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工程叫西气东输。
有一种智慧是科技创新。
有一种责任是安全平稳高效。
有一种人被称为新时代石油人。
他们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者,是科技创新的践行者,是敢于担当,勇于冒险的探索者,是中国天然气资源建设的先行者。
今天,在陕西省西安市的西气东输东输管道公司高陵作业区和高陵维修队就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共计27人。
这些队员大都是自2010年高陵站建站便来到了这里,他们与高陵站队一起成长,将青春与汗水都奉献于此。
艰苦奋斗,敢为人先
2010年,在高陵站队基建之初,为保证早日投产,站队的队员们分批驻扎在站点和阀室。
由于沿线阀室大都建在荒无人烟的山林中,取水较为困难,因此,队员们只能经常吃泡面与干面包充饥,洗澡也变成了一件极“奢侈”的事情。
站队成员孙荣凯在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高陵站队,在支援阀室驻守工作的过程中,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艰苦环境,与长期驻守阀室的成员董耀辉等人迅速打成一片,用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每日的例行巡检中,队员们认真检查着每一个仪表与每一处接口,24小时从不间断,时间晚了,便直接睡在楼道里。正是因为他们的兢兢业业,不计得失,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甘陕管理处高陵站才能够顺利投产。
对于高陵站队的队员们来说,顺利投产只是他们工作的第一步,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们依旧恪尽职守,艰苦奋斗在西气东输工程的“第一线”。
为清理与压缩机相连的管道,高陵站队机械压缩机岗助理工程师卢瑞冈亲身上阵,钻进管道中,清理在施工焊接管道过程中留下的固体残留物,以及雨水和泥沙沉积物,以确保压缩机组的顺利运行。
集思广益,创新发展
2012年12月,在高陵站队刚投产不久之后,便接到了要给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分输天然气的指令。为保障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冬季用气,大家在接到任务之后研究作业方案,最终决定采用二级调压进行分输。
但是由于高陵站队刚刚投产不久,所具备的条件还不够完善,分输工作才刚刚开展几天,分输主管线的调压阀便出现了故障。为此,站长立即启用了备用管线。同时,为保障备用管线不再出意外,高陵压气站与维修队共同组织,连夜抢修更换调压阀的膜片,并且采取措施保障备用路线顺利分输。
在此过程中,如何在加热器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避免天然气在寒冷环境中结冰成为大家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要是能给管子也保温就好了,不行给他们套几件军大衣吧。”
“有道理,咱们就给管子穿衣服。”站长常大伟激动地说,“咱们站里有隔温材料,用这些隔温材料把管子包住,天然气在传输的时候降温就能慢点,应该能够避免冰堵”。
原本的一句戏言提醒了常大伟,员工们在听完他的解释后也恍然大悟,立即便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针对细节提出了很多的补救措施。随后,在零下10度的温度下,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在凌晨时分给每段管子都穿上了“衣服”。
正是因为队员们集思广益,相互帮助,高陵站队才得以在工作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为积极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的号召,高陵维修队顶着大太阳在基地忙碌着,他们利用管理处各站队的闲置设备,经过反复调试,将其改造成电气实训基地的教具,旨在培训中贴近实际工作,达到更好地培训效果。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在安装2台科士达UPS时,实际安装效果与预期要求有所偏差,即使不影响正常使用,但高陵维修队的副队长祁海军还是提出要重新安装,“我知道大家最近辛苦,酷暑谁都难耐,但是我们建的是电气实训基地,是电气工作人员培训的一个标准,如果我们连一个机柜都安装不标准,怎么培训其他管理处的电气工作人员?”最终,两台机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以重新安装。
事实上,不只是副队长祁海军,高陵维修队的每一名队员都兢兢业业,高标准,严要求,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2017年9月,高陵队便携式空压机出现故障,维修队员董耀辉、贾云峰、马骁在排查之后,发现空压机的堵丝损坏,更糟糕的是备用的零件与空压机并不配套。
为保障空压机的正常运行,维修队员只能手工磨堵丝。但是,
这谈何容易?打磨堵丝时必须按照螺纹的纹路打磨,稍有出入便会导致螺纹与堵丝不配套。在经过三人的多次试验后,终于成功打磨出一枚合适的堵丝,空压机也得以成功运行。
维修队队长钟卫晋曾说过:“维修队不仅要修物,还要修炼技能,修炼恒心,工作虽然繁忙,但咱们仍要不断提高自身,作为国产压缩机组的守护者,时刻谨记使命与责任,与站点配合,圆满完成每次维修保养工作,点点滴滴,做好祖国的螺丝钉”。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迎难而上,永不言弃
程艳和王蓉是高陵站队的两名成员,同时她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母亲。面对家庭和事业的两难抉择,如何选择是她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国产压缩机组临近投产的关键时期,站队的工作愈加繁忙,作为高陵站“元老”之一的程艳却在此时发现自己怀有身孕,惊喜之余,她陷入了两难之境。一方面担心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工作任务繁重,此时准备怀孕生子,是否会给大家添麻烦。另一方面也对国内首台套国产压缩机组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希望可以亲眼见证国内首台套国产压缩机组的投产使用。
为此,她求助于公司的领导,想要听取前辈的意见与经验,谁知却被“训”了一顿。
“你这个丫头,这是好事情,有什么好愁的!
不要想那么多,你就放心迎接孩子,工作上面我们都会帮你的!
”时任甘陕管理处副处长的周丽萍斩钉截铁地告诉程艳。
领导的支持与鼓励让程艳松了口气,但她却没有因此耽误工作,而是暗下决心,找到平衡,使家庭和事业得以兼顾。尽管同事们都叫她多休息,不要做力气活,但她还是尽力而为,坚持奋斗在第一线。那段时间,人们总能看到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纤瘦身影同站队的同事们站在一起,为国产压缩机组的各项事务奔忙。
2012年,国内首台套国产压缩机组正式投产使用,程艳也如期休了产假,迎来了家庭的新成员。
如果说程艳在实践中找到了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那么王蓉则在工作中愈挫愈勇,树立了良好的工作典范。
2018年中油管道技术比武,此次竞赛的实操项目是在25秒以内完成节流截止放空阀的拆解与组装,在技术和体能上都对参赛者有很高的要求。作为少数的女性参赛者,王蓉在体能上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在集训之初,面对四五十斤重的阀门,王蓉深感力不从心。但是,面对困难,她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奋力拼搏,勇往直前。这不仅是因为她的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还因为她希望可以通过这个机会为她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幼小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的努力与拼搏。
集训的日子很苦也很单调,每天六点多起床开始训练,直到晚上九点多才会结束。为了弥补体能上的劣势,王蓉更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加紧练习,即使被划伤磕伤也从不停歇。
集训期间,王蓉的外公过世了,身在南京的她没能见上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的外公最后一面。在与领导协商之后,王蓉得以回家送外公最后一程。在外公的灵前,王蓉一夜未曾合眼,看着自己的理论知识,暗暗发誓一定要晋级,在送完外公的第二天便赶到了南京参加选拔。虽然最终她止步于决赛六强,但也正如王蓉所说:“庆幸我实现了我的诺言,没有被淘汰。虽然止步六强,但我也不遗憾,因为我奋斗了拼搏了,赛场上留下我太多的汗水与泪水。”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正在努力的人,在2019年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第七届技能竞赛上,王蓉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竞赛银牌的傲人成绩,成绩的背后却也是王蓉不为人知的泪水。
团结一致,共铸辉煌
在高陵站队,像程艳和王蓉这般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事迹比比皆是。多年来,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高陵站队的成员们都保持着上班40天,休息20天的上班制度。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可以和家人共度周末。
工作期间,他们往往需要连续40天都驻扎在高陵站队,24小时随时监测、保养站内的所有设备及沿线管道,一人一岗的工作制度决定了他们必须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此,很多队员都无法经常陪伴在家人身旁,甚至是分居两地,孩子也只能交给老人来带。
无论是面对家庭还是工作上的困难,高陵站队的全体队员都选择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站队的使命,保卫国产机组,保障西气东输,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平稳运行做出巨大的贡献!
(通讯员边海鹅 王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石油,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