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许昌歇马店,多少传奇舞(夜明珠马店重修下图老家)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224站:徐母墓、歇马店(殿)

徐母墓,夜明珠,许昌歇马店,多少传奇舞 老家许昌

夜明珠,许昌歇马店,多少传奇舞(夜明珠马店重修下图老家)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图‖梁耀国

前一阵子回舞阳老家,途经许繁路约十五公里处,见路边竖了块牌子,上书:关公歇马店。
一看这名字,立马感到里边肯定有故事,于是选了个晴好的冬日,骑车前往。
(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回民街嬗变)

赶到牌子那儿,拦下一过路的老头,问西边的庄是不是歇马店。
老头反问我,你去歇马店哪儿?要是去庙上,往西走。

顺着丈余宽的村道往西骑不多远,突然看到地头边立了块碑,上面赫然写着:徐母墓。
莫非不远处高大的墓冢,就是徐庶母亲的墓?想到这里,我连忙扎下车子,朝麦地里的冢子疾步走去。

墓前碑楼下,嵌了通老碑,正中阴刻几个大字:汉大贤徐母之墓。
右侧刻:

大清乾隆二十一年○子仲春月吉旦。

左下侧刻:

郡庠廪膳生○○庇○雍甫书丹 黄铎、王璞、刘捷、张周祥仝建石 漆匠:张永祥 石匠:王○

下图:许繁路路边的路牌。

拍照毕,往回走,才看到路边那块文物保护碑背面,刻着如下文字:

徐母墓位于许昌县蒋李集镇刘庄村。
徐母墓为汉末魏初名士徐庶母之墓。
据《许昌县志》载:“徐庶,字元直,颍川(今禹州)人,是蜀汉刘备的谋士。
相传庶与刘备南行,曹操为获庶,共谋王霸之业,故先骗其母入许,而后曹操命人仿母字,写出劝徐庶归曹之书信。
徐庶见母信后,以为真,果至许都见母,徐母骂子不忠不孝……,遂缢而死葬于此。
”墓原高8米,占地1000平方米。
1952年秋一村民在墓旁挖红薯窖,打开墓东门进入墓室,见其内为圆形拱顶,汉砖砌筑。
空隙三米余,露出南北二门,均可容一人进出。
“文革”中被毁,现墓前石碑楷书汉大贤徐母之墓,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镌立。

据此可以断定,此墓的确是徐庶母亲的。

下图:徐母墓。

在徐母墓的西北角,隔着一条路,便是歇马殿。
一看到山门上的“歇马殿”三字,我一是觉得这个庙名起的怪,二是不免产生疑惑,庙名“歇马殿”,路牌“歇马店”,究竟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由于山门锁着进不去,不得已,我敲开庙院东边一户人家的大门,询问村里谁拿有庙门上的钥匙。
说来也巧,这家的掌柜黄铁柱正好拿的有。
听明我的来意,他爽快地答应了我想进去一看的请求。

拐回去的路上,口才甚好的黄先生去繁为简,给我讲述了歇马殿(店)的由来。
(欲欣赏梁耀国老师写的其它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年味儿为什么会变淡?;2.咱河南这副对联,堪称天下一绝!

歇马殿是个社名,而不是村名。
社,本义指土地爷,或祭祀土地爷的活动,后引申为一种基层行政单位,还引申为某种从事共同活动的集体组织。
因此,过去的歇马殿社,包括申庄、李庄、杨庄、黄庄、刘庄、小辛庄、篦子张、郭庄、官路宋等方圆圈十三个庄。

下图:歇马殿山门。

后汉末年,徐庶已是刘备身边的大谋士。
曹操爱才,为了得到徐庶,先把他娘从禹州老家说请也好,说骗也罢,反正接到了许昌,一日三餐,让徐母列出饭谱,然后安排厨子照谱去做。
之所以这样,目的就是为了模仿徐母的笔迹。
曹操知道徐庶是个孝子,不久命人冒充徐母给他写了封信(模仿者为曹操的谋士程昱,其实孬点子也是这货出的),将其骗至许昌。
徐庶临走,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典故。
(我查了一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徐庶快马加鞭赶到许昌,见到了徐母。
徐母看到儿子,一脸诧异,问他正给刘备当军师,为啥来这儿。
徐庶说我是接到你的亲笔信才来的。
徐母说你这么聪明,咋会被奸臣曹操所骗。
徐母一气之下,不吃不喝,没几天就被气死了。

徐母死后,曹操为了得到徐庶的心,以隆重的葬礼,将她葬在城南三十里、伏皇后墓的西边。

下图:黄铁柱先生。

这件事,曹操表面上似乎做得仁义至尽,事实上却伤透了徐庶的心,因此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条流传千年的歇后语。

后来,关羽赶着辇车,带着二位皇嫂来给徐庶他娘扫墓,在此歇过马。
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在关羽曾经歇马的地方建了座殿宇,将关羽和二位皇嫂请进殿里祭奠,便起名歇马殿。
歇马殿紧邻许昌至南阳的官道,再后来,有人在这里开店搞经营,而改名歇马店。

我插话道,歇马殿说白了就是关帝庙,只不过这个名字不但起的别致,而且更具纪念意义。

随黄先生进入庙院,在他的引领下,我先看了立于卷棚前西侧的老碑。
这通立于大清嘉庆元年(1796年)的石碑上,镌刻着《重修祖师关帝洪山庙阎君殿镌塑关帝歇马殿二皇娘辇车并金妆诸殿神像记》,碑记开篇这样写道:

歇马殿,古玄帝庙也,而世传关公吊徐母,歇马于兹,厥后庙而祀公……

大殿东侧的石碑立于大清道光二年(1822年),为《重修歇马殿三仙庙暨诸殿碑记》,碑记当中有这么一段话:

歇马殿,关公停骖(can,古代指驾在车辕两旁的马)之地也,后人遂立庙,以祀公其来也。
古矣,屡经增修,庙宇遂多……

以上两段文字,充分印证了黄先生所讲的内容。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尽管上面没有徐母墓葬于何处,关羽携二位皇嫂来此吊唁的记载,但民间流传下来的野史未必一定是假的。

下图:关公殿。

卷棚下的朱红明柱上,写满了赞誉关羽的对联:

忠义永恒古今第一

智勇双全盖世无双

高风亮节三国名将

乾坤正气历代尊崇

桃园结义流芳万古

忠义长存万民敬仰

穿过卷棚,走进歇马殿,但见正中是威风凛然的关羽立像,后面是他的坐骑赤兔马。
两侧的对联内容是:

桃园结拜仪长存

祭贤扫墓感后人

殿内靠西山墙处,放着一辆仿制的辇车,车上端坐着二位皇嫂。

随后,黄先生把我领到歇马殿西山墙外,指着靠墙而立的石碑说,这通碑碑文保存完好,你先抄着,我回去给我娘端碗饭就过来。
我说碑文内容多,待会儿抄,你只管去忙。

目送黄先生离开后,我静下心来,将碑文抄录如下:

下图:靠在西山墙上的老碑。

重修关帝庙暨诸神殿并金妆神像碑

许之颍阳歇马殿

关圣帝君歇马暂停处也。
旧有帝庙,地势广廓,规模宏远。
兼修玄帝、天仙、文昌、洪山、二郎、三曹、广生、火神诸殿,庙貌壮丽,神像辉煌。
入庙拜谒者,罔弗凛然起敬,低徊留之不能去。
夫关帝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高义薄云霄,磊落光明,固已炳耀史册。
而秉烛大节在许,为尤著。
走马小舍于斯,为有光庙而祀之宜也,又从而祀玄帝诸神也。
何哉?岂以民之质矣,岂为非分之祭欤。
抑以有功德于民,则祀之,故立庙崇其报欤。
兹姑不具论,初庙之建也,碑碣无存,其详不可得。
闻而有名在碑者,某也;重修,某也。
补修既非一乡一人之功,亦非伊朝伊夕之故。
历年久远,风雨薄蚀,庙宇渐就倾圮,神像闇淡无光,使不亟为重修,何以妥神明。
肃观瞻,祈福祥,而蒙鸿庥哉?幸有善士张君文灿等,目击感怀念切重修,旋谋于近村诸善士。
先即本庙义学,积余钱文,鸠工庀材,以为修补之资。
又募化四方,众善探仁,爨襄义举,以备金妆之费。
前后不数月间,而庙宇渐就倾圮者,倏而改观矣。
神像闇然无光者,焕然新矣。
不废前人,不侈后观。
后先辉映,岂不休哉。
工竣,诸善士问记于余,余思天下事,有为之前者,有为之后者。
有为之前,则美斯彰;有为之后,则盛斯传。
今庙之重修,工成若斯之速,乃叹人之好善,厚有同心。
孰谓前之创修,有人重修,有人补修,有人而后之相继重修者。
竟无其人耶。
妥记其巅末,勒诸瑱珉,以为将来劝。

许庠增广生员 董树南撰文

许庠生员 张其恭书丹

许郡儒章 李全忠篆额

大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岁次丙午季春上澣糓旦立

这篇碑记再一次点明,这里是关羽“歇马暂停处”这一历史事实。

说来也巧,我刚抄完,黄先生刚好赶回来。
他把我领到北边一通残碑处,说这是明万历年间的《歇马殿记》碑,上面清楚记载着歇马殿的坐落位置。
由黄先生帮忙,我没费周折就找到了那段文字,上面是这么说的:

州治南三十里,有殿曰歇马,世皆传为关壮穆侯歇马……古柏昂霄耸汉,有识者曰盖非近代之所剏。

因为此碑风化厉害,且少了下半截,所以我觉得将碑文断断续续抄下来,意义不大,就放弃了。
接着,黄先生又领我在庙院里转了一圈,发现道教殿宇十多座,令我惊讶的是,其中还有一座徐母殿。
殿中的徐母像慈眉善目,披红挂彩,俩丫鬟侍立左右。
当时我就想了,这恐怕是全国唯一一座敬奉徐母的殿宇。

下图:徐母殿。

我是上午十一点进的庙,出来时,已是下午一点半。
吃过午饭的杜国彦(83岁)、宋玉川(81岁)等老先生,聚在庙门外背风的太阳地里闲唠嗑。

听说我来打听搜集有关歇马殿的老故事,马上吊起了老先生们的谈兴,他们纷纷打开话匣子,互为补充,压茬印证,又给我讲了不少新奇事。

听我们的老辈人讲,以前歇马殿里的马塑得好,鬃尾乱炸,看着威武、有劲。
显灵时,见黑拉着轿车,跑到外面的麦地里啃麦苗。
一开始不知是它啃的,光见麦苗少,不见有牲口。
之后,有人发现地上有车辙印,就顺着车辙找,最后找到殿门口不见了,这才知道原来是这匹马啃的。
庙上得知这一情况,在殿外加了一道栅栏,拦住不让它出来,啃麦苗的事也就没再发生过。

早先,从繁城街出来,沿着官道往北走,老远就看见有盏灯,一直在前面照着。
走着走着,快到歇马殿时,灯突然不见了。
大家虽然觉得奇怪,但不知谁打的灯。
还是南蛮子能,知道这事后,到这儿一瞅,马上发现亮光是由石碑上的夜明珠发出来的。
他们趁刮大风,用凿子把夜明珠凿走了。
过了几天,人们看到碑上凿了个洞,才意识到。
打那儿以后,就再也看不到灯了。

下图:前为宋玉川老人,后为杜国彦老人。

徐母墓西边,过去是玄帝庙,也叫南庙。
俺记事时,只剩下西北角的三仙殿。
歇马殿在玄帝庙的北边,故也叫北庙。
最先歇马殿的规模比玄帝庙小,伴随着将关羽尊奉为帝,人们逐步扒了南庙的殿宇,开始以歇马殿为中心,将玄帝、祖师、文昌等殿建在其周围,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八路来后,拉倒神像,把歇马殿庙改为许昌县二十五完小,我们小时候都在里面上过学。
学校老师非常敬业,学习成绩老是在全县名列前茅,体育也很出名。
宋玉川是校篮球队的,经常代表学校出去打篮球。

解放前,许昌去繁城的官道就在徐母墓东边的路沟里。
(19)69年70年前后,河南农学院搬到蒋李集南,才修许昌去蒋李集那条路。
为修那条路,我们没少去椹涧拉癞礓石。
跑五六十里,拉一架子车上千斤重的癞礓石,累死累活,才挣两三块钱。
可是,乡下没别的挣钱门路,就这争着拉。

许昌到农学院的路修好后,这条老路就废了。
再后来,又修了许昌到繁城的直路,通了公交车,我们进城更方便了,想进城抬抬腿就到了。

下图:被水淹没的老官道。
(文首图:歇马殿及卷棚)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