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跨考上岸985 湖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湖大考情

湖大的考题风格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就学硕而言,史论(714)题目重视回归教材,分值分配均匀,论述题考察比较灵活;实务(854)题目较史论会更重视知识运用能力,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热点,考题及参考书目充满了“湖大特色”。
2021年湖大学硕招生名额扩招至25人,竞争依旧激烈。

一战跨考上岸985 湖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政治の备考经验

我的书目清单:徐涛考研政治系列书籍全套、肖老的1000题、肖四肖八等押题卷

政治是考试的第一场,因此对于政治的复习一定不能轻视,它的发挥将或多或少直接影响到你接下来三场考试备考的心情。

我的政治78分,从5月底就开始准备政治的复习了。
因为是理工跨考,自我感觉文科类知识的消化需要时间,所以一轮复习开始的相对比较早。
我个人觉得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尽早开始准备是好事。

在这里必须吹涛涛的课了。
在备考政治过程中,我基本上把徐涛系列的书买齐了。
基础阶段跟着《核心考案》一个个知识点学,每天大概看45分钟到1小时的课,就当是专业课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

7月底,政治的复习就得真正进入状态了。
二轮复习过程中,过了的知识点也要及时复盘,并找到薄弱的地方查漏补缺,一般来说马原很多知识点需要细细思考,可以多在A4纸上构造脑图,来理清楚逻辑。

我的政治刷题大概到了暑假结束才正式开始,个人觉得题不在多,前期的基础知识更需要巩固。
我买了涛涛的《优题库》和肖老的《1000题》,因为在前期复习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清楚了,所以题目也不需要全部做,一定要有效率地刷题。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拿出坐在考场的精气神,并定期复盘错题。

10月底开始背书,依旧是涛涛的小册子,每天大概背了有3个多小时。
同时保持题感,每天定时定量做一些选择题。

到了备考的最后一个月,各路大神的押题卷自然是必做➕必背,时事与分析题也开始重视起来。
背书重点转向分析题。
冲刺阶段,背就完事了,一定不要带着押题的侥幸心理。
政治分析题年年重点不一,没有捷径可循,稳扎稳打才是硬道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背的过程可以多积累一些答题语料,对答题很有帮助。

政治の备考经验

我的书目清单:朱伟7000词、恋词写作宝典、真题

个人基础:六级544,稍擅长口语与写作,长难句是薄弱环节

英语一68分。
英语备考我用的书很少,而且也没有像众多学长姐一样去看各种题型的***,我主要利用的书籍是恋词系列的7000词。
配套朱伟老师在哔哩哔哩上的讲解***,主要是伟哥上课真的太有意思了,搭配涛涛的政治课,备考初期一度感觉天天在度假的感觉。

7000词我是从3月开始看的,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与考研大纲词汇,会有一定的拓展,并且能结合一些外刊的精华词句来拓展学习,每次学习完都觉得能收获很多新知识。
我是每天定时定量学这一本书,次日复盘前日所学的词句。
大概到了5月,此书过完一轮,我也进行了多次复盘,以加深记忆。

考研历年真题的练习我是从暑假开始的,并且到最后临考,每一年真题基本最少做了两次,并且进行了试题文章的精读。
另外,写作部分的准备我是在临考前一个月开始进行的。
说实话,由于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让给了专业课,所以整体来说英语的复习时间被大大压榨,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导致在英语考试中发挥的不是很理想。

在考试中,我觉得我最主要的失分项应该是翻译。
对长难句的学习,一定得重视。
而且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及时审视自己对各种题型的掌握情况,哪里短板补哪里。
英语的备考经验我就打算写到这了,值得推荐给大家的就是我的备考书目,大家在复习过程一定要合理规划时间安排。

专业课备考经验

备考书目:《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传播史》、《事业经营管理》、《采访与写作》、《评论教程》

拓展书目:《理论十讲》、《网络传播概论》、《传播学引论》

2-5月:通读重点参考书

由于是跨考,我深知在考研阶段把人家大学四年学的东西学一遍,的确难度不小。
所以我2月开始,正好是疫情在家的那段日子,就开始了专业课书目《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以及三本拓展书目的阅读。

第一遍读,不放过任何细节,仔细去理解参考书里的一字一句。
《传播学教程》里有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会集中起来,到了晚上要么自己处理,要么请教一些考研社群里的伙伴或者学长学姐。

第二遍读,开始着手教材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的绘制,推荐一个神仙app“幕布”,考研一年我用它整理了近56W字的思维导图,对我帮助很大。
思维导图的绘制可能会比较费时间,但个人认为有利于初学小白建立学科知识框架,能为后期的高负荷背诵打下基础。
如果嫌打字慢可以语音转文字,做起来会更高效。

5-7月:参考书阅读扫尾

文科不像理科,理科生演算出几页高数题就可以感到这一天学到了东西,而文科的备考意味着可能你看了一天的书,却总因没有用笔留下什么痕迹,感觉时间在虚度。
备考初期的进度很慢,你一定要习惯这种慢,不要焦虑。
只有基础牢固,后面才能飞。

5月底开始,史和媒管的书目阅读也开始了。
这两本书的难度对于跨考生相对较大,内容庞杂,重点密集,尤其《事业经营管理》这本书,第一遍读真的毫无头绪。
这个时候需要沉下心,同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基本框架。
今年湖大学硕专硕都考到了这本书里一些基础知识点,难度不大但没背到就很可惜了。

7-8月:一轮背诵开始

我的一轮背诵开始于暑假,也是这个时候,爱传播的强化课也开始了。
强化课在对基础知识的复盘的同时,会引入真题和专题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当然难度也会更大。

一轮背诵,我选择了回归教材和自己做的思维导图。
每天大概花4-6小时左右的时间背诵基础知识。
我的顺序是从相对较复杂一点的传播学开始,按照5W的框架梳理课本后,开始逐章的滚动式背诵。
学也一样,明确框架,就开始背诵。
这个阶段其实就是重复,加深印象。
我第一轮背诵用的框架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8-10月:背诵之余,抓实务

枯燥的背书是新传考研er的必经之路,结束了学概论和传播学教程的一轮背诵,二轮背诵无缝对接。
同时,中新史等其他书目的背诵工作也开始了。
我在本子上写好了书名,记录背诵的进度与次数。

与此同时,实务的训练也被提上了日程。
湖大学硕实务卷里的实务操作题只有消息写作,但不排除考察评论写作的可能性,今年学硕考题还考到了专题发布策划,所以备考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侥幸心理。
我是在暑假结束后,就开始了每周的实务练习。
还记得第一次写评论,半天挤出来的东西换来的是批改学姐的一堆红字批改建议。
消息写作看着容易,结果连着两次作业都写错消息头······不过通过每周的练习和与学姐的交流,实务的进步是看得到的。

10-11月:背书+实务+专题

这个阶段,应该是众多考研人最难熬的一段岁月了。
重复,三点一线的生活,数不尽的知识,处于焦虑中的考研人们,时常聚集在社群里互相吐槽自己的进度,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10月中旬左右,我的每一本参考书目至少背完一遍了,重点书目例如概论和教程这个时候已经背了3遍。
背书这一块,我将更多时间放在了《中国传播史》上。
中新史的背诵考验人的耐力,背诵的过程一定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当时每天花在史的时间是最多的,以至于我整个考研过程中新史背了整整8遍。

背诵实务之余,专题的准备至关重要。
这个时候,我依旧是通过“幕布”app的思维导图绘制,梳理专题,并及时消化专题内容。
个人认为自己整理虽然花时间,但是比直接背别人整理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还是那句话,在自己的框架里理解知识,脉络总会是清楚的,因此也希望大家不要迷信于任何一种辅导资料或笔记的“功效”。

11月到考前:背书不能停,答题安排上

答题,是一种输出。
只有仔细总结清楚各种破题思路,才能在应对各种题目的时候不慌张。
为此,我每天定时阅读新传考研公众号的推送,一些答题专栏和热点专题的分析可以为你指点迷津,里面的框架与模板值得积累。
同样,还是要用自己的思路整理在一个文档中,时常翻看。

书是背不完的,但绝对不能停。
因为脑子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答题的骨架再好,也会显得很“水”。
实务也不能停,反正我是练到了考前最后一周,保持手感很重要。

所以我认为到了最后一个月,最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
坚持到了这个阶段,知识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而心情好坏却能直接影响到你的学习效率,哪怕你是一个不感情用事的人,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研时间临近的紧迫感,你的内心总会有些许五味杂陈。

最后

这一年,我总是用“魔幻”来形容。
疫情让整个社会变得充满不确定性,跨专业考研也成为了这一年最关切的事情。
在考研过程中,我也时常预设过自己如果失败会怎么样,但经历了这一切,我还是想重提那句古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备考期间和很多备考同一所学校的研友聊天,大家在最难熬的时候互相打气,彼此丧的时候互相开玩笑,那段日子,纵使被新传背不完的知识点压得喘不过气,纵使每天早出晚归,日子过得很累很辛苦,但终究是这二十多年来最充实、最不孤单、最自律的一段时光。

如今回首这一年,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但我相信,拿到考研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也不会是人生的高光时刻,而是新的一段或许更加充满挑战的旅程的开始。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当你下定决心并努力做好一件事情时,日月星辰都会帮你!
”祝大家都能顺利上岸,考研加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