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枫 ​枝下宜通透修剪宜分层

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羽毛枫与鸡爪槭的联系与区别。

从植物分类学上讲,羽毛枫是鸡爪槭这个树种下更细化的品种,是一个园艺变种,这是二者的联系。

「细裂」说明了它与鸡爪槭的区别,细裂的部分是叶片。
细裂到哪种程度?近似羽毛状,故又名羽毛枫。

羽毛枫  ​枝下宜通透修剪宜分层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羽毛枫与鸡爪槭叶型对比:鸡爪槭

羽毛枫与鸡爪槭叶型对比:羽毛枫

观赏特征

1 叶色

鸡爪槭的新叶是绿色的,到秋季转为红色,是典型的秋色叶树种,颇有韵味。

但羽毛枫在叶色变化上,更胜一筹,一叶三变:新叶是红色的,随后转为绿色(但叶柄仍为红色),到了秋季,和鸡爪槭一样,叶色为红色,季相变化更丰富。

羽毛枫新叶 略呈鸡爪状

羽毛枫春季叶色

羽毛枫叶色由红转绿

羽毛枫新叶所呈现的红色,和其他树种(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红叶李等)的叶色不太一样,是古铜红色,整体观感更加古朴低沉。

2 叶型

在叶型上,作为以「细裂」为典型特征的羽毛枫,鸡爪槭是羽毛枫的「基础款」,二者具有相似性:叶片掌状,像小朋友的手掌;有5-9深裂,常见的是5深裂,像是手掌的5根指头;裂片上先端尾尖,边缘有深锯齿。

羽毛枫在「基础款」上,进行了“升级”,成为了「加强款」:不仅叶片掌状5裂且深裂;裂片也进行了再次深裂,深裂的程度直达叶片基部;锯齿也“加强”了,齿痕不仅仅满足于到达叶片边缘,而是进一步地深裂,几乎靠近主脉。

正因为此,使叶片变成了羽毛状,呈现出「叶片狭长且羽状细裂」的状态。
这种状态,使羽毛枫单枚叶片更加精致,叶片整体更加飘逸。

3 树姿

羽毛枫的树冠开展呈伞状,叶片细裂且繁茂。
再加上羽毛枫的枝条略微下垂,有「垂枝之姿、瀑布之势」,飘逸自然。

下垂的小枝,遮盖了分枝点,使树冠外边缘线远低于分枝点,树冠可观赏的有效面积增大,视觉冲击感强。

4 树型

羽毛枫是低矮的小乔木。
与鸡爪槭相比,羽毛枫的冠高比更大,即为「矮胖状树形」,树高一般不超过1.8m,树冠可达1m。

在景观应用中,羽毛枫常用的有以下树形:原生羽毛枫、嫁接羽毛枫、灌木状羽毛枫等。

原生羽毛枫的各个枝条更健壮、分枝角度更自然。
枝与枝之间更有层次感。

原生羽毛枫

曲杆原生羽毛枫

正因为羽毛枫是鸡爪槭的园艺变种,二者具有同源性。
常以鸡爪槭为砧木、羽毛枫为接穗形成嫁接植株,砧木与接穗亲和力高。

嫁接的羽毛枫,枝条的分枝角度较生硬,树冠顶部较平。
一二年冠的嫁接植株抗风折的能力略差。
在价格上,同规格相比,嫁接羽毛枫比原生羽毛枫相对便宜。
但也因树形而异。

嫁接的羽毛枫(前)和鸡爪槭(后)树形对比

精品嫁接的羽毛枫

灌木状的羽毛枫,因枝叶茂密且树冠开阔,地面覆盖率高。
因树枝有木质部分,行人踩踏的意愿降低。
因其本身的质感,而具有耐践踏性。
在应用时,和景石结合,刚柔并济,且具有流动感。

灌木状的羽毛枫

景观应用

1 预留生长空间

树冠的大小是根系所需空间的参照。
树冠大,就需要更大的地下空间,而根系的地下空间是由深度和宽度限制的。
羽毛枫树冠大,应注意其栽植空间的问题。

栽植时,根系受限制的情形有:

① 临道路栽植时,因垫层每侧应比面层宽50cm,再加上土球本身的距离,距路边缘的距离成为土球一侧的限制因素。
一般,树干距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为1.5m以上为宜。

② 栽植于花箱内或位于水系中的种植池内。

③ 车库顶板、屋顶花园等覆土厚度较浅的区域。

除了为根系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外,也应为树冠预留生长空间。
羽毛枫在片植时,宜疏植不宜密植。
注意把控株与株之间的距离,做到不搭冠且预留合理的生长空间和观赏空间。
株与株之间的最小距离以树冠与树冠之间50cm以上为宜。

2 枝下宜通透

羽毛枫树姿优美,树干有韵味,透露着禅意和宁静。
枝下空间在搭配时,宜透不宜堵。
用留白的手法营造「空间」的景观氛围。

其枝下空间或植物配置或小品摆设时,收边的覆盖物的高度不过大 ,以低矮、匍匐的状态与羽毛枫搭配,以增大视觉上的高差。

效果排序如下:

小型景观置石>砾石或其他覆盖物(日本麦冬)>低矮常绿灌木(小叶黄杨、海桐)>低矮彩叶灌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线状灌木(金叶石菖蒲、木贼)>花境植物

羽毛枫因其分枝点较低,形成的林下空间高度不足,不能满足人活动时所需要的空间。

3 修剪宜分层

不同的树种,在景观中的作用也不同。
桂花宜「实」,羽毛枫宜「虚」。
可以通过修剪来配合或强化景观作用。

因此,在羽毛枫修剪时,依据其小枝下垂的特征,先修剪出骨架,再使枝叶层次分明,清爽不重叠。
同一层面的叶片能够产生起伏波动感,体现出飘逸自然的姿态。

羽毛枫在植物配置中应用不如鸡爪槭广泛。
在对鸡爪槭认知的基础上,羽毛枫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但又“不尽相同”的感觉。

这是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在熟悉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陌生感,既有安全感又有新鲜感。
这也许也是一种植物认知的趣味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