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晟堂(药商药材中药材老字号会首)

乾隆年间(公元1736-1765年),安国药市更加繁盛。
同治四年(1865年)资料记载,全国“凡药商载药来售者各分以省,省自为帮,各省共得十三帮”:关东帮、京通卫帮、古北口帮、西北口帮、陕西帮、山西帮、山东帮、宁波帮、彰武帮、怀帮、毫州帮、川帮、江西帮。
十三帮系外地客商按地区和经营范围自然形成的交易团体,并无确定的组织机构和办事处所,各帮推选帮会首,轮流负责担任本帮内一切对外事宜和调解内部的纠纷事件。
至于有关货价的变化、进出货物利润的大小,悉由各商自主,帮会首对此约束力不大。
随着药帮的形成,本地药商和其他商人也成立了行业组织“五大会”:南大会、北大会、杂货会、估衣会、银钱号会。

十三帮、五大会的客商来祁州进行药材集散交流,实际是代表着全国的药材贸易。
品种之齐全,质地之纯良,齐山海之产,聚名贵珍宝之奇,物丰类全,应有尽有,对全国市场变化、价格调整、余缺调剂,进出口药材交易,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道光年间,祁州当地药商鉴于全国各地药商纷至沓来,并规定“春五(五个月)、秋七(七个月)”为常年药材交流贸易。

关东帮居十三帮首位,包括东北及朝鲜一带的客商,总计不下四五百户,著名字号有萱晟堂、世益堂、宝和、万玉、永德号等。
他们的药材集中地在营口,常驻安国的有三、四户。
每届庙期,由关外来祁州的镖车浩浩荡荡,络绎不绝,绵延数里,当地居民称之为“关东大军”。
本帮的帮会首有世一堂经理郭宝桢,永清合经理郭洛二,萱晟堂经理王百和等。
来货主要是黄芪、老山人参、虎骨、黄柏、木通、细辛、胆草、木贼、党参、防风等,去货多是南货,如川贝、川芎、白术、浙贝、赤芍、元胡、桂皮、等,本帮每次收货总额,几乎占庙期全部来货的大半。
关东帮不来,庙会生意可消减一半。

萱晟堂(药商药材中药材老字号会首)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辛亥革命后,曹锟督直隶时,垂涎药市财广利丰,欲将安国药市迁至保定,经数次磋商,遭药商坚拒,曹琨怒令禁止安国中药材交易,药材市场受到冲击,药商锐减。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肆侵略华北,安国药市先遭国民党溃兵抢劫,很多客商随即撤退。
翌年,日寇侵略安国,多数药商歇业或迁往北平、汉口、广州、天津、营口等地,“萱晟堂”也回到了东北营口。
到1956年,国家对全国私营药商实行公私合营,“萱晟堂”也被合营到当地的药材批发部,员工被录用为国家职工,批发部接受国营药材公司的领导。

1982年,随着国家药材经营政策的开放,安国市政府又恢复了中药材市场的交易,1984年春,安国县工商局制定了开放药材集贸市场的决定,按照国家政策对药材经营制定四允许政策。
许多过去的老字号重新加入了市场经营,萱晟堂后人带领萱晟堂回到了安国,响应政府号召,为振兴“药都”,尽一份力,为更好发掘中国医药宝库资源,继续发挥原有老字号的影响力。
萱晟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十三帮“中的老字号“萱晟堂”,创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36-1765年),因其经营守信、质量道地,在“关东帮”众药商中居于首位,历史上为安国药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传承老字号“萱晟堂”大医精诚、康健百姓的精神。
萱晟堂的传承人沿用此字号,成立了“安国萱晟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入驻于“祁州上康谷”三号馆,公司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打造现代化的康养模式,服务百姓安康。

萱晟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了系列养生产品,同时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等。
旗下的养生茶、熏蒸包、足浴包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开办的中医馆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抓方煎药、中医膳食调理等全方位的体验服务。
本馆聘有10多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坐诊,并与北京知名医院合作,开辟医疗诊治绿色通道服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