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种属龙的植物你认识几个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属龙”的植物。

01

第一个龙葵。

这6种属龙的植物你认识几个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70后应该都吃过它,俗称野葡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酸中带甜的味道让人记忆深刻。
但其实它是有毒的,只不过毒性很低,亮黑色果实就是它表示危险的警示色。
不过它的近亲颠茄就危险了,其全株含多种有毒生物碱,少量食用就可能有致命危险。

龙葵与颠茄长得非常像,都是茄科近亲,野生果子极易混淆。
这里有一个在野外初步辨别它们的方法:龙葵的果子通常成簇生长,常见的是下图中那样五六个为一簇的,而颠茄就是一个个独来独往的“小妖精”。

左:龙葵 右:颠茄

龙葵在欧洲有个爱称:European black nightshade,直译就叫“欧洲黑月影”,而颠茄也是nightshade家族的,只不过它叫“死亡月影” (deadly nightshade),听起来像一个性感妖娆的蛇蝎美人。

广义上的nightshade就是茄科植物的统称。
严格来说,nightshade是一大类植物。
在林奈的生物分类法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古欧洲人对植物种类的判断只停留在初步的外观印象上,nightshade主要就是指有红色或黑色浆果的茄科植物。

02

第二个龙舌兰。

龙舌兰英语叫agave(属名亦同),是天门冬科、龙舌兰亚科、龙舌兰属的多肉植物统称,有几百来种。
不说其他,单看体型,它们绝对是多肉金字塔的王者。
地栽的龙舌兰,如A. parryi(流通名叫“虚空藏 ”,上图就是它。
叶片包紧如同一个大包菜。
)少说也能长到一米多的直径。
它们不仅巨大,且皮糙肉厚,能适应炎热干旱的气候环境,生命力极其顽强。
这就注定了它不是你家阳台小花盆能hold住的。

大体来讲,龙舌兰茎短粗大,其上着生密密麻麻的叶片,由于叶片代谢慢,所以基本见不到茎的存在。
肉质的叶片宽大,经常呈宝剑状,能长到一米多长,威武霸气。
叶片呈完美的莲座状排列,很有几何美感,让人很是享受。

金边龙舌兰

龙舌兰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它们拥有这世界上最高的花序,某些龙舌兰的花序可长到逆天的7至8米,粗大的花茎从铠甲般的叶丛中狠命抽出。
有些种类花茎上左右分支,枝端密密麻麻生着黄绿色的两性花,就像电线杆上长了无数的毛刷,如能亲眼所见,绝对会被吓到。

金边龙舌兰的高大花序

别看龙舌兰如此威风凛凛,其实它们也有脆弱的一面。
只因其一生只有一次生命周期,开花后母株就慢慢凋亡了,好在生长期长达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所以龙舌兰又有“世纪植物”的美名。

龙舌兰有它们的一套繁衍办法。
首先花多而密集,授粉结实率自然就高。
其次,花茎上的花凋谢时,经常会长出珠芽(即不定芽),成熟后会自然落地,在适宜的条件下长成新株。

狐尾龙舌兰的花序

03

第三个龙蒿。

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又称香艾菊、狭叶青蒿、蛇蒿、他拉根香草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西伯利亚和西亚。
阿拉伯人统治西班牙时期才引入欧洲。

龙蒿的英文名tarragon、法文名estragon均来自其拉丁名的种加词dracunculus,意为“小龙”。
龙蒿和龙有什么关系?一种说法是龙蒿的根部像龙一样盘旋,另一种说法是在欧洲,名字带“龙”的草药,往往被认为具有治疗毒虫蜇伤或动物咬伤的作用。

人们常用龙蒿的叶片干制品做香料。
在欧洲,龙蒿主要用于鸡肉、鱼肉和蛋类菜肴,另外也可以制成酱汁。
带叶片的小枝龙蒿可以做成龙蒿醋,据说可以助消化,所以也常用于搭配油腻食物。
龙蒿在东欧还被制作成一种含气饮料Tarhun,由于龙蒿的味道比较奇妙,这种饮料口感也比较奇特。

龙蒿拌沙拉

龙蒿醋

04

第四个山龙眼。

山龙眼是山龙眼科山龙眼属乔木植物,花期4至6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它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广东海南岛等地,常分布于山地或沟谷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比较湿润的砂壤土上生长好。
其木材淡红色,适宜做家具或装饰用。

龙眼和山龙眼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龙眼分布在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是无患子科龙眼属的常绿乔木,亲戚有荔枝、红毛丹等耳熟能详的水果,我们食用的是它们肉质多汁的假种皮。
山龙眼则是山龙眼科山龙眼属的植物,虽然果实像龙眼,但有毒不可食用。

左:好吃的龙眼 右:有毒的山龙眼

我们常吃的夏威夷果(又叫澳洲坚果)就属于山龙眼科,而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实际上是这一类植物的统称。
来自澳大利亚的帝王花壮观靓丽,其实也是山龙眼科的植物,它属于海神花属。

帝王花作为一种灌木,它可以长到两米高,具有粗壮的茎干,老茎常常木质化。
之所以被冠以“帝王”的称号,是因为帝王花有着海神花属中最大的“花”,高和直径可长达三十厘米——但这个所谓的“巨花”,其实是它的头状花序。

一只食蜜鸟在吸食帝王花的花蜜

05

第五个亚龙木。

亚龙木是龙树科亚龙木属植物,别名大苍炎龙、二叶金棒。
它的外形很像大戟科的虎刺梅,但亚龙木叶片小,叶脉不明显,对生;虎刺梅叶片大,叶脉明显,互生。

亚龙木在国外被称为False Ocotillo(假墨西哥刺木),植株可达3到5米高,肉质茎干银灰色,可以清晰看到皮孔。
茎干一般直立生长,分枝较少。
具较短的细锥状刺,肉质叶长卵形,尖端微凹,常成对生长。
开黄绿色小花。
一般扦插繁殖,是大家最熟悉的龙树品种了。
据说濒危的环尾狐猴,以亚龙木的叶子为食物来源之一。

亚龙木的枝叶

亚龙木的观赏价值主要在于它们的茎干造型,开花就不那么美观了

06

最后一位,翡翠龙。

这题有点超纲了,它不是种名,而是品种名中的商品名,具体是十二卷中的‘万象’中的翡翠龙,不是资深多肉玩家是不可能认出来的。

十二卷广义来说,是阿福花科(注意,并非百合科),十二卷属(Haworthia)多肉植物的统称,可划分成3个亚属:HaworthiaHaworthiopsis、Tulista,目前大约有150来个原始种,还有数不清的变种和品种。

或许你还听过有人管它们叫“瓦苇”,这实际是属名Haworthia的音译,此名流行多年。
但易与蕨类植物中的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混淆,所以现今用十二卷属这个说法比较多。

条纹十二卷

玉露

玉扇锦:大海原

万象“火焰”H. maughanii 'Fire'

盔甲一般的尼古拉

生长龟速的天使之泪

十二卷的老家在南部非洲,集中分布在纳米比亚和南非。
原始种十二卷长得“狂放不羁”,至今很多爱好者都喜欢收集培育原始种十二卷。

一种独具魅力的原始种十二卷

(图片来源:植物智、维基百科、李欣、小草老师、哈乃立、miyatake30、Pinterest、worldofsucculents.com、pic.pimg.tw、plantsrescue.com及水印。

(本报李欣撰稿)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