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这里都挺好的,离家更近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10月15日下午,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村民楼士逸放下手中正在修理的手表,对杜黄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军说。楼士逸的钟表电器修理店搬到“田上杜黄”生活街已经一月有余,王海军特地前来了解情况。
“感谢村里给我们这些残疾人提供了免费的店铺,还把我们的店都集中在一起,村里是怎么想到的?”楼士逸修理店的旁边,还开有另外五家便民服务店铺,统一都是由杜黄新村的残疾人经营。
这一改变,得益于诸暨市的“浙里兴村共富”系统。今年以来,诸暨市重点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打通党建统领“最后一公里”,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为引领,以“兴村共富、干事创业”为主线,实现涉村事项“一口归集”、进村任务“一贯到底”、干事进度“一屏掌控”、过程管控“一览无余”、干部评价“一体联动”,全面激活了“县乡村一体”的治理末梢和共富资源。

今年,杜黄新村被确定为绍兴市首批“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单位”,在自带“枫桥经验流量”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整合,重塑产业体系。在设计整村规划的过程中,村干部们利用“浙里兴村共富”,准确抓取了群众的高频诉求和服务需求,并将这些内容一并写入规划中,残疾村民经营的店铺房租水电全免的做法便在其中。
“有了后台数据作为支撑,我们做的规划也更有底气。”这不,规划内容一经上报,便得到了枫桥镇政府的认可。“于是,我通过系统发放,派单给村干部,让大家动手落实。”王海军说,他通过系统实时了解项目进度,管人、抓事清晰明了。而领了任务的村干部,每天都会查看项目开展情况,并阶段性地将现场照片上传系统,及时更新相关进度。“‘浙里兴村共富’让大家干事进度明显加快,成效逐步显现”。
同时,枫桥镇也实时关注着杜黄新村整村提升项目的进度。“过去,村社干部干多干少,缺少系统具体的评价体系。”枫桥镇党委副书记徐学峰说,有了“浙里兴村共富”系统后,可实时展示每个村社的办事进程、“五富”榜单等实绩,全镇29个村社一目了然,为村社争先创优、比学赶超提供了平台。
目前,“浙里兴村共富”应用场景作为建设变革型组织、提升干部塑造变革能力的“关键一招”,是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的贯通延伸、打通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已在诸暨所有镇街上线运行,已有5000余名镇村干部使用该场景。
“整个系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职责边界清晰的‘过滤网’,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让村干部心无旁骛地为村民干实事。”诸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浩明介绍。截至目前,诸暨60余个部门精简涉镇事项399项、涉村事项77项,精简率分别为40%、16%。
数字化改革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桥”和“船”,诸暨市一手抓应用贯通,推动“七张问题清单”等40个省重大应用落地使用,一手抓基层创新,推动28个诸暨特色场景上跑道跑起来,16个特色场景成为省重大应用试点,在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双向互通上作出了诸暨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应用成果,实现了政府有位,企业有利,百姓有感。
关键小事不再难,群众生活更美好。诸暨在精准聚焦群众身边高频次、高权重的“关键小事”方面,还创设了“50+X”民生服务应用“大礼包”,梳理身后“一件事”等惠民清单,推动数字化改革向日常生活渗透、向百姓有感转化。
诸暨市作为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县市,聚焦社会侧群众高频需求,以市场化的开发方式,推出数字家庭生活服务平台——“诸事帮”,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已入驻专、兼职服务人员720余人,成交订单5.3万单。
浣东街道东盛社区居民金枫英平时会利用闲散空余时间通过“诸事帮”接单,上门做保洁工作。“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1万多,少一点的时候也有6千元左右,而且工作地点都在这周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接下来,诸暨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数字化改革总体部署,紧扣“三张清单”,把握“五大方法”,落实“四大机制”,继续加快省级重大应用贯通落地,深化诸暨特色应用创新,加快打造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探索走出“152”体系与“141”体系衔接融通的县域路径,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诸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