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党代会报告,一系列重塑省域经济地图的新提法引人关注,比如“支持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等。
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温州该拿出什么样的谋略、定力与魄力,当好“全省第三极”?
围绕这一话题,天目采访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查志强。他表示,在本次党代会中,浙江11个设区市各自被赋予了新的目标和定位,一张百花齐放的未来经济地图正在之江大地上徐徐展开。
浙江四大都市区图源:浙江省发改委官网
“对温州来说,首要任务是做大蛋糕。具体目标就是经济总量向万亿级俱乐部迈进,这是温州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应有的担当,也是它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的前提条件。”查志强说。
其次,查志强认为温州应该利用好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从浙江的地理布局来看,杭州和宁波都位于北部,这样更有利于与上海融合。但对于广大的南部区域来说,距离就相对较远。温州正好处在浙南地区,而且还是东部沿海区域。从整个东南沿海角度出发,温州处于长三角区域的最南端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北端,正好处在两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提升温州的城市能级后,对内可以带动周边的丽水、衢州等地,与宁波、台州联动发展沿海经济;对外则是浙江与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沿海区域联系的桥头堡,打通整条沿海经济带。那么在整个浙江省的空间架构当中,以温州的地理位置,成为‘全省第三极’也是应有的担当。”查志强说。
最后,查志强认为温州应该通过都市区相应的功能优化,来做到做大做强都市区主中心和温州都市区能级。
图源:温州市政府官网
去年发布的温州“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提到,温州要大力度推进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着力构建由鹿城、龙湾、瓯海、洞头、瑞安、乐清、永嘉组成的都市区主中心。强化城区间的交通联系,完善协同一体的空间组织,加快形成带动全市发展的主动力源,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支撑温州作为浙江省域第三极的城市地位。
查志强表示,目前除了温州主城区的四个区以外,永嘉、瑞安和乐清这三个县市,怎样按照都大都市区的架构要求,真正融入温州,是做大做强城市能级的关键。
“我想这个工作,对于温州市层面来说,不单单是调整行政区划这么简单,而是从产业平台构建、交通规划、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一体化等多个层面去融合,形成一种无缝对接,要形成有效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查志强说。