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变大家 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关爱职工凝心聚力保春运(乌拉小站职工站区春运)

乌鲁木齐全媒体讯(通讯员 吴奇)冬至的饺子包起来喽。
韭菜鸡蛋、牛肉萝卜……馅香馋人,饺子皮在一双双灵巧或笨拙的手中变换出各种形状。
12月22日11时,穿着黄马褂、蓝夹克、迷彩服等各色衣装的人们围桌忙碌,兰新铁路乌拉泊车站食堂内满盈家的温馨。

“站区不大,却有5个单位,如今不分彼此。
”乌鲁木齐车务段乌拉泊车间主任金合善说,小站变大家,得益于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打造的家文化,让职工们的获得感更多。

“以前一家一个食堂,工区8个人,没有大师傅,要轮流做饭、买菜。
”乌鲁木齐电务段乌鲁木齐南信号车间乌拉泊工区职工马晓丽说,乌拉泊站地处风区,每每遇到风雪天气,全员上阵清雪,吃饭没有保障。

小站变大家 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关爱职工凝心聚力保春运(乌拉小站职工站区春运)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年,乌鲁木齐局推行家文化建设,拆掉站区各单位相互分隔的院墙,建成站区统一的食堂,大家不再为吃饭操心,“只要打个招呼,不论多晚,食堂都会留饭。
”对马晓丽来说,如今小站的“风味人间”,滋味更浓。

“食堂扩大,能力充足,职工想吃啥,我们就能做。
”更让金和善欣喜的是,集团公司整合沿线站区资源,统一规划建设,让站区环境、办公、住宿条件等方面焕发新颜,大家同吃饭、同劳动,拆除了心里的“院墙”,“过去有事需要打电话召集各单位开会,费时费力,现在趁着吃饭时间说说就解决了。

乌拉泊站是进出乌鲁木齐站的咽喉站。
车站与当地居民相邻而居,一条排水沟横穿站区,有人倾倒垃圾,蚊虫滋生,成为大家口中的“龙须沟”。
盖水泥板、定期清理……以往想过多种办法,未能有效治理。

这次站区改造,集思广益,实施埋沟修路,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人们散步休闲的小路。

站区公园化、宿舍公寓化,让来自甘肃定西的青工李阳放弃了外出租房的想法,“吃住都方便,我和家在内地的同事休息时也在车站,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乌鲁木齐局在255个沿线站区推行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在生产组织模式上也在推进改革创新。

“生产生活资源整合后,能够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办大事,提升线路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春运提供运力保障。
”乌鲁木齐局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往,白天跑车、夜间维修是通用工作模式。
从12月初开始,乌鲁木齐局把兰新铁路夜间维修“天窗”挪到了白天。

“这是修程修制改革的新突破。
”乌鲁木齐工务段乌拉泊线路车间副主任孙瑞说。
过去各单位各自申请维修“天窗”,众口难调,只能放在列车密度少的夜间时段。
今年,乌鲁木齐局大力推进各单位共用维修“天窗”,实行“大兵团”集中作业,为白天维修腾出了时间。

端起热腾腾的饺子,孙瑞笑着说,维修线路需要良好的视野,白天看得远,活干的快,效率比以前提升30%。
职工们都反映,现在能睡个安稳觉,大家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