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全屋智能规划——让全屋更智能的5个小tips(智能开关规划新装插座)

系统性

首先来说说系统性,这里的系统指的是即使在整个家里可以由多个品牌或平台的设备共存,但是其最终都能被接入同一个平台,我自己的规划是自动化运行在开源平台(home assitant或其他),语音控制全部接入Homekit,包括远程控制也都是通过Homekit实现。
为了这一点,基本就可以排除华为以及部分阿里设备了。
而所有homekit设备都能被反向接入home assitant,再通过home assitant转出至Homekit。
而米家因为最近home assitant上miot raw插件的完善,其几乎能将所有接入米家的设备(包括接入米家的第三方平台)接入home assitant。
所以基本上homekit或米家的设备都可以无脑选择。

拓展性

这一块倒是与品牌或平台无关,主要是一个设备增加的考虑,所以要求的是整屋的水电除了能满足目前设备的需要外,还需要额外考虑未来可能增加的设备以及其可能摆放的位置。
当然,这里不包括像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
主要是针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感器,例如在前些日子受邀参加的Aqara发布会上,就见到了的毫米波雷达:

而在其最新的宣传***里,也有毫米波雷达的身影:

新装全屋智能规划——让全屋更智能的5个小tips(智能开关规划新装插座)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无论从ppt还是***来看,这款产品基本已经是处于待发布状态,不过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其拖着一根长长的线缆,而按照现有规划,可能使用的是无线的人体传感器,不会为其特地预留电源位,所以这里的拓展性,就是要尽可能多的想到这些。

可升级

虽然我自认我全屋的自动化放在全网也不算落后,但是未来智能家居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模样,其实大家都不知道,也想象不出来,我自己所能想象的边界,大约也仅仅只能是智能家居自动创建自动化了,这一点,在Aqara的发布会上,游总大约也有提及:

也就是雪山顶端的“猜你想要做得”。
而无论是目前的设备,还是系统,基本上离这个目标还很远,所以在规划智能家居的时候,就必须考虑未来的可升级性。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为了实践这些想法,我总结了以下5个小贴士。

1.窗帘箱配备电源+网络插座

窗帘箱配备电源这应该是目前装修的主流共识了,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安装智能窗帘。
除了你能想到的遥控窗帘外,智能窗帘最智能的用途应该是自然唤醒,因为窗帘全关的时候,特别是遮光窗帘,即使手机闹钟响了,在全黑环境下醒来还是会非常困难,而智能窗帘搭配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闹钟时间,提前缓慢的将窗帘打开(我规划的是从全闭到全开大约用时15分钟)模拟太阳升起的一个过程。
当然,如果你起得比太阳还要早的话,单智能窗帘可能就不够用了,还需要智能灯的协助才能实现自然唤醒。
这里推荐的插座位置如下:

这样插座就直接安放在窗帘电机之下,安装完成后就完全看不到电机和插座,即使你装双层窗帘使用两个电机,也仅仅只需要一个插座,不过我还是推荐安装两个插座纵向排布。
因为多出一路电源插座可以供给各种需要电源的无线传感器使用,并且因为窗帘盒基本是房间的末端,加装人体传感器的话覆盖面也会比较广。
而且费用上,也仅仅是多了个底盒和面板的钱。
当然,除了增加额外插座外,我还增加了一路网线,而网线插座只是一个名称,如果将其接入POE交换机,则其就可以接POE设备,如果将其接直流电源,那么他就可以直接当做DC电源线来使用。
当然,也可以将其当做KNX或CAN线缆使用,因为有8根内芯,而且点对点距离最远也不超过20米,所以可以说是万能线,这也是我全屋留了17个网线口的原因。
这里推荐的是小米智能窗帘电机,目前连3米轨道上门安装的价格也只需699,通过WIFI连接,不占用宝贵的zigbee子设备名额。

2.全屋空调使用空调伴侣

虽然现在主流的装修都会推荐使用多联机,但是迫于囊中羞涩,所以我给我自己找了个借口,美其名曰这次装修我准备撑上20年,所以如果家具或是电器的寿命达不到这个寿命,我就使用可以替换的,显然,多联机中央空调是满足不了这个条件的。
并且相对于中央空调,挂壁机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使用灵活,最低功率可以维持在100W,你中央空调能比么?并且除非停电,全屋的空调不可能全体罢工。
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分体空调,即使是柜机,也可以使用空调伴侣进行智能化控制,每个只要几十块钱,全家4台空调的花费也仅仅只有200-300元。
而中央空调要想接入系统,动辄就是2,3K,都够再买台挂机了。
当然,这里可能会有人问,很多空调现在都自己带有APP控制,为啥还要多此一举地再去接个空调伴侣。
这个问题的答案请看需求的第一点——系统性。
虽然家里的松下,海尔,美的,都各自有APP,但是他们接不到一起。
而大家有可能会问,那为啥不直接买米家空调,说实话,我对米家空调的态度就是“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买”。
而这里比较推荐的是小米空调伴侣Pro,因为目前接触下来,很多新的挂壁空调都使用10A插头,这款小米空调伴侣Pro自带一个10A插座,不用叠套娃(转换再转换)就能直接使用10A插头的空调。
即使是16A的空调,多扩展出一个10A的插座,也总能有其用处:

当然,要论性价比,还是米家空调伴侣2更胜一筹:

3.善用智能插座

说到智能插座,大家可能只会单纯地将智能插座理解为将传统家电智能化的一个手段,但实际上,智能插座除了能控制通断外,还有监测电量的用处。
当然,监测电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其实从我早期的文章里可以看到,我通过监测电量,能够知道非智能家电的状态,例如热水器工作时间超过5分钟,而卫生间有人超过3分钟,我就可以判断出有人在洗澡,等卫生间没人之后就可以自动打开浴霸换气。
而洗衣机功率超过50W之后又恢复到待机电量,就可以判断出洗衣机已经洗完衣服,晾衣架可以降下等等。

而在床头,沙发边,我们还可以使用带有USB接口的智能插座,满足日常充电需要,虽然面板自带的USB只能提供5V标准电压,但是睡觉时充电,你真的在乎快充么,并且使用自带USB的插座,还省了充电器的空间。
并且同样的,像我还有一些自己DIY的设备需要USB电源,就可以非常方便地直接插在墙插上。

4.使用场景开关替代智能灯物理开关

首先要提醒的是,不管你用什么灯,或准备用什么开关,如果水电重做,请一定记得在开关底盒内加零线!
在这次装修中,我全屋使用了Yeelight Pro的无主灯照明设计,全屋灯光都可以调节色温和亮度,传统开关肯定是不会用的,毕竟物理断了之后就不能远程开启了,而在智能开关,旋钮开关,以及凌动开关间,我都没有选,而是选择了场景开关:

为什么这么选,首先说说智能开关的优缺点。
智能开关相对于传统开关,虽然并不能让智能灯不离线,但至少保证智能灯可以被远程控制,但是其物理通断,关灯后无法直接设置灯的亮度,而是需要先将灯通电,然后再调光调温,例如晚上起夜,不需要很亮的光线,自动化还是会将灯打开至上一次关灯的状态,然后再调整,没有连续性,说不定在开灯的那一瞬间,你就被亮瞎醒透了。
当然,同样在Aqara发布会上,Aqara展示了其与智能灯搭配的智能开关:

这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和之前的毫米波雷达一样,还是期货。
所以这里不做推荐。
而旋钮开关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一个旋钮只能控制一盏灯或一组灯。
要知道,我每个卧室有6组回路,客厅更是高达8组,如果使用旋钮,你是要我在墙上安8个开关么?

当然,要是你还是有主灯设计的话,旋钮开关倒是很适用。
凌动开关,最高有4位版本,即使8个回路,也只需要两个面板就能实现,并且还能保证智能灯不离线,这一切看起来非常美好,但是在无主灯设计中,通常一个回路包含多个灯,而凌动开关是通过过零检测来实现对灯开关的判断的:

如果你能保证家里所有人能够掌握触发凌动的节奏,那没问题,但现实就是,每个人按下开关的长短不同,而灯具对过零检测的敏感度也会有些许偏差。
很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你开关灯的时候只开了一个回路中的部分灯,然后这些灯就彻底不同步了,需要你默默地掏出手机…… 而我所搭配的智能灯除了众所周知的智能远程控制外,最大的特点是——贵,不对,是色温双调。
当然,很多人会说色温双调没啥用,只要有个调光就好,但实际上很多认为色温双调没有用的人,最主要的观点还是调起来太麻烦了,真的使用起来并不会那么频繁的去调整。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因为同样的,我也是

在homekit中开启这个功能后,支持的灯具的色温会跟随时间的变化,自己调整到对应的色温值。
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场景,例如阅读场景,观影场景,休闲娱乐场景等。
配上场景开关+Homekit,可以一键或一声直达。
因为我自己搭配的是Yeelight的场景开关,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推荐,因为yeelight的场景开关仅仅是场景开关,不能对灯具进行物理通断,如果发生需要维护的状况,要么把家里照明总路切断,要么就只能带电操作。
这里推荐使用Aqara的场景开关加机械控制盒:

除了场景开关外,我们还可以搭配诸如无线开关,魔方等对智能灯进行控制。

5.不要用开发商送的或是防盗门自带的指纹锁

有个问题大家一直在争论,说智能家居的入口究竟是什么,是智能音箱?智能屏幕?还是其他?其实对于我的理解,智能家居的主入口,其实就是那把指纹锁。
通过指纹锁,系统可以判断是谁回来了,家里还有没有人,然后和家里的其他设备联动。
而开发商或是门搭配的指纹锁通常都满足不了我三个需求中的第一个系统性。
所以这里也建议大家对其进行更换,或在购买时直接就省掉。
这里推荐我自己在用的Aqara D100全自动推拉锁:

当然,小米1s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

一不小心又写了将近5000字,虽然本文并没有讲解全屋智能的应用技巧,更多的是在描述思路或是全屋智能的搭建基础,但是其中很多部分都是有着切身感受或是踩过坑的内容,同时也对全屋智能的后期应用有着很大的帮助。
而像人体传感器,门磁,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因为使用电池,摆放相对灵活,所以本文没有涉及,在未来的应用文里会着重推荐以及讲解用法。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