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能 摄
但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不可避免地遇到部分城市树木的迁改、移植等问题。如何加强成都城市树木保护与利用、优化城市绿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支出?
邱伟 摄

《成都市城市树木移植统筹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行道树银行”建设试点
——都江堰市
看看他们怎么做~
科学选址 合理布局
积极探索“行道树银行”建设试点
今年5月15日,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为本地市民和各地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绿色的出行服务。但在建设轨道交通的过程中,也曾遇到因建设施工导致的行道树木迁改、移植等问题。
一棵移植后的银杏树
以往,这些树木将会被移植到苗圃中进行管护,养护3至5年让树木长势、冠幅恢复,等到城市绿化需要,再将树木从苗圃移植到城市绿地中。但中途多次的搬迁可能会对树木造成损伤,还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对此,都江堰市按照《办法》要求,遵照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的原则,选址近年来“拆墙增绿”的闲置地块,委托专业园林绿化管护队伍制定完善行道树移植方案,将无法精准找到需求方进行一次移植的树木统一移植到城区“行道树银行”内,并进行日常管护、复壮、病害防治、树形修剪,行道树移植存活率不低于95%,保证了后期有效再利用。
“行道树银行”——快铁站闲置绿地
这些存放在“银行”的树木,在后续将会优先满足移植方的需求。如建设轨道交通的过程中,需要将树木移植到“银行”,等到建设完成后,该地进行景观恢复时又会需要种植树木,这种情况“银行”会优先满足。
在此过程中,都江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统筹全市公建配套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行道树和绿化乔木需求,提前对拟移植点位绿化行道树品种、数量、规格等进行现场核实,摸清底数,建立行道树移植台账,并逐一建档备案。既节约了城市更新成本,配合了市政重大项目的建设,也充分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提升了绿化景观效果。
全域摸底 有效利用
改善城区绿化景观环境
除此之外,有绿化需求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区域根据申报需求,也将根据需求匹配树种、规格、数量,进一步促进移植树木的再利用。
在此过程中,园艺师们将对行道树进行整形修剪,再根据树木大小、高矮、常绿或落叶等情况进行有层次的集中栽植,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空余绿地将移植的少量花树或者球形植物进行点缀搭配,在充分提高绿化的同时,后期移栽部分植物也会有效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上游社区小游园
在尚阳大道上游社区,蜿蜒交汇的小道、随处可见的休闲座椅、精心打造的绿化景观,银杏、楠木乡土树种有序排列,目之所及满目葱绿,夏日的活力就此蔓延开来。
这样一处街角小游园让市民一出家门就能邂逅清新美景。家住附近的刘阿姨表示“和过去比真的变化太大了,每天出门路过这里,看到这么漂亮的公园绿化,心情都变好了!
”如今,这块曾经占地3315平方米的荒地,被覆盖上3000平方米绿植,变身为一个生态自然同时兼顾观赏价值的绿地公共景观。社区居民们的满意都写在了脸上。
闲置行道树移植用于古城区杨柳河行道树增量提质
除了全市各公园绿道,当地还从“行道树银行”精心挑选了大量树形美观、长势良好的行道树移植至北街小学、中信幼儿园等校园周边,极大提升校区绿化景观效果,也为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歇息纳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