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是中华民族沿袭传承的文化背景在作怪。何以中国?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发现看,我们这个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有其流变特征。古代中国,强调以中为度,不偏不倚,中正平和,阴阳和调,适者而存。“中”有着自己的特定内涵表达,一套“中庸之道”理论,强调以“中”为尊,并与北斗七星的位置相呼应。古人建都是如何确定中轴线的,原来是通过立杆测影的方法来确定中轴线的。据非遗传承人讲,他们会观察北极星的方位,以此先确定北方,继而确定南方,南北两点拉线就是中轴线。其实,古建中轴线往往还是甬道所在,看似简单不过的一条道,里面道家、儒家、堪舆学阐释兼容,如代县西大街将军庙、西南街代州文庙之中轴线很有讲究。《吕氏春秋》提到“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这种布局的“中线”思想即中轴线的朴素理念,受“面南为尊”“前朝后市”等方位文化影响,必须居中于城,向阳而居,并遵循从北至南的方向和方位秩序。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有明确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书中将帝王居住的宫殿定为城市选址都城规划的基准点,对应天象星宿,从而营造出接受众星拱卫与朝拜的气氛。这是帝王心理的显征表达,和王朝气象的梦想追求,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大众的普适心理需求,最终以法制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被称为天子的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投影。到近代“中轴线”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逐渐摆脱了隐晦的释义,将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并且指出“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这就是中国建筑的特色,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可移动文物或历史建筑构建中形成的指导思想。以致现存许多古建筑仍能保持原址地形、地貌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帝王皆自命不凡,以“坐北朝南,殿宇接天”,大建九重天庭,试图构建“受命于天”的君临天下气象。所以说中轴线不光是形制呈现,更承载了中国“建中立极”、中庸持正的文化血脉。这种地缘“中”文化不断为后代中国所效法、承继,至今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习惯的中轴线是南北向的,但这在历史上也是有变化的。例如西汉官式建筑长安城中轴线最初是东西向的,还有宋代定襄关王庙、元代代州武庙、明代雁门关老爷庙也是东西向的。后来西安城这个中轴线直至王莽篡位后才开始变为南北向。众所周知,王莽政权有多项革新,比如将代县境内古广武县更名为信桓县。王莽改变建筑风向有自己的地理认知理念和阴阳观,南北向更符合中国人的阴阳观,所谓负阴抱阳,背面为阴,正面为阳,更何况中国大部地处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冬季北风阴冷,坐北朝南可以更好地抵御寒湿浊重的阴气。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之举,关键是还为后世城建所遵循。帝王做派有自己的意向,都城建制不同于其他建筑,总得有个高地身份差别,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与秩序。忻州境内三处关帝庙,沿中轴线建成东西向,恰是与众不同,既没有违背祖制,也没有因朝代变换另行改变,说明当时朝廷是认可的。但代州武庙、雁门关老爷庙有个例外,就是当时兼有随形就势的因素在内。直至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今武庙南墙外还是沼泽遍布,积水不少,现有民居建筑都是后来填了水洼才建起来的。雁门关老爷殿是在瓮城内搞得建设,限于地势采用东西走向最为合理。这与县境内绝大多数南北向分布的寺庙建筑截然不同。作为帝王之气氤氲的寺庙崇拜,古人在选址上不会不考虑。被认定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之称的北京城中轴线,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气势恢宏、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文化精神和都城秩序,据相关资料载,北京中轴线规划思想源自形成于公元前一千年的周代城市营建制度,说明在中国老祖宗智慧库里早有建筑思想雏形,选址确定中轴线首当其冲。
究竟东西向好,还是南北向好,在于当初建设管理者的规划设计,不过对于城池营建,与普通宫观、寺庙选址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确定城址的中心点,阴阳家会用罗盘去找寻,然后筑就中心高台作为标的,再定城市轴线方向,和城墙的四至范围,最后布局重要建筑的具体位置。在确定中轴线后,古人会根据中轴线来设计城廓,将重要的建筑都摆在中轴线上。例如代州古城大致以边靖楼为中心点,用街道划分城市用地,最终完成全城建设的营建。城池、寺庙营建基本思路相一致,与匠人为民众建房一样。过去古人选址建都、建庙会考虑周边风水、地理山脉等因素。依所谓龙脉布局取穴,以祈求千秋万代永保社稷平安。
同时,也会考虑建筑的布局和功能,使中轴线与城市的其他部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这种营建方式不仅具有延续性、统一性,还具有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之特性,故而有了各地建筑的多姿多彩。如代县西北街靳家大院的大门、过厅、仪门、正房、厢房、耳房分布规整,对称布局,恰是那条中轴线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中轴线上有几个位置点,正好在主体建筑的取中上,四平八稳地控制着左右建筑,过厅简直就是一座轿顶,院落两侧厢房犹如两根轿杆,一顶官轿当中抬,稳稳当当入正堂,象征人家非富即贵,预示辈辈出人才。一条中轴线,使空间布局严整,展示的是中华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社会阶层的复杂性。院落主人、兄弟、子女、妯娌、下人居所秩序分明,长幼有别。人家比不得国家,但建筑群不会偏离这条中轴线,代县雁门民居具有正统性,拥有丰富的理想色彩,不能不说为中华文明提供了独特见证。(原创首发 原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