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鸟爷其人(一)(大爷大妈小花猪蹄蔬菜)

三天大路走中央

你想听石家之事

咱不说项羽刘邦。

修鞋匠鸟爷其人(一)(大爷大妈小花猪蹄蔬菜)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鸟大爷其人》

一,

石翁鸟爷,祖籍河南,兄弟颇多,行居为二。

因家贫,少时读书不多,但勤于学艺,拜当地河南大鼓民间艺人为师,说书唱戏。

师非名师,艺也不精,但能糊口。
遂四处奔波,卖艺唱曲,流浪江湖。
奔走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各地,四海为家,最终流落到北京房山窦店。

人落窦店,进砖瓦厂谋职,吃苦耐劳,不惜气力,生计从此方得稳定。

几经周折,到娶妻生子之年。
经人撮合,与本地一女子宋氏喜结连理,百年好合。

石妻姓宋名琴,宋琴性情暴躁,喜欢养花,人称花大妈。
曾有婚史,改嫁时带大小二女,名小花、小平,年龄皆幼,认石继父。

因长女名小花,故称宋琴为花妈。

至此,石翁在房山窦店宋女所在村庄成家立业。

石翁一生勤奋,不辞辛苦、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心灵手巧,武艺超群。

石翁上班,还加班搞些副业。
经营补鞋钉掌、修拉锁配钥匙之业务,以补家用。

老叟持家有道,在丈人门前,建新房两层,随北京房价高涨,石宅升值,为老石一生奠定了家业基础。

二,

老石喜酒,吟诗赋对,颇有几分文才。
精通养鸟,故称鸟大爷。
孵鸡卖鸟也不忘换些碎银打酒。
老石好酒,不挑酒品,在石翁口中,牛栏山也能品成佳酿。

石翁日喝酒两次,甚至晨饮。
酒兴上了,说学逗唱。
一日不饮,手抖无力,酒精依赖,醉酒倒地,时常发生。

老伴控制,老石偷饮,搞出诸多恶剧招笑。

大爷喜肉嗜酒,花妈控制,以防患病。
怎奈,大爷不能自制,效果不佳。

一日,大妈不给酒吃,不给肉食。
不料,石爷藏酒壶于衣内遮挡,壶内通一塑料软管,想饮时,把管置入口中,吸之。
烧鸡亦藏于衣内,想吃时,撕之入口。

被花妈发现,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三,

老石吃肉,尤视猪蹄为佳肴。
鸡鸭鱼兔,凡肉皆食,无肉不欢,不食青菜,少食粮食。

话说鸟爷吃肉,百食不厌。
猪、牛、羊、鸡、兔肉,诸肉不拒。

凡食之肉,煎炒烹炸,各种烹饪方式,来者必俱食之。

石爷家养公鸡,喜鸣扰邻,诸一炖之。

家养鸡肉,味美肉鲜,尤以当年之嫩鸡,更是肥美适口,那叫个爽绝。

石家养鸡品种多,本地土鸡、进口帽子鸡、乌鸡等不计数矣,个大肥硕。

石爷各种烹饪方法食遍,还感味乏也。

一日,石爷取家中旧缸一口,外敷泥土,缸壁电锯割口进柴,对侧缸壁再割一烟道,铁板封闭缸口,底加柴,架薪点火烧之为碳。

宰鸡开膛,盐、椒、葱、姜、味精等诸调料填鸡膛入味也。
后锡纸包鸡,外敷泥土有指厚,填入缸堂热柴之上,碳埋,烧之。

待时间、火号正当,取出。

弃外裹之干泥,撕锡纸,瞬间香味四溢,全屋舍及院内外布满鸡肉香味儿也。

石爷、花妈、小花、波波、侄媳、晚晚等一家人围桌食之,赞不绝口。

大妈、波波都给鸟爷购买各种肉食。

一日,邻居修拉锁,后送猪蹄。

一日,网友快递邮寄礼物,列数各品,猪蹄必绝不缺。

一日,大冲探亲,肩扛整羊入房,边走边呼“二大爷……”鸟爷迎之。

一日,鸟爷修履,客户带来猪蹄,老石带家中,与老伴儿一起食之。

一年腊月,大年将近。
花妈购年货颇丰,见有大块牛肉。

石爷急不可耐,立刻操刀,大妈阻拦。
不料,鸟爷偷偷切割一块,填入铁锅,架柴起火,炖之。

一日,大爷种菜翻地,翻至晌午,腹空力穷,饿也、疲也。
大爷弃锨倒地息之,待花妈送食。

久等不至,卧地入睡。

花妈提猪头肉,见老头入睡,呼之。
醒来开吃,没吃两口,思饮,唤花妈取酒,饮之。
不料,酒多身晃,致午后菜田不能再耕,归家,肉徒送也。

民以食为天,大爷喜酒食肉之趣事颇多,无奈篇幅所限,恕不能逐一述之。

四,

石爷酒到兴致,拨琴打鼓,唱上两段。
其风格,声音洪亮,调门拔高,虽不失韵律,但,声失和、音失润,而显干涩也。

好在老石久闯江湖,见多识广,靠修鞋钉掌,结识众人,切磋交流,不失欢畅。

老石之才华,赶上网络时代自媒体平台之浪潮。
一时间举国上下,自媒体拍***赚流量,蔚然成风。
网上达人之队形蔚为壮观,已成发家致富之时代风尚。

东北小开、农民小刚等诸家自媒大咖,年入百万轻松妥当。

石爷之才,如不被石家子弟挖掘开发利用,实属憾事。
于是,家人“大侄子”开始设计、谋划、开发、包装等操作。

操刀之始,先申办账号“农村修鞋匠”。
于五年前的公元2017年3月2日开播,至今方兴未艾,生意正旺。

因编辑佳,效果好,日益涨粉,现加粉38万有余,收益颇丰。
石爷、石妈等家中一众成员,皆成网红。

大侄子的***,带动了石家人拍摄***之热潮。

石翁继女小花以《遇见小花》为账号,石翁四弟在上海以《石家老四》、侄子以账号《石大冲》、继女小平以《北京小平嫁东北》,侄媳妇以《晚晚娶生活》拍***。

五,

鸟爷自幼云游天下,种田不多,农艺不精也。

自落窦店,以做工、修鞋为生,不善农耕。
每去田园,皆花妈强扯硬拽,即使入田,做事也多敷衍。

无奈,老伴儿系农户,对土地情有独钟,种豆角、菠菜、小葱等家常蔬菜及少许玉米等,种类少,地不肥,所长之菜,多非优品。

一日,白菜到收割之季,不料忽来大雪,白菜冻在地里。
鸟爷与花妈匆忙收割,在田间挖坑储藏。

又日在去菜田,见菜坑挖开,被人窃之。

春到,天寒地凉,冻土尚未全化,大爷挥镐抛开冻土回填土坑。

怎奈酒后动作难稳,身倒坑中。

一日,花妈与大爷栽薯,种植方式两人各异,争执。
结果薯秧枯萎,大爷速浇水,保秧苗方得成活。

石翁种菜,但少见食菜。

大爷饭桌多肉食,少蔬菜,更不见自家所产之菜。

大妈每次赶集购买蔬菜,很少见到吃自己田中收割之菜。

大爷种葱,从未见大爷吃葱。

大爷厌倦种地,技术也太过平常,但随着大妈坚持,加上蔬菜紧缺,菜价上涨,近来去菜田变多。

尤近来房山疫情,大爷出摊修鞋受限,居家。
闲置家中无聊,种菜多了起来。

一日,见菜地蔬菜又失,便开始扎紧篱笆。

为威慑恐吓偷菜者,大爷得侄媳助力,扎一草人矗立菜园。

草人戴大爷所用旧帽,穿大爷之迷彩旧衣,远望,嫣然大爷本人昼夜守护其菜地也。

草人栩栩如生,除了吓人,还可得驱鸟,避菜啄之效,一箭双雕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