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树与父亲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辞尊酒暂相留。
弟兄聚散云边雁,踪迹浮沉水上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千里好山青入楚,几家深树碧藏楼。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唐·牟融 《送徐浩》
“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
——明·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
据《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古人希望父亲能像大椿一样长寿多福,因此自唐朝起,我国便有了使用“椿”来指代父亲的传统习俗。
父亲的养育与教诲之恩被称为“椿庭之恩”,而将“椿”与指代母亲的“萱”(即萱草)合称为“椿萱”、“萱椿”,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则被称为“椿萱并茂”。
△明 沈周《椿萱图》
椿树是什么?
在上海,常见的椿树有香椿树和臭椿树两种,都可算是乡土树种。前者可食,嫩芽即香椿头,后者不可食。
香椿树
臭椿树
虽然如今两种植物名字相近,但古人并不会将两种植物混淆,因为古时候他们对于两种植物的称呼并不相同。被称为“椿”的植物是香椿,至于臭椿,在古时候则被称为“樗”。例如《本草纲目》曰:“椿樗易长而多寿考”,这里的“椿”就是指香椿,“樗”指臭椿。
香椿木质松软,纹理较细,是比较上等的材质。这种木质纹理大且阔,质地细柔,在北方仅次于核桃木,明清时期常用于制作柜、供桌、条案等类的家具。
香椿芽
香椿果
我们春日里那被称为“舌尖上的美食”的香椿,其实就是香椿树的新芽,营养价值很高。而秋日里的香椿子(香椿果实),则是优质的手工材料,可以制成永生花放在案几上,也可以进行上色涂鸦,成为艺术品。
秋日的香椿树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资料:市绿化市容局
来源: 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