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迭代一直有两条线,一条是模式的更迭,一条是流量的变迁。
一
这是巨变的中国,衣食住行领域的迭代比任何时候都要迅猛,作为住宅产业的重镇,家装行业同样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文读懂中国家装(家装流量行业卖场品牌) 建筑知识 一文读懂中国家装(家装流量行业卖场品牌) 建筑知识](http://www.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1042910172150735077359.jpeg)
2007年,行业方兴未艾。笔者偶然从互联网行业进入家装行业,开启十七年的发展见证。彼时传统家装经过十年发展正蓬勃向上,只不过相比于当时更高大上的互联网等被人们熟识的行业,仍不算光鲜。
品牌装饰公司的起源,要么由设计工作室发展壮大,要么则由施工队进阶强盛,经过原始积累,全国各地都会有一些老牌公司开始展露头角,有的一度成为一方霸主,家装的江湖也开始有了大佬和传说。
但家装行业的区域性极强,所谓猛龙不过江,打出声望的品牌往往都是省内的区域性龙头,跨区域发展都面临瓶颈,至少很难跨过长江,南方的企业不好北上,而南下的企业也往往水土不服。
真正能具备一定全国市场规模的,在当时还得说是北京的装企。大概是天子脚下生根的霸气使然,以东易、龙发、元洲、阔达这四小龙为代表的头部公司纷纷开拓全国市场,以及业之峰在外埠加盟阵地开拓上亦处领先身位。而在南方,以余静赣创立的星艺为代表,也实现了多城裂变跑马圈地的规模化发展。
在装修模式趋同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能够发展壮大起来,离不开在品牌和获客方面的卓越运作。
传统家装的获客方式在早期主要依托卖场引流,当时主流卖场中往往有一层楼由各个装饰公司的门店占据。比如当时龙发的崛起离不开王显的霸气和与汪林朋的良好关系,自己的卖场门店必须是居然之家下电梯后正对着最显眼的位置。
从1997年的北京百姓家居市场,到入驻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建材卖场,家装公司最初只是装修链条中的施工方,后来引入设计师,占据了设计主导权,但总体还是依附在卖场生态下的一环。如果把卖场比作一头巨鲸,家装公司门店只是贴在鲸鱼身上的一条䲟鱼。
在时代的演进下,伴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很多崛起的家装公司除了设立更多的市场门店,开拓更多城市,也再尝试摆脱对卖场的依赖,开设自己的独立店面。在获客端,从依托于卖场导流,也开始着力开拓自有获客渠道,比如小区营销。
在中华大地,有很多家装公司是靠“小区营销”的独门绝技迅速崛起的,业之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左手大店模式,右手小区营销,造就了业之峰的辉煌时刻。
在小区营销成为家装公司主力获客渠道的年代,电销和地推是家装公司的生命线,而品牌部门的存在感则相对较弱。在大行业、小企业的特征下,也一度有“家装无品牌”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偏低,只要家装公司能把电话打进来报上名号,或者把传单发到用户手中,便成了所谓的品牌。
所以装企老板躺在较低获客成本的温床上,也很难有意识花更多的费用去做品牌广告的宣传。
相比于其他更成熟行业,这种靠人海战术的营销方式还比较原始,品牌意识薄弱也局限了从业装企的业绩体量,行业起步阶段,更多是低维竞争。
二
这样的局面随着品牌装企的发展壮大有所改观,很多头部公司为了迅速开拓市场,在小区营销的同时,也通过一些品牌广告做知名度的加持。
与此同时,伴随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以实创为代表的装企后起之秀,创新了家装服务模式,从清单式报价调整为套餐报价方式,让家装服务具备了产品属性。也因为产品属性的特质,更适合网络营销宣传。所以家装公司的获客渠道在卖场导流、电销、市拓之外,又多了一个网络营销。
彼时的网销更多集中在论坛和QQ群,那是一个人们还热衷在天涯论剑、猫扑捞鱼的年代,搜房和搜狐焦点的装修论坛,也成为很多装修用户的集散地。同时基于网站运营的SEO也大行其道,当时做得比较极致的是一起装修网,几乎擦遍了各大装企的品牌关键词。
一起装修网也好,齐家网、土巴兔、土拨鼠等等网站,在当时都属于第三方平台,依托网销手段获客,再把流量分发给合作的装饰公司。这也成为当时装企做网络营销的另外一条主力通路,也就是跟派单平台合作。很多装饰公司是靠依托三方平台而崛起的,比如上海的T6国际。第三方平台从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曾经的居然之家,是线上的装修流量分发地。
除了依托平台派单,伴随中国电商行业的崛起和马云的如日中天,也有行业先行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成为中国家装电商的先行者,笔者也有幸参与其中。
2014年,天猫家装重整旗鼓,准备在家装市场有所作为,笔者有幸结缘,走访阿里,并携所在企业强势入驻,成为当年双11的核心商家之一。
此后,实创以更迅猛笃定之势扛起电商大旗,举办数场天猫家装博览会,在双11榜单上高歌猛进,并同步全国扩张步伐。实创之后,又有PINGO国际接盘,以及苹果装饰也在京东等电商平台积极运作,形成短时间的规模扩张,都曾一时喧嚣。
那时的家装人尚且懵懂,但有识之士已经植根了对于线上流量的抓取意识。客观来讲,电商流量可以是流量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用户对于电商平台使用频次的局限下,并不足以稳定支撑全部业绩。只是众多家装人在当时尚未探清流量的本质,盲目自信下,以为找到了流量密码疯狂扩张,步子迈得太大都扯了蛋。
与电商流量同步兴起的,还有电视流量。2010年安徽芜湖,电视人黄昊渊成立盛世家博公司,试水买家模式,本质就是现在说的整装,同时在营销打法上,启动电视媒体的狂轰滥炸。2011年,黄昊渊转战长沙担任正道装饰总裁,与政法频道合作,继续创造电视营销模式的奇迹。2012年,黄昊渊在南昌成立盛世茗居,高举高打,开业万人空巷,交付遥遥无期。2012年,正道装饰摇身一变,成了天地和集团。2014年黄昊渊与天地和体系分道扬镳,将自己之前注册的盛世茗居悄然改名美得你。2016年3月26日,美得你高调进军北京。2017年3月26日,天地和也搅局进军北京。
此后,两家靠电视广告营销起家的公司,纷纷跑路,给这波疯狂的电视营销浪潮划了个句号。
这是家装行业的一个现象级案例。客观来讲,这些跨界打劫者用的就是降维打击,在传统家装公司普遍品牌意识薄弱的窗口期,利用电视媒体饱和攻击抢占用户心智,在当时从营销打法上一点毛病没有。问题主要出在对于家装行业不够敬畏与了解,扩张太快,底盘不牢,交付不畅,甚至初心不正。
2016年上海沪佳装饰用同样的打法,在上海一炮而红,有意思的是创始人李刚也有着深厚的电视媒体运作背景。此后沪尚茗居、尚海整装等公司纷纷跟进,抢占电视台资源,一时间上海家装市场成为卷王之王。
除了电视流量,互联网家装的崛起也催生了另一种短时有效的玩法,炒作造流量。2015年爱空间引领了一波互联网家装的浪潮,资本助推下,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笔者看来,这波互联网家装操作中模仿者众,真正对行业有启迪作用的只有三家公司:爱空间、悦装网和住范儿。
爱空间是家装行业为数不多,起势靠品牌公关流量的装企。彼时成功依托铺天盖地的宣传,绑上雷军的光环,打“小米家装”的擦边球,并把媒体圈扩充到了财经圈、创投圈,一时间风光无限,提升了社会对于家装行业的关注度。
悦装网也是类似的打法,高举高打,同样擅长公关造势,视频营销,依托俞敏洪、王刚等明星资本的投资背景和高大上的发布会保持热度,迅速突围,创新了行业此前品牌营销的保守打法。
住范儿在媒体圈的热度主要还是打“名校牌”,创始人清华大学毕业的金字招牌放在任何一家互联网大厂可能是寻常可见的事情,但是到了土鳖的家装行业立马有了传播价值。不过这些终究是浮云,住范儿真正给行业带来的价值还是内容营销领域的创新和探索。
三
时代奔涌向前,不管是卖场导流、小区营销,还是网络营销、三方平台合作,乃至电商流量、电视流量、炒作流量,都有疲软的一天。只是旧时的王朝贪欢如梦,多数人来不及苏醒,古早的网民记忆还停留在BAT的如日中天,却不知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兴势力,已经彻底将这个世界改变,也预示着新的流量风口下新派家装王朝的崛起。
2018年,行业尸横遍野,一地鸡毛。以2018年为起点,行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整装模式进入迅速发展状态,完成了对传统装修模式市场地位的替代。从流量端,网络化进程加快,同时流量更加碎片化,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打破了原有时间占用习惯,而新的流量增长点也酝酿于此。
在北京,梵客家装率先发力,依托一脉相承的网销基因和先进的品牌意识,在全网投流推广、电商平台运营、传统媒体投放等领域同步发力,同时成立MCN机构,率先着力于IP打造,形成立体化传播矩阵,利用短短几年的突破式发展跻身北京头部装企阵营,同时实现良性运营。
在贵阳,喜百年装饰同样用了降维打击,在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市场,以全包装修产品为根基,依托高维品牌策划和传播能力,建立差异化实力品牌认知,同时完备店面体验,在获客端也积极探索新媒体的玩法。
在杭州,原本以市场小区开发为擅长的恒彩家装,果断转型,拥抱时代,现在反而成为杭州市场网络营销做得最出色的公司之一,近年来业绩一直稳步上升。
在江苏,老牌企业锦华装饰扛住阵痛期,五年前果断转型,大力推行整装模式,跟上了时代进阶的脚步。都说传统家装“肉身太重,难以成佛”,但锦华是突破者,也是无数不多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老牌头部装企之一。
在新疆,80后的王锁带着美猴王家装也一路高歌猛进,“让新员工干老业务,让老员工干新业务”是他的经营理念,也体现了骨子里的创新基因。唯有坚持创新,才能让企业永葆活力。
在全国范围内,贝壳家装收购圣都、爱空间后虎视眈眈,疯狂跑马圈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家装行业的格局。而被贝壳横刀夺爱的京东也不甘寂寞,要在家的入口之战上,与其一争高下。坊间不时有京东要收购某区域龙头整装业务的传闻。如果官宣,行业的热闹又加剧了一分。
时代进阶下,曾经土里刨食的家装行业又成为了巨头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刚需属性、充沛的现金流和家的入口作用,都让入局者两眼放光。
尤其伴随整装模式的兴起,家装公司已不是依附在卖场身上的䲟鱼,而是自己就能够成为一条巨鲸,并以家装带动家具、家居、家电产品的新零售,所以宏观上,装企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高了。这是属于家装人的高光时刻。
但是微观层面,对于更广泛的从业者,又似乎路越走越难。因为行业的竞争格局加剧,两级分化加剧,头部效应加剧,对于行业的从业者,要么在头部企业站稳脚跟,要么就面临失业,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创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所以对于现在依旧有饭可吃的从业者,应该珍惜自己的饭碗,而作为家装企业的掌舵者面临的压力显然会更大一些,因为时代变迁如此让人措手不及,方向的一时跑偏就意味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要想把握明天的方向,唯有谨记行业演进的两条生命线,一条是流量线,一条是质量线。
行业潮起潮落,一切始于流量,又终于流量。流量是行业的生存命脉,流量是前边“1”,如果没有这个“1”,后边再多管理体系、施工标准、信息化系统等等的“0”都无从着力。而流量进阶的密钥无它,只有四个字,与时俱进。
回想一下,当抖音新流量和整装新模式刚刚兴起的时候,又有多少老板根深蒂固在自己传统的思维和过往的成就中自嗨,却最终由看不懂,看不起,到追不上。心若老,一切枉然。
同时,如果流量没有质量的基础支撑,也很容易形成反噬。尤其对于一些短时间内只求规模而快速扩张的企业,不仅有流量供应不足的风险,也有管理宽度不够,质量破防的风险。
同时这个质量也有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回归商业本质,如果不是良性运营,就都只是表面光鲜,让狂飙的产值也失去意义。
家装这个行业,真的没有那么简单,过去的成功也无法确保就能延续到明日的辉煌,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需要每一位老板,每一位从业者用热爱之情,创新之志,敬畏之心去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