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让居民用这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方式来解决供热问题,真的让人有点冷。
供热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家中热不热,可能并不取决于热力公司一家,但是,根本问题还在于热力公司。制造、传送、使用这是一个供应链,这个链条必须形成,供热才能实现。而家中不热矛盾的背后,又常常有利益的影子在不断闪现。
供热虽然是民生,但是承担供热任务的又都是文化企业,企业有它自已的支行规律,不仅自负盈亏,而且目标是利润,所以不能要求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过,作 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是和用户签订了服务合同的,所以应该按合同提供服务,所以我们应该以合同所规定的标准来检验其服务是否达标。
![以“冷”制“热”可取吗(供热公司越来越热力冷字) 汽修知识 以“冷”制“热”可取吗(供热公司越来越热力冷字) 汽修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094838172161291830727.jpeg)
如果热力公司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标准怎么办?按正常的办法,是双方调解,调解无效后向法院提起上诉,那为什么居民们不用法律手段而是采取网络造热点的办法呢?
这就是现在法治的一个尴尬之处。如果要对热力公司提起诉讼,那需要上诉人提供证据,而这种证据的收集又非常麻烦,再加上上诉时间,可能你还没有走到开庭程序,供热季节已过或者你开庭了,搞不好要拖几年,你的诉讼费可能比暖气费还要高,还不一定能打赢官司。劳心又伤神。
供热问题层出不穷,年年喊年年犯,成为一种顽疾,其根本原因还是其垄断性决定的,竞争不足,既使有些大城市可能有许多家供热公司,但具体到一户居民来说,他还是没有选择权,只能选择自已区域的供热公司,这样你就处于一个不胜的地位。就如同如今中年男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你跑不掉,也跑不动,你可以喊喊,不过你也知道作用不大,今天你贴个冷字,家中热了。明天再不热,你再贴一个冷字,贴得多了,就形不成网络热点了。在这样的反复之中,天气就变暖了,供热公司又要停止营业,等待下一个冬天,这一期间,你都不知道到哪里找供热公司。再说谁无聊到天热找供热公司呢?
供热只有一季,而生活有四季。喊着喊着,发声的人会越来越少,他们会选择其他办法,要么不再缴暖气费,冬天去南方找个地方如候鸟一样度过,或者重新转换房子,而那些供热不好的小区慢慢地住户会越来越少,达不到供热公司要求的供热住户标准,供热公司停止供热,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东北的人口,越来越少,据说海南的东北口音却越来越多。
北方的人口,可能也越来越少,南方越来越令人向往。
孔雀尚知道东南飞,尚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