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一个午后,在雾不雾霾不霾的笼罩下,山西南部盆地内的这座城市出奇的低调。在葡萄园街区,一处建筑围栏旁,一辆厢式三轮车孤独停靠在马路旁,车厢是侧开的,里面密密麻麻堆放着一些物品,走近一看,原来是修皮鞋、修自行车、修锁配钥匙的流动摊点。一位中年男子无精打采地畏缩在驾驶座位上,默默承受着没有生意的黯淡和凄凉。
天时干冷,街道清冷,楼宇间寒风飕飕,中年男人在街头已经等待很久了。他自我介绍说,他姓李,来自山东菏泽,今年54岁,是个单身汉。六年前,跟着一群乡党来这座城市,先是建筑工地打零工,后来就开了这个小摊摊,小本生意惨淡经营,勉强立住了脚跟。
六年前,他身无分文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从修鞋、修自行车开始,选择了苦活脏活这档子的事,后来又加上修锁配钥匙,从马路摆摊到机动车流动摊位。“钱没有赚多少,积累了一堆螺丝帽帽。”老李说。

老李说,先前生意还是不错的 ,见个天能赚百八十块。眼下越来越不好干了,一天也就是五六十元。今天都还没开张哩!
好在我是单身没有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赚多赚少够吃喝了。
摄影师问老李,为啥他的生意变得不景气。老李说,主要是人气没了。以前这地方是个城中村,小院多,居民多,出租房也多,人多就热闹,有人就有饭吃。后来棚户区改造,原来的居民区变成工地了,二楼小院变成二十多层高楼大厦,眼下一时半会还住不进人。图为老李用于配钥匙的两台设备。
老李说,进入后冬附近人更少,过去后冬工地都在施工,工人遇到修修补补的活儿也会找到这里的。现在环保要求严了,户外施工都停下来了,附近工地几乎没有工人了。修鞋用的缝纫机最近一直闲着。
再有是社会变革快。过去是自行车的世界,现在让汽车和电动车替代了。骑自行车的人少了,打气补胎修车的就少了。尽管用户少,但维修需要没有少,老李熟悉洋车肯出问题的地方,特意备用了一些配件挂在车厢后面。
老李说,在晋南六年了,这座城市不欺生很包容,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虽然眼下出摊遇到一些困难,收益也紧巴巴的不宽裕,但日子过的愉悦自在,一个山东人,他想留在山西。-------------------- 原味记录乡土乡愁,原创作品盗图必究,头条号“老宁摄影”期待您的关注,喜欢请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