怎么样的人,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把他画出来。
△张宗祥像
△徐邦达像
△黄源像
张谷良回忆《百年风云人物》的过程时曾说:“比如茅盾和弘一法师就十分难画,一是照片多,画他们的人也多,出新很难;二是两人都有独特魅力,要表现又很困难。最后,我选择了以家乡古镇的小桥流水表达茅盾的血脉之源,以悲欣交集来表现弘一法师的人生感悟。”
张谷良认为,《百年风云人物》的画中人,大都是故去之人,黑白影像更具时代感。他使用的是写实风格的肖像,不讲变形,略有夸张,是西方素描和中国传统笔墨的结合。采用的是纯水墨,而且使用的是宿墨。宿墨即隔夜墨,墨色厚重,粘且浓黑,淡墨水痕韵味晶莹,自有一种烟雨氤氲之气,技法娴熟,画风雅致。(2024.7.2午后,3日晨略改)
△作者(左)与张谷良先生(右)2024年1月25日在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漫画家米谷故居。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