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有条“好邻居街”38年邻里“亲如一家”(好邻居邻里农机村民辽沈晚报)

38年邻里和睦“亲如一家”

“好邻居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嘎热菱花路”,源于拉塔湖村流传着的锡伯族小伙子巴吐嘎热和汉族杨家姑娘菱花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在这条260米长的街上,住着8户村民,7户是锡伯族,一户是汉族。
他们中有5户是家庭农场种植大户,3户是复员军人光荣之家。

走在这条街上,家家门口都悬挂着红灯笼,红火而喜庆。
家家庭院里干净整洁,除了车辆和农机设备外,看不见传统农家院的柴火堆,各种物件都摆放齐整。
“去年,李长久得了脑出血,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他家的钥匙就放在我这儿,鸡鸭都是我帮着喂,院子都打扫得利利索索的。
”说起邻里情谊,佟成刚轻松道来,在很多人看来不太可能的事,在“好邻居街”上,数不胜数,习以为常。

这儿有条“好邻居街”38年邻里“亲如一家”(好邻居邻里农机村民辽沈晚报)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邻里互助同致富“一家不落”

在“好邻居街”,精通农机修理的张敬超是居民公认的“活雷锋”,每年为村民维修农机、电件40多件次,除了更换零件,张敬超从来都是免费,这让村民省钱又省心。

拉塔湖村耕地面积大,人均15亩,全区最多,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早在2009年就成为沈阳市第一个农机专业示范村。
除了农机维修互帮,他们更是互帮互助,一起致富。
佟成刚老两口种50亩水稻,最忙不过三个月的活,其余时间就伺弄房前屋后的小菜园。
去年,拉村塔湖村与辽宁瑞源农业科技公司签下30亩订单,种植朝天椒,发展“庭院经济”。
“平均四五天就要收一茬辣椒,哪家要采椒了,邻居都来帮忙。
马喜军告诉,仅这一项种植,村民就收入13万元。

互帮互助让“好邻居街”的村民们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家都有小轿车,在城里有楼房。

典范复制 再造一条“好邻居街”

一条“好邻居街”在和谐睦邻的基础上,更推动了农民增收,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要复制典范,把莲花路打造成另一条好邻居街。
”黄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剑峰介绍说。

辽沈 王月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