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义不同:“大乘”和“小乘”,来自于印度佛教的一次内部分裂,释迦牟尼去世后,新出现的佛学学派为“大乘”。2、名称不同:小乘佛教在历史上的正式名称是“上座部”教派,“大乘”是该教派自封的。3、修行方式不同:大乘佛教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小乘佛教需出家修行。
小乘佛教讲求即生断除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为主,希望了生死、离贪爱、灭尽身智,是完全出世的。小乘佛教总的倾向是“法有我无”,即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不否定法的实在性。
大乘佛教则认为单求自我解脱是不够的,在除断自己一切烦恼外,还应该修持成佛,建立佛国净土,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因此,大乘佛教既是出世的,又强调适应世间、引渡众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乘佛教认为,人先天的“心性”是清净的,只是后来遭到情欲的污染才变得不净。因此,其修行理论中已经包含有顿悟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