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党的建设篇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深入开展“五新一迎”活动为抓手,坚持科学分工,及时召开镇党委会议和全镇2022年经济工作会,制定下发思路目标,严格落实《凤翔区领导干部家访制度》,建立以“家庭走访、社区察访、来信接访,定期提醒谈、警示训诫谈”为内容的“三访双谈”机制;深入推进“八纳入”和“23221”工作机制落细落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完成6大类335份党报党刊发行任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参与度稳定在65%以上;持续巩固提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全镇6个村级活动场所“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取得实效;围绕“五个聚焦”,查找“十个有没有”,查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台账,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严把党员“入口关”,规范发展党员,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党务公开、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组织召开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3次和12个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各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0余次;持续强化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引导4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3名驻村工作队队员灵活精准运用帮扶政策,对重点户、监测户细化具体帮扶计划,开展工作;创新开展“走出去开阔思路,请进来传经送宝,内分享交流互促”活动,举办机关干部讲武堂5期,创新开展机关干部办事“五不”对照检查分享交流会3期,成功创建区级三星级非公党支部1个,常态化开放运行全区首家“党员政治生活馆”,市区级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治体检800余人;为全市“商会民企进凤翔·同心聚力共发展”活动提供点位1个;聚力推进2个区级“书记项目”、1个镇级“书记项目”和3个村级“书记项目”,全力筹备参与全市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书记“擂台赛”,承办区级“书记项目”现场会1次,全年发展以长青大葱为主的露地蔬菜产业15000亩,收益300多万元。
02. 项目建设篇

立足长青实际,着眼全区大局,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永恒主题,全力以赴稳增长、强产业、促转型,融合发展日趋紧密。
围绕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工业转型,抢抓“双碳”机遇,实施总投资17亿、年度投资10.9亿元的宝二电、东岭冶炼等企业工业技改项目,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精细化转变;加快“公改铁”,实施凤翔长青铁路专用线新建凤翔Ⅲ场项目;发展新能源,实施大唐宝鸡凤翔农光互补发电项目,有效减少碳排放。2022年市区镇三级重点项目共计19个,总投资17亿、年度计划投资10.9亿元,均按时序进度完成建设任务,承担全市稳增长暨项目建设调度会和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观摩会3次,提供点位8个。
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到位资金11.4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8%,争取中省资金1212万元,占任务的606%,新增注册企业5户。
全年谋划编报项目79个,总投资12.73亿元,完成备案立项项目47个;入库纳统项目18个,总投资5.5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0%;推进电商进农村,建成镇级站点1个、村级3个,电商人才培训40人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3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00元,同比增长8%,三产结构趋于优化,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03. 乡村振兴篇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力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脱贫户发展长线产业15户39.7亩1.98万元,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452人,申请交通费补贴400余人,认定区级“就业帮扶基地”1个;发放小额信贷128笔616万元;消费扶贫认定企业1户,销售扶贫产品9种9款58余万元;慢病签约服务覆盖率100%。完成优质粮食播种3.41万亩1.5万吨,发包代耕4597.9亩,下拨代耕费367.8万元,发放地力补贴167.6万元、一次性种粮补贴63.6万元、生产救灾补贴5.6万元;积极推动“长青大葱”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建成大葱秧苗大中棚57个50余亩,移栽大葱2000余亩,新建大棚西瓜31个35亩,栽种红薯300余亩,露地蔬菜1000余亩。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推动“干净长青”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好公共设施“1+10”管护奖励机制作用,累计动员群众1200余人次,清理渠道15条18.7公里,整治“三堆三乱”350余处,修复绿化道沿1100米,6个村垃圾中转站全部运营,配备垃圾桶500个,累计清理垃圾100余吨。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成果,以实施财政衔接资金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为契机,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流转土地2680余亩,争取实施财政衔接项目12个847.1万元,全面完成总投资2020万元的40个村级办实事项目。申报实施总投资150万元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1个(建设中心文化广场2处3500平米)。有序实施总投资100.66万元的4个村容村貌改造和1个小型水利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镇村承载力持续提升。
04. 社会治理篇
长青镇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坚持科学精准、以快制快,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全镇形成了涵盖镇、村、组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构架。以“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为原则,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一验证”,不断巩固工作成果,筑牢群众免疫屏障。截止目前,累计接种27721人,其中第一剂次10390人,第二剂次9630人,第三剂次7701人。建立每日例会、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排查管控外省返乡人员493人,组织全域全员核酸60余次,督促镇域内41类重点人群及时参加核酸检测,建立完善多点触发的预警机制,提高“早发现”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屏障。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完成镇域道路绿化美化9.7公里,村组街道绿化美化5公里,游园广场绿化5.6亩,围镇林带建设1.5公里,建成花带21公里、花海景观100亩,补栽行道树4800余棵,栽植各类苗木6万余株,高点打造凤翔区的西南靓丽名片,切实提升环境品位;发放清洁能源运行补贴4667户140万元,兑付清洁能源设备补贴7.5万元,发放公益林和生态效益补偿170户3284.1亩5.2万元。
始终围绕建设幸福长青,以巩固全国文明镇创建成果为抓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聚焦小切口,关注大民生,力争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国文明镇复验,斥资35万余元对镇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提升改造,更新宝冯路和镇机关宣传版面60余处800平米,申报市级文明村1个,创建区级文明村3个、文明家庭3户,星级文明户800余户,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90余次;动员驻镇企业及爱心人士为长青卫生院捐款11.5万元、爱心物资3批。爱心人士杨子毅为22名考入一本院校的困难学子爱心捐助4万余元;荣获全市劳动模范1人,评选表彰身边好人12名,好媳妇6名、好婆婆6名,信用户8户,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镇村农村文化娱乐活动20次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6%以上,脱贫人口参保率100%,发放低保金300户879人444.7万元、特困供养金40人36.27万元、临时救助金19户58人5.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592人60.8万元;准确及时发放高龄补贴136.3万元;高质量完成人口监测、计生信息化应用及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优惠政策落实,发放独女户新农保缴费补助245人1.2万元。
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常态化做好“五个起来”活动,提高全镇平安建设“九率一度”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组建镇村应急抢险队伍60人,承办全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场会1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积极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各类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覆盖率100%,食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脱贫成效巩固是头等大事,全面乡村振兴是重中之重,疫情防控是底线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是坚强保障。2023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全市“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总体目标,保持攻坚定力,推动创先争优,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善作善成,为主动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凤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长青力量!
本报李喜林 通讯员常辉 王飞雪 杨丹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