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系列即硝基漆,成膜的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可自然挥发和干燥。如果涂膜有缺陷,可以再溶解于原来的溶剂,易于修补重涂,干燥也较快,对作业现场的要求不严格。但缺点是耐溶性能差,干后漆膜易被溶剂溶解。由于其固体含量低,涂饰一次无法得到厚涂膜,漆膜易被消瘦渗陷,湿度高时施工易发白,涂膜不耐高温,不耐热,不耐化学性;硬度及光泽持久性等都比PU系列差。
优点:
l 干燥速度快
l 易翻新修复
l 可表干连涂
l 层间不须打磨
l 施工配比简单方便
l 手感好,适合开放效果
l 美式涂装佳品
缺点:
l 固含低、丰满度差,施工遍数多
l 涂装成本高
l 耐化学性,溶剂性差
l 高温高湿情况下易泛白
l 漆膜硬度低
l 漆膜易泛黄
(二) PU系列
PU系列简称聚胺脂漆,反应型涂料,加硬化剂才会干燥,固体成分应控制在25-40%之间,多了易形成针孔,少了不易干燥。
PU漆具有优异的装饰与保护性能,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漆膜坚硬耐磨,并耐撞击。对木材的附着性很强,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并有很好的耐热性,耐寒性能,涂膜丰满光亮,清漆的透明度与整个漆膜的持久性都很突出。
由于PU漆喷涂之前要由两种成份的物质调配而成,因此施工比较麻烦,须按比例调配,调配后使用时间有限,涂层易发生针孔,气泡等,稍具毒性使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
PU干燥的时间较长,因此对喷房与晾干房的要求比较高,应绝对干净,喷房应经常冲洗。
优点:
硬度高,耐热,耐水性好,固体含量高(50-70%)施工效率高,涂装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缺点:
施工环境要求高,涂膜损坏不易修复,配漆后使用时间受限制,层间须打磨,配比严格。
(三)UV——紫外光硬化涂料
光固化漆也称光敏漆(又称UV漆)是指涂层必须在紫外线照射下才能固化的一类涂料,它是由反应性预聚物也称光敏树脂、活性稀释剂、光敏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组成的一种单组分涂料。光敏漆干燥时间短,当将其涂于物件表面上经紫外光照射后,便能很快固化(在几秒至3~5分钟内)成膜,并可及时收集堆垛或包装,节省场地占用面积;不含挥发溶剂,施工卫生条件好对人体无危害;漆膜综合性能优良;但只能用于平板表面,零部件的涂饰;不适于复杂形状表面或整体装配好的制品的涂饰。
序号
分类方法
类型
1
组分数
单组分
双组分
2
含颜料量
清漆
色漆
3
漆膜光泽
亮光漆
亚光漆(半亚、全亚)
4
含溶剂量
溶剂型涂料
无溶剂涂料
水性涂料
粉末涂料
5
固化方式
挥发性漆
反应型涂料
气干型漆
辐射固化型漆
6
涂层施工工序
腻子
填孔漆(剂)
着色漆(剂)
底漆
面漆(清漆、色漆)
UV干燥箱实测温度(08.7.12)
320C、1360C、830C、97.20C、123.60C、1000C、81.20C、740C、1040C、66.40C、85.20C、63.60C
PU漆涂装涂膜缺陷及其对策
(一) 缺陷:针孔
现象:涂膜出现如针孔状大小的孔状态,有时成密密麻麻的小孔状。
原因:
1、木材表面素地调整不良而起毛,填充困难。
2、下涂之干燥不完全,即施予上涂,上涂急速干燥。
3、涂膜中含有尘埃,气泡,粘度过高。
4、涂料与被涂面之温度差异过大。
5、加温干燥时,温度过高,静置时间不够,溶剂未充分挥发。
6、一次厚涂,表面干燥底层仍继续蒸发而凸起。
7、使用不良的涂料稀释剂或错误的涂料稀释剂。
8、反应涂料添加过量的硬化剂,或错用硬化剂。
9、涂装环境温度过高,或相对温度过大。
对策:
1、 素材砂光要达到涂装质量要求。
2、 多次涂装时,重涂时拉长待干时间,让下层干燥充分。
3、 涂装物表面应彻底清洁。
4、 加热干燥的场合,涂膜溶剂充分挥发后再施行。
5、 避免一次厚涂,调整适当的涂料粘度,底层与表层干燥一致。
6、 使用时确认正确的稀释剂。
7、 按指定的调漆比例,并充分搅拌均匀。
8、 被涂物的表面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均匀。
9、 改善作业环境,并控制温、湿度或适当的添加慢干剂。
(二) 缺陷:砂痕
现象:下膜及旧涂膜研磨的砂纸痕,因上涂料的溶剂渗透而澎润,扩大在上涂漆膜上显现出来,或素材着色后显砂痕迹。
原因:
1、素材砂光,逆木纹或横木纹砂光产生。
2、使用过粗的砂纸(布)砂光,或砂光方法错误/
3、涂膜未干燥彻底,即加以研磨。
4、使用太慢干溶剂,致涂膜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干燥。
5、上涂涂膜太薄,及粘度过低。
6、砂光后未彻底清洁,涂料无法渗透。
7、砂纸上有滞留漆粉,某部分无砂光功用会形成移动痕迹。
对策:
1、选择最适合的砂纸型号。
2、砂光按木材纹理顺纹砂光。
3、漆膜应于干燥后研磨,并除去灰尘漆粉。
4、使用砂光机或手持砂纸研磨应予考虑其砂纸型号。
5、砂纸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检查或更换。
6、调整适当涂料粘度,涂膜厚度应足以覆盖砂痕。
7、视情形可先涂一层底漆而再短时间内涂面漆增加厚膜。
8、使用在设定时间能使涂膜干燥研磨的稀释剂。
(三)缺陷:桔皮
现象:涂膜表面不平滑,如桔子皮,凸现凹凸的状态(轻微的柚子肌是一般正常现象)
原因:
1、喷涂时,雾化的涂料粒子附着在涂装表面不能流展平滑。
2、喷枪调整及喷涂技术问题,空气量多,距离太远。或空气压力不够
3、工作场地温度太高,干燥过快,不能流展平坦。
4、用喷枪吹干表面,涂料粒子不能充分流展平坦。
5、使用沸点低稀释剂,涂料粒子抵达涂面前即干燥。
6、涂料粘度过高时,或一次厚涂而引起的流平性不好。
7、涂料无充分搅拌混合,影响其流展性。
8、表面清洁附着腊,油分等不纯物。
9、作业环境有风,且风速过大。
10、涂料本身性质不合。
对策:
1、 改进操作技术,重新砂光,再涂装一次。
2、 防止在有风处涂装。
3、 选择适当流平性较好的涂料。
4、 涂装前涂料应充分搅拌均匀。
5、 涂膜表里,均要充分干燥。
6、 使用适当的稀释剂。
7、 改善涂装工场温度。
8、 不厚涂,以中程度涂布量,调整适当粘度喷涂。
9、 调整适当的涂料粘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四)缺陷:光泽不均
现象:表面光泽不均
原因:
1、 喷射幅重叠不均匀,过多或都过少。
2、 喷射幅雾化不完全,喷枪移动不正确。
3、 操作不当,技术欠佳。
4、 涂料品质欠佳。
对策:
1、 注意喷漆操作,重涂正确
2、 时常清洗喷枪,平时注意保养。
3、 调整及检查喷枪
4、 训练熟练的喷漆技术
5、 使用品质良好的涂料
(五)缺陷:气泡
现象:涂膜表面出现气泡。
原因:
1、 木材含水率偏高,水份蒸发产生气泡。
2、 木材表面素地导管深,填充困难,发生气泡。
3、 喷涂时空气压力过大,涂料混入空气过多。
4、 预热(加温干燥)过于激烈,或急剧加热。
5、 涂装表面附着油分,灰尘,汗水等,这些不洁物周围附着水分。
6、 压缩机及空气管里有水分,或设备发生水溅到作业物上面。
7、 大部分与针孔发生原因一样。
8、 喷枪与被涂饰表面相距太远。
对策:
1、 控制好木材含水率。
2、 导管较深的素材事前作填充后喷涂。
3、 适当的调整涂料粘度。
4、 加热干燥时,静置时间需要控制,充分挥发后施行。
5、 涂层表面,注意清洁。
6、 定时泄掉压缩机水分及加装油水过滤器。
7、 参照针孔对策。
8、 缩小喷枪与被涂饰表面的距离。
(六)缺陷:粗糙涂膜,泛白
现象:喷涂面,产生砂粒状,且光泽不均。
原因:
1、 喷涂时,粘度过高。
2、 使用过高沸点的溶剂稀释剂。
3、 喷涂距离不当或过远,喷枪或机器有故障。
4、 涂装室内温度过高;或车间空气温度低,而湿度高。
5、 涂膜半干燥时,喷涂时涂料附着在角落或背面,侧面等。
6、 被涂物附着灰尘或环境灰尘过多。
7、 从气泵输出的压缩空气湿度高。
8、 底漆或填孔剂与面漆不协调。
9、 被涂饰木材的含水率高
对策:
1、 调整适当的涂料粘度。
2、 调整室内温度。
3、 使用恰当的稀释剂与溶剂。
4、 定期保养机器,使用正确的操作。
5、 正确的喷涂动作与姿势。
6、 操作涂装场所清洁。
(七)缺陷:喷涂漆痕
现象:喷涂表面(漆膜上)留下不均匀的喷涂漆痕。
原因:
1、 喷枪的喷射幅面不良。
2、 喷涂时运行技术不佳,重叠不充分,不均匀。
3、 面漆调漆时,没充分稀释搅拌。
4、 使用不当的稀释剂。
5、 被涂的表面太热或太冷。
6、 对遮盖力低的面漆,下层的颜色选择不当。
对策:
1、 确实保养喷枪的使用状态,正确调整喷幅,正确喷涂。
2、 涂装运行方式正确,喷涂重叠均匀。
3、 使用良好的稀释剂,香蕉水,调漆时充分搅均。
4、 稀释色浓度,或减低一次的涂布量,或选择适当的下层涂料。
5、 调整室内温度。
(八)缺陷:流挂
现象:喷涂表面产生流动,涂膜不均匀,严重者似水柱状,一般立面作业体较易发生。
原因:
1、 加入过多稀释剂,使涂料的粘度太低。
2、 一次喷涂过高的涂布量,尤其在较慢干的涂料更易发生。
3、 喷涂时距离或角度或重叠不均匀,使涂料分布不均匀。
4、 喷涂时喷枪移动速度不适当,或慢或喷射幅歪斜空气压力过低,漆量过高与空气量搭配不适当。
5、 喷枪保养不好,孔道变形或部分孔道阻塞以致漆形不良。
6、 使用过高沸点的溶剂及香蕉水,因而干燥过慢。
7、 在湿度高,温度低,干燥迟缓的场合作业。
对策:
1、 调整适当的涂料粘度,立面时,粘度稍可以增加。
2、 适度的涂布量,避免一次厚涂,且喷涂厚度均匀。
3、 彻底保养喷枪,调整喷枪的运行方法,角度,速度等。
4、 使用合适的稀释剂调合涂料。
5、 室内的温度,湿度应充分考虑。
6、 应在照明良好的场所喷涂,许多流漆是因为视线不良所引起的。
(九)缺陷:皱纹
现象:表面收缩向上膨胀,形成皱纹,在上层喷时发生或涂膜干燥时发生,因上层涂布后,中层柔软状态,干燥时只有表面先干,上层的溶剂,会浸蚀下层使其澎润。
原因:
1、 表面干燥过快,涂膜干燥不均一。
2、 一次厚涂,只在表面急速干燥,不能同时干燥,下层松驰,上层绷紧。
3、 天气热,异常高温,或直接照射环境。
4、 下涂及上涂的涂料组合不当,上涂料的稀释剂溶解力太强。
5、 下涂干燥不完全,即上层涂装,并急于上层干燥。
6、 硬化剂调配不当。
7、 第一涂膜在半干或聚合硬化不完全,而施予第二道涂膜。
对策:
1、 使用较慢干的稀释剂,或适合溶解力的溶剂。
2、 调整适量的涂布量。
3、 避免在异常高温下涂装。
4、 绝对禁止超厚膜,每次喷涂要让溶剂充分挥发。
5、 使用性质相合的涂料,避免较软涂料在下层。
6、 涂装后需静置,指触干燥后方可加温干燥。
7、 二液型或多液型涂料,硬化剂需调配正确及搅拌均匀。
8、 在使用不同或同类涂料时,下涂应使其硬化干燥。
9、 聚合型干燥涂膜,干燥后砂光应尽量充分。
(十)缺陷:鱼眼(火山口,开花)
现象:涂膜产生凹陷或呈油性腊状等。
原因:
1、 被涂物表面有水分,油分或油性腊等。
2、 涂料中有水分或油分。
3、 作业场所被污染或使用油性腊污染了环境及作业场所。
4、 使用过多的添加剂,或涂料不良及使用过期的涂料。
5、 使用污染的布或溅上抛光场所的油性腊。
6、 下涂料或著色剂品质不良或被污染。
7、 充满溶剂气体的场所,作业场所排气不良。
对策:
1、 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砂光彻底。
2、 避免粘上水,空气压缩机油水应注意定时排放。
3、 检验油漆是否过期。
4、 涂料应远离污染地区,使用污染碎布应清理。
5、 注意涂料中是否有其它物。
6、 作业环境注意充分排气。
7、 旧涂膜喷漆前用溶剂擦拭干净及再予砂光后喷涂。
8、 严重鱼眼发生时,可用鱼眼防止剂添加于涂料中。
(十一)漆膜脱落:
原因:
1、面漆与底漆黏附不良;
2、木材含水率过高;
3、喷漆时底层未干;
4、打磨不好;
对策:
1、改用相配套的材料;
2、降低木材含水率;
3、待底层充分干燥后再喷涂;
辊 涂 UV
一、 辊涂机有以下几类:
① 顺转辊涂机
② 精密辊涂机
③ 逆转辊涂机
④ 辊式填孔机
二、 辊涂机的操作
涂布辊与进料辊间的距离略小于被涂饰工件的厚度,涂布辊对工作表面的压力有助于涂料在工作表面上均匀地展开,得到的涂层也较好。如压力不足,涂布辊会打滑,工件表面上会出现涂料漏空,甚至完全未涂上涂料的现象,压力过大,则部件涂料将会从工件端头或两侧挤出来。涂层的厚度可通过改变涂布辊与分料辊之间的间隙;改变进给速度及涂布辊对工件的压力和涂料的粘度来调节。
工件进给速度的变化对于涂料的用量和涂层厚度不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涂布辊与分料辊的间隙增大,涂料的用量和涂层的厚度也增大。
辊涂缺陷及其消除方法
缺 陷
产生的原因
消除方法
辊筒印痕
涂层过厚,涂料粘度过高,涂布辊与支承辊间压紧不良
降低涂料粘度而调整达到适当的涂层厚度,增大涂布辊对工件的压力
针 眼
剧烈干燥厚的涂层
溶剂蒸发过快时,调整到规定涂布量涂饰,稀释剂无问题,清洗时用指定的稀释剂最后清洗
光泽不均或缺少光泽
稀释剂不适当或涂层过薄
用指定的稀释剂,按规定的粘度涂饰
横 波
涂布辊与刮辊间隙大,涂量过大
调整辊筒的周速比和辊筒间隙调整适当涂布量
纵 波
涂料粘度过大,粘度较低时涂布量过大
调整适当粘度和涂布量
涂饰不全
表面凹凸不平过度,有变形、翘曲,涂布辊与支撑辊间压力不足
调整各辊筒之间的间隙,使表面符合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