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间”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安徽品青食品有限公司总控室内,4名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的紧盯电脑屏幕,轻点鼠标监控产品生产、产品质量、耗材应用等生产全流程,指挥整个工厂生产。这是安徽省萧县推动民营企业实施互联网建设的一个生产场面。安徽省政府网显示,萧县在2021年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名列三类县第一名,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安徽品青食品有限公司总控室技术员正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指挥生产。侯显华摄
安徽萧县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取得哪些新成效呢?萧县经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县民营经济贡献了69.5%的GDP、68.4%的投资、89.81%的税收、95%的技术创新成果、90.19%的新增就业和94.2%的市场主体。截至目前,今年全县新增各类民营经济实体18462户,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190.4个,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880.8个。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安徽萧县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依然取得如此显著成绩,秘诀何在?措施实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安徽萧县的企业、车间和政府管理部门,探寻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究竟。
创优环境:精服务、破难题、重扶持
“欢迎各位!企业是推动萧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大家对企业发展、营商环境和企业帮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畅所欲言,希望今天这场形式新颖的沙龙活动能够给大家搭建一个信息共享、思想互通、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萧县第12期企业家沙龙活动见面开场白中,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新华语言亲切随和。整场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企业家们讲真话、道实情,话发展、献良言。朱新华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一齐想办法、出实策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当自己人,办自己事”萧县第十二期企业家沙龙下午茶·优化入驻服务专场。侯显华摄
据萧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负责人武力介绍,萧县在宿州市县区内首个开展“企业家沙龙下午茶”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12期,累计帮助企业破解难题154件。他说,在此基础上,萧县还常态化开展了“企业家接待日”“新春访万企”“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成立30个以县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组,面对面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走访接待企业616家,收办问题504件并全部办结,举办座谈会405场、政策宣讲会387场,走访企业2万余户次,完成要素对接391次。
“政府工作人员贴身服务,让我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办齐了二期厂房建设中的土地征用、土地使用证、建设许可证、环评等所有证件。政府送上门来的高新企业政策扶持,让我的企业所得税由过去的25%直降到10%。政府对高新企业的扶持,让我享受高层次人才团队资金支持600万元,研发补贴项目资金50万元......”说起萧县优越的营商环境,安徽海尚变频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磊如数家珍。据了解,今年,该县先后出台《萧县贯彻省市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若干政策举措落实清单》《助企纾困资金管理办法》,编纂了《萧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汇编》等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开展了“政策宣讲、督导疫情防控、为企解难题”活动,有效的推动了惠企红利精准高效直达企业。
萧县财政局局长刘学东在谈及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时算了这样一笔账:安排助企纾困资金228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和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支付24612万元,其中获得制造强省、制造强市项目奖补资金419.5万元;发放企业贷款110.96亿元、续贷26.3亿元、展期9.56亿元、无还本续贷28.79亿元、信用贷4.68亿元,免收公房租金0.13亿元,新增“信易贷”用户8687余户。
工作中,萧县为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在县政府网站设立“我有诉求”栏目,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涉企服务专窗”“办不成事”窗口,全面收集各类企业诉求。截至目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15件。实施了问题包办“闭环办理”管理办法,加大包保企业、项目走访力度,包保人每月走访一次,全面摸排企业问题诉求,结合线上反馈问题及时进行分办交办、限时办理。
安徽海尚变频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测试变频器。侯显华摄
科技赋能:建站所、组团队、抓创新
说起工业互联网建设,安徽品青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强略显激动。他说:“这要感谢循环园区张国华主任,他从当初动员时给我们讲高新企业发展前景、论互联网建设的企业效益,到掰着手指给企业算应用工业互联网的经济账,再到帮助我们组建互联网建设团队无不体现出真心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真情。他的真情最终促成了我们企业和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项目,项目的建成使用把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生产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融合,促成原材料、设备、生产线以及工人、供应商、用户的紧密连接,大大优化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今年来,萧县相继出台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新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据了解,该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从2017年的1.0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5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7年的11家增加到2022年4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全市比重达1/4。大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不断突破。截至目前,萧县拥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县政府分别与国家建材情报所、中科大先研院合作共建研究院和创新中心。
说起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的成绩,萧县科技局局长边志强这样描述,在萧县协同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一批高质量的省级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级人才团队、市级人才团队、省级众创空间已先后落户萧县。在这些科技团队的推动下,萧县先后孕育出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企业技术中心8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工业精品6个,新产品7个,绿色工厂2个,“首批次”新材料1个,数字化车间1个。“萧县产学研工作的有效结合,解决了我们企业高端人才匮乏问题。科学的合作方式推动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让更多的萧县企业走上了‘专精特新’之路。”安徽新大陆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家振说。
工作中,萧县全力加快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抓好传统产业机器换人、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抢抓数字赋能工业转型新机遇。通过技改项目的建设,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技术档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产能力。1—9月份,该县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6%,增速每个月均位居宿州市前列,综合排名均位居宿州市首位。
项目建设:“补链子”“架梯子”“铺路子”
秋到萧县满城香,梨酥枣脆柿子黄。日前,萧县8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办。此次集中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73.14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460亿元,可实现年税收11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
据萧县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史卫东介绍,今年以来,萧县采取“填空式”招引模式,以转移承接“补链子”的办法全力推动招商引资成效。先后调整“十大产业”推进组,推广实施“4+N”招商模式,持续发挥“链长”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云招商”活动。加强与萧县籍在外企业家和高端人才的联系,利用萧县徐州商会、萧县北京商会、萧县企业家联合会等商协会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专题招商等活动,全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今年已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309.4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32个、10亿元以上6个。与中科大先研院共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同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矿大、江苏师大达成战略合作。
运材车辆来回穿梭、钢构吊架交错林立、通往主干道的道路正在铺设......刚进入宿州典跃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厂房建设工地,眼前就映入一派紧张繁忙的施工场面。萧县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徐学春介绍,今年来,萧县采取“闭环式”攻坚,以项目建设“架梯子”的全新措施,着力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工作中,成立重点项目调度保障2个专班,逐项完善项目要素支撑和要件办理,提前介入、主动指导服务,提升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施重点项目分级调度机制,提高开工落地、投产达产效率,争取形成更多的实物量。据萧县重点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在建工业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175.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95亿元,已完成投资31.24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0.2%。
华企云谷淮海工业智造园开工奠基暨首批企业集中签约仪式。侯显华摄
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出口创汇近300万美元,亩均效益评价为A类。在萧县华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勇在计算亩均效益时略显兴奋。在场的县经信局局长吴广接过话题说,今年萧县采取“顶格式”推进,以亩均效益“铺路子”的办法全方位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对工业企业实施了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依据综合评价结果,以“亩均效益”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积极采取司法拍卖、土地收储等多种方式“腾笼换鸟”,按照“分产业、分类型、分片区、分举措”的要求,为后续发展腾挪空间,让枯萎老树开出新花,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加快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截至目前,共摸排闲置和低效用地4638亩,涉及企业29家,其中8家僵尸企业已基本盘活完成,3家正在积极盘活,激活土地2600亩。(侯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