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推动下,中国***迅速发展与壮大。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50多万人...”5月16日上午十点,胜利村大喇叭里一如既往的传出党史播报的声音,年轻党员王宜忠在认真朗读《中国***简史》第三章第五节内容。
为让党史家喻户晓,更加坚定广大干群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凌城镇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利用“大喇叭”广播时效强、覆盖范围广,“小喇叭”流动性强、收听方便的特点,开展“党史天天播”,确保党史学习全覆盖、入人心。
广泛宣传,“大喇叭”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学党史氛围“热”了(党史宣讲城镇学习响了) 汽修知识 学党史氛围“热”了(党史宣讲城镇学习响了)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004717172158043742644.jpeg)
各村(社区)积极号召政治觉悟高、表达能力好的老党员和志愿者5-7人,按周轮流值班,每日利用村部“大喇叭”定时定点志愿播讲党史知识,主讲《中国***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篇章。每次党史知识播出后,还要插播一两句话村内,主要是村级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进度、好人事迹、最新政策等,为广大群众开启了一条学习党史、知晓政策新渠道。如遇恶劣天气,老党员不便出行,年轻党员或志愿者可代替播报。同时,镇纪委安排专人对各村(社区)党史学习教育播报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汇总,随机调查群众的满意度,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大喇叭”天天响,基层群众日日听。“每天听村头大喇叭里的广播,不止听到里面讲中国***党史,还能听到镇里新政策和村里新鲜事,比如昨天大喇叭里说村东头的游园建好了,今晚儿正准备过去散散步呢”。刚到家放下农具的新李村李广朋笑着说。
据统计,自招募以来,全镇各村(社区)共计300余人踊跃报名。为确保播报员“高质高效高负责”,经过各村(社区)严格筛选,全镇村级播报员最终人数155名,截至目前,凌城镇各村(社区)共计播报1275场次,受益人数近3万人。有一位志愿者特别让人感动,他是新楼村村民李勇。李勇身体有疾,村里出于安全考虑,本不想让他参与播音。但李勇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自己脱贫致富,抓住机遇开了淘宝店,走上致富路。今年建党100周年,借着“党史天天播”的机会,必须把对党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发光发热,“小喇叭”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
凌城镇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成立13人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围绕凌城本地红色资源,撰写宣讲材料。在调查整理城北社区叶连尉烈士的事迹材料时,为使宣讲稿忠于历史,老干部支部书记仝太娥、老党员杜长书和老校长吴筠在先后翻阅烈士文史资料两天后,又连续四次对烈士的近亲和知情的干部群众进行走访,连夜撰写近万字的《一部近代史,艰难唯抉择,谁能救中华,只有***》的党史宣讲初稿。为提高红色故事文化宣讲的质量和效果,吴筠先在老干部支部试讲,征求支部成员意见,完善初稿内容措词,后经过五次易稿,最终完成定稿。随之,宣讲团成员配备“小喇叭+音响”,广泛深入各党支部、企业、中小学等地进行党史知识、红色事迹宣讲,“接地气儿”的话语,“有干劲儿”的表述,赢得了广泛认同和热烈掌声。自宣讲团成立以来,已开展宣讲28场,受益人数9000余人,切切实实让党史宣讲出新走心,让党史学习教育耕植于心。“我这把年纪也不能做什么力气活,但写稿子宣讲还是做得来的,正好今年建党百年,发挥余热,希望通过党史宣讲让凌城的父老乡亲知党史,念党恩,让凌城的广大学子们知道党的奋斗历程,发奋自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刚在凌城中学结束党史宣讲的吴筠说。
接下来,凌城镇将不断创新接地气的学习方式、丰富入人心的学习内容,让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凌城镇走“新”入心,焕发生机。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新华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