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树”下的良村故事(宗祠张氏红色抗日党建)

宗祠门旁的大榕树被称为“革命英雄树”。

古色古香的张氏宗祠至今已有470年历史。

良村是湛江市“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

“英雄树”下的良村故事(宗祠张氏红色抗日党建)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氏宗祠内的文字墙记录着红色故事。

历经多次修缮,张氏宗祠校、祠分开。

夏日,明媚的阳光透过榕树的缝隙,洒在长岐镇良村张氏宗祠的墙上。
古色古香的张氏宗祠已有470年历史,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吴梅边区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2002年被认定为吴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宗祠门旁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过去400多名村民曾在大榕树下饮血盟誓:“为抗日救国血战到底,永不动摇”,因此这棵榕树被称为“革命英雄树”。

红色底蕴

重温良村革命故事

张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53年),至今已经历多次修缮,1997年在原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墙体进行重新修建,保留其明代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宏大严谨,砖雕刻工细腻雅致。

张氏宗祠曾是三民乡中心小学旧址,随着学校的扩建,逐步发展教师团队,并开展一系列抗日救国行动。
1944年,中共南路特委吴梅特派员黄明德将领导机关从梅菉迁移至三民乡中心小学,并在张氏宗祠设立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
1945年1月16日凌晨,黄明德根据中共南路特委的统一部署在良村领导抗日武装起义,良村张氏七条村400多人在此集合参加起义宣誓。
手持武器,宰杀阉鸡,饮血盟誓。
“为抗日救国血战到底,永不动摇”的誓言一出,抗日游击大队随之成立,后来整编为南***民抗日解放军第二支队第四大队。
在张氏宗祠担任管理员的张老伯已有87岁高龄,向笔者介绍那段峥嵘岁月时,他的双眼闪烁着光芒。

良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吴川市著名革命老区,长岐镇良村由东良村、南良村、西良村、旺庆园、后背屋、那熟、张下仓村共七条张氏村庄组成。
在峥嵘的岁月里,村民前赴后继,经历艰苦斗争,牺牲了二十一位烈士,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党建引领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底,良村被湛江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市级“红色村”建设示范点,多方筹措45万元资金建设示范点,历时3个多月,将张氏宗祠和周边建筑修建为良村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教育基地。
通过修缮革命旧址,重新规划展馆布局,整理历史资料,项目于2018年6月落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已建成湛江市党史展览馆、良村革命史展览馆、党建广场等。
展览馆述说着湛江地区的艰辛革命史,张氏宗祠内一片片文字墙记录着为革命奋不顾身奉献一生的烈士故事,红色长廊刻画着英勇善战的烈士形象,无一不体现着良村对红色教育、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视。

2018年以来,良村以建设“红色引领”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村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该村将党建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中,建设党建广场、绿化村庄工程,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庄整治规划、通自来水工程、卫生改厕、村巷道硬化及建立保洁机制等全部完成,村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依托着浓厚的红色资源,良村打造党建示范点,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乡村建设的推进下,良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红色基地开放后,无数单位、党员和青少年们走进这片红色文化土地,重温革命历史,增强爱国情怀。

撰文:周梦雅 摄影:郭龙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