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学校品牌管理》杂志
2017年2-3月刊“公共关系”栏目
责编:范 帆
为家长修厕所
文 | 陈永清
发生在校门外的问题,如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问题,学校也应予以关注。
良好的家校关系能够推动学校教育向前发展,热衷于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在营造与维护这一关系上做了很多努力。据《重庆晨报》发布,重庆市永川区人大代表赵华东(企业家出身)的提案是在当地的某两所学校周边修厕所,为其走访选民时所得,旨在方便几千名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并改善城市风貌。就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案,或许可以给予大家新的启发。
01
在学校周边修厕所的必要性
很欣喜地看到,一些学校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着想,在校门外设置了等候区,并配上长椅、遮阳棚。那么,除此之外是否还需要给家长修厕所呢?有人说,学校放学时间固定,家长不至于等候很久,没有必要在学校周边建厕所。但据赵华东的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负责接送,而且他们家离学校至少也要步行20分钟,这么长的时间,老年人因为各种身体情况,很有可能需要上厕所。” 另外,老师稍微拖堂或学生放学后在校园里玩耍,都会造成家长等候时间的延长。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学校也不方便让家长进学校上厕所。如此看来,在学校周边修厕所还是有必要的。当然,不是要求每所学校都这样做,但作为一校之长,理应有主动地了解家长需求的意识,然后牵头或配合论证相关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02
或是校园厕所革命新要求所在
正如《庄子·知北游》所说:“道在屎溺,吃睡皆禅。”若一所学校能关注到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如厕问题,那么这所学校在家长眼里,应是一所可以放心交付孩子的学校,其品牌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得以口口相传。《学校品牌管理》总编辑王永江很早就呼吁学校进行厕所革命,就如今来看,这一革命不但要在校园里提供干净、舒适、有文化的厕所,或许还要为校门外的家长提供如厕便利。
03
学校应主动出击
学校具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不夸张地说,它应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引领作用。回头看看赵华东的实地调研,“有些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忍不住了,就跑到学校对面空地围墙里面去上,但是这样既不方便又不雅观”,学校就不应为此做点什么吗?
对于在学校周边修厕所的提案,校长不应受限于经费而不予考虑,可以尝试联系社区与相关企业协作解决,如设置可移动厕所。至于规划中的学校与社区,则可以未雨绸缪,把学校周边厕所的修建转化为具体行动。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