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参与“增绿”,推进国土绿化
保山市突出在提高社会参与林长制宣传,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等方面下功夫、抓落实。在林长制宣传上,全市积极开展林长制宣传进乡(镇)村(社区)、进校园、进集市等系列活动
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林长制宣传·小手拉大手”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小手拉大手”优势宣传林长制各项工作;利用乡镇节日和重要节日开展林长制工作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增绿护绿的行动自觉。
在国土绿化上,保山市持续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围绕“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见缝插绿、应绿尽绿”思路,坚持把生态修复工程造林项目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相结合,以推进城镇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域林湿化、村镇林果化、地域全绿化、国土生态化为重点,持续实施山头戴“绿帽”、山腰披“绿衣”、山脚穿“绿靴”的生态修复工程,积极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群众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家园等系列活动。
“十四五”以来,保山市完成营造林47.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900万株。保山市、腾冲市和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分别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市23个村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278个村命名为省级森林乡村。
社会参与“管绿”,添力资源保护
保山市为提高“管绿”的社会参与度,在“一长四员三队”升级版新模式、“三叠加”新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森林资源保护“外延”。如市林草局、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门建立联合办案、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联合推动绿美保山建设;全市还积极探索推行“林长制+自主管理”参与末端管理方式,如腾冲市猴桥镇经营(承包)大户33户,采用“林长制+自主管理”机制管护林地4.17万亩;隆阳区板桥镇全镇44户经营(承包)大户共聘请自主管理员63名,3.56万亩承包林地得到有效管护;昌宁县28户经营(承包)大户也实行了“林长制+自主管理”机制。
保山市“林长制+自主管理”新模式成为社会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的有力补充,填补了森林资源管护的“空白区”。据统计,目前全市四级林长、村组专管员、护林员和自主管理员分别为1942人、11895人、7123人和118名,新组建市、县(市、区)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扑火队10支330人,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扑火队38支661人,村(社区)森林草原防灭火义务扑火队1057支25376人。全市形成了变单一部门唱“独角戏”为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合唱”局面,为保护发展林草资源提供强有力保障。
社会参与“活绿”,壮大林草产业
保山市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把“推深做实林长制”的发力点放在林农增收上、融合在乡村振兴上,积极培育林草龙头企业,引导民间林业大户参与发展林草生态经济兼容的林产业。
如龙陵县探索推行“公司(合作)+基地+农户+互联网”新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经营大户、群众参与石斛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紫皮石斛种植面积和产量就占全国的70%以上和全省80%以上。目前全县的石斛花卉种植户、注册石斛专业经营户分别为85户和300多家,石斛花卉从业人员达5100多人;2022年石斛种植规模达4.1万亩,采收石斛鲜条10383吨,实现产值17.08亿元,带动约6.2万人参与石斛发展产业并从中获利;腾冲市与云南云之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试种500亩并获得成功;施甸县昌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木材基地14万亩、发展林下种植1.5万亩、林下药材种源培育基地800亩,完成林地流转1.53万亩。
保山市深挖林业生态产品线上、线下市场潜力,目前全市林业企业超2000余家,民间林业自主经营大户达118户。截至2022年,全市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糯橄榄的发展规模分别达460万亩、25万亩、35.52万亩和17.32万亩,产值分别达28.43亿元、0.6857亿元、3.5亿元和0.248亿元。2022年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实现产值239.93亿元,“大众参与林草产业发展大格局”已初具雏形。
云南网通讯员 郁云江 张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