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漕”我说 兖州区漕河镇创新基层治理新方式(漕河群众我说基层会客厅)

“‘漕’我说,为漕河,解决困难帮助多。
”这是兖州区漕河镇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
2021年以来,兖州区漕河镇政府通过主动上门、开门迎客等方式打造“漕”我说品牌,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新方式。

“和为贵”,有事进门“漕”我说

“群众就是亲人,来了就是客人,办成事就是一家人。
”这是王燕华的口头禅。
46岁的王燕华是兖州区漕河镇信访办科长,他已在这个岗位工作了6年。
这个群众口中的“老王”,每天都在为老百姓的麻烦事奔走。

有事“漕”我说 兖州区漕河镇创新基层治理新方式(漕河群众我说基层会客厅)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1年7月,兖州区漕河镇政府搭建起“和为贵”群众会客厅,实现了部门整合、多元进驻、服务集聚、大办公室集中办公。
“老王”也搬进了新的办公地点。

2022年2月,漕河镇群众左广兰在公司意外事故中受伤,与公司因赔偿问题多次协商,双方一直未能达到满意。
左广兰的家属来到群众会客厅求助,在“老王”和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仅用3天时间就解决了10万元的赔偿金。

镇上后楼村有户人家,因外来施工方挖掘机清理过道时不慎碰到了家中房屋墙根致使房屋坍塌,无奈的户主来到“和为贵”群众会客厅寻求帮助。
漕河镇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合村两委帮助村民修缮墙面,让村民的生活很快恢复正常。

这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对于当事群众来说,都是家庭大事。
截至目前,“和为贵”群众会客厅共接待群众62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180多起。

拨就灵,打通热线“漕”我说

“太谢谢你们了,没有你们的帮助,这场纠纷也不会这么快被化解。
”像这样感谢的话,漕河镇群众热线接线员刘政几乎每天都会听到。

今年26岁的刘政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漕河镇工作,一开始他负责的是接听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当地群众的口音时常成为刘政工作中的难题。
“而且12345热线需要从市一级转办到镇,要是碰到群众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就会耽误事。
”刘政说。

2022年1月,漕河镇人民政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拓展提升为民服务的手段和水平,开通了3218590——“群众一拨我就灵”为民服务热线。
截至目前,漕河镇为民服务热线共接听230余人次,全部实现闭环解决、件件满意。

前段时间,大厂村一位村民想灌溉自家耕地时发现无法灌溉,随即打3218590热线求助,在了解到情况后,值班人员调度了大厂村所在管区工作人员赶去现场查看,另外通知镇水利站工作人员查找原因。
在一个小时内维修人员成功排查出原因,更换了破损管道,顺利让村民的土地浇上了水,自己心里也长吁了一口气。

解民忧,主动上门“漕”我说

漕河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工作方针,将辖区内31个自然村分为53个网格,共103名党政干部包保到户,主动深入群众身边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
漕河镇建立机关干部为民服务“周末说事”制度,主动下到村居听取群众呼声,做到群众烦心事“未诉先办”,将群众的“揪心事”变成“开心事”,让群众真满意。

“工作日大家都忙,就想着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村里挨家挨户地走访入户,看看老百姓有什么困难,然后都记录下来,再交给业务部门去办。
”漕河镇副镇长刘旭东对大众网·海报说,下村入户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年32岁的刘旭东在基层工作已经有7个年头了,尽管大学毕业后他首先进入了一家企业工作,但相比之下,却觉得现在的基层工作更有意义。

惠民生,遇到困难“漕”我说

“和为贵”群众会客厅、“一拨我就灵”热线电话、“周末说事”制度等方式,成为了联系漕河群众与政府工作人员的桥梁。
在此基础上漕河镇创新开展重点困难群体“济时救”工作,探索运行“三人三扶三到位”基层民生服务模式。
村级组建166人的热心人、明白人、带头人 “三人”队伍,建立留守儿童、精神病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台账,围绕“一老一小一困”开展帮扶救助。
此外,漕河镇共募集“三扶”资金100多万元,重点资助老年人、儿童中的弱势群体,年初发放4.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名。

据统计,漕河镇政府2021年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一件件小事的解决就像一颗颗铆钉,深深地扎进基层治理的土地上,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群众力量。

来源:大众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